
摘 要:近年來,3D打印市場如火如荼,在工業設計領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產品制造方面。隨著3D打印技術的出現和普及,必將會沖擊以模具制造為主的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條。文章通過對比3D打印成型技術與傳統模具制造技術的優缺點,客觀地分析了3D打印成型技術對模具制造技術的沖擊。
關鍵詞:3D打印;模具制造;沖擊
1 概述
3D打印技術(增材制造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制造出實物的新興制造技術。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3D打印技術綜合了信息技術、數字建模技術、機電控制技術、材料科學與化學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技術,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傳統的模具制造技術是在接單后還需對接單項目進行評審,在確定了開發要求及工藝路線后,開始模具設計。加工之前需要按照設計的圖紙備料。接著是粗加工,最后是試模驗證。其加工流程如圖1所示。采用傳統的模具制造技術制造加工出一個合格的模具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較多,生產時間也較長。
2 3D打印制造模具的優點
3D打印成型技術與傳統模具制造業的最大區別在產品成型的過程上。在傳統的模具制造業中,模具制造一般需要經過開模具、鑄造或鍛造、切割、部件組裝等過程成型。而3D打印則免去了那些復雜的過程,不用模具,一次成型。可以節約很多成本。還可以克服一些傳統制造上無法達成的設計,從而制作出更復雜的結構模具。
2.1 模具生產周期縮短
3D打印模具縮短了整個產品開發周期,并成為驅動創新的源頭。在以往,由于考慮到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制造新的模具,公司有時會選擇推遲或放棄產品的設計更新。通過降低模具的生產準備時間,以及使現有的設計工具能夠快速更新,3D打印使企業能夠承受得起模具更加頻繁的更換和改善。它能夠使模具設計周期跟得上產品設計周期的步伐。
2.2 模具設計的改進為終端產品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性
通常,金屬3D打印的特殊冶金方式能夠改善金屬微觀結構,并能產生完全致密的打印部件,與那些鍛造或鑄造的材料(取決于熱處理和測試方向)相比,其機械和物理性能一樣或更好。增材制造為工程師帶來了無限的選擇以改進模具的設計。此外,它能夠整合復雜的產品功能,使高功能性的終端產品制造速度更快、產品的缺陷更少。3D打印可以實現任意形狀的冷卻通道,以確保實現隨形冷卻,更加優化且均勻,最終導致更高質量的零件和較低的廢品率。
2.3 定制模具幫助實現最終產品的定制化
更短的生產周期、制造更為復雜幾何形狀、以及降低最終制造成本的能力,使得企業能夠制造大量的個性化工具來支持定制部件的制造。3D打印模具非常利于定制化生產,比如醫療設備和醫療行業,它能夠為外科醫生提供3D打印的個性化器械,比如,外科手術導板和工具,使他們能夠改善手術效果,減少手術時間。
3 3D打印成型技術對模具制造技術的沖擊
工業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一個新產品生產出來后,如果沒有銷路,那就得不償失。傳統模具制造技術開發一套模具需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而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把產品先開發出來,直接打印。使用3D打印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大大縮短生產的周期、節約生產成本。比如,一套手機模具,采用傳統的制造技術,須經過大約12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有時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但利用3D打印技術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而且還具有高精密度的特點,這樣就能夠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在發展中搶得先機。
3D打印的優勢很明顯:可免除制造刀具、夾具和模具的過程,直接進行產品加工,解決了生產工藝難以解決的問題,還節約材料、縮短時間。
4 3D打印成型技術短期內無法替代傳統模具制造技術
3D打印誕生近三十年了,但產業化遠未形成。雖然3D打印名氣很大,但到今天還處于科普階段。3D打印作為一項前沿的、先導性較強的技術,可以滿足個性化、定制化、復雜、高難度產品的需求,但不具有批量化、規模化的優勢。
4.1 傳統工業的成熟給3D打印制造門檻
傳統工業大生產在過去200多年可以說非常成功,發展到今天,分工也非常細,配套非常充沛,可以說是環環相扣,形成了巨大的利益攸關體,形成了巨大的慣性。如果要打破這種慣性,成本非常高。這些3D打印無論是顛覆或者融入,門檻都特別高。
4.2 目前3D打印不適合批量生產
3D打印目前并不適合批量生產,例如3D打印技術生產1件產品和生產1萬件產品的成本單價基本接近,而且3D打印需要更長的時間。一個噴頭就對應生產一個產品,而且產品體積大了,成型速度幾何性降低,幾個小時才成型一個東西,粗糙度不滿足,還要打磨,還要精加工。傳統模具制造技術在我國大批量生產中占據明顯的優勢,在非批量、精密要求不是很高的產品制造領域,傳統模具制造暫時不具備替代性。
4.3 3D打印技術的材料種類較少,而且價格較貴
盡管現在已有幾百種材料能夠被3D打印,但是高溫塑料和一部分常用金屬依舊不能被打印。尤其金屬由于熱處理的問題,很容易出現打印后變性的問題,現場EOS的代表提出的比如invar,就不能被打印,而這個材料在航空發動機中卻是相當重要的材料。而且國內有能力生產3D打印材料的企業很少,特別是金屬材料主要依賴進口,價格高。
4.4 3D打印技術的速度、效率、質量還有待提高
3D打印本身的技術原理就決定了制造精度和制造速度存在矛盾。3D打印是一層層來制作物品。如想提高打印精度就得增加打印層數,但是自然而然地降低了打印速度。而提高速度的話就會有精度問題:因為3D打印采用的是逐層堆積制造的方式,這種方式本身就存在“階梯效應”,特別是所制造工件表面曲度較大的時候,階梯效應就尤為明顯,這會影響工件的精度。
3D打印技術和傳統制造技術都存在優勢和劣勢,目前3D打印技術還不能替代傳統制造技術。從長遠來看,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打印效率不斷的提高及生產成本的降低,3D技術對模具行業的影響將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劉斌.關于3D打印技術中的幾個問題與思考[J].模具工程,2015.
[2]王雪瑩.3D打印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及前景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
[3]陳興龍.3D打印技術在模具行業中的應用研究[J].機械工程師,2016.
[4]李志君.3D打印技術在塑料加工成型及模具設計課程群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索[J].科教文匯旬刊,2015.
[5]厲成龍.3D打印技術在現代模具制造中的應用[J].裝備制造技術,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