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水輪機技術迅速發展,百萬機組(如:烏東德、白鶴灘)的設計、制造指日可待,對現有大型水輪機轉輪靜平衡技術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主要對鋼球鏡板式、液壓頂升式、起吊式、三支點稱重式四種立式轉輪靜平衡技術進行綜述。
關鍵詞:水輪機轉輪;靜平衡技術;研究
1 概述
水輪機轉輪是水輪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轉輪制造代表著機組的綜合開發研制水平和能力。轉輪在運行時高速運轉,對轉輪的不平衡量有嚴格的要求。因此,水輪機轉輪出廠前都必須進行靜平衡實驗,檢查并消除不平衡量,確保機組安全、穩定地運行。
目前,國內外水電制造廠家對大型水輪機轉輪靜平衡實驗方式有多種,比如:鋼球鏡板式平衡技術、液壓頂升式平衡技術、三支點稱重式平衡技術......但現有資料中,更多的是介紹平衡工具使用方法或針對個別機組平衡方法進行論述,鮮見對各種技術特點、應用范圍、工裝特點進行分析和歸納,僅見陳烈元對三種立式靜平衡工藝進行了簡單介紹。
2 各靜平衡技術的技術特點及比較
2.1 鋼球鏡板式靜平衡技術
鋼球鏡板式靜平衡技術是一種經典的水輪機轉輪靜平衡方式,也是目前國內最常用的一種平衡技術。該方法實驗狀態和工裝組合見圖1,圖中項1為平衡工具,項2為實驗轉輪,項3為平衡支,項4為千斤頂,項5為方箱,項6為螺釘、壓板、墊塊,項7為裝配平臺。
平衡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平衡支座調水平;2.將平衡工具裝到轉輪上;3.在平衡支座的同心圓上四等分位置放置四個方箱,在方箱上各放一個千斤頂;4.將轉輪吊放在平衡支座周圍的千斤頂上,使平衡工具的球面對準鏡板;5.四個千斤頂同時下降并注意觀察在轉輪輕的方向上加配重塊,使轉輪保持大致呈水平狀態;6.測量并校正平衡系統的靈敏度。系統的靈敏度由球心和重心的距離決定,根據經驗h值如表1。
該技術原理較為直觀,以鋼球、鏡板接觸點為支點,將轉輪不穩定性平衡轉化為系統高度變化,就可以發現實驗轉輪本身質量上的輕、重點,并通過轉輪平衡方程:H=(PR-uG)R/Gh,計算出需要配重的重量。式中:G為被平衡物的總重,P為所加重物的重量,R為所加重物所在的半徑,u為動摩擦系數,H為因加重物而產生的下降值,h為平衡工具的球心到轉輪重心的距離。
2.2 靜壓球軸承式靜平衡技術
靜壓球軸承式靜平衡技術可以說是鋼球鏡板式技術的延伸,兩種技術的平衡思想、基本工裝、操作方式、配重方式幾乎是一致的。圖2是靜壓球軸承式靜平衡實驗的示意圖。其中,項1為電子水平儀,項2為過渡法蘭,項3為球頭,項4為支墩,項5為球座,項6為錐形座,項7為底座,項8為液壓缸,項9為調整螺栓,項10為托軸,項11為實驗轉輪。
靜壓球軸承式靜平衡技術主要特點在于改變了鋼球鏡板的剛性接觸,而使用高壓油膜將轉輪浮起,使得該技術的靈敏度更高。同時,該技術通常配有計算機電控裝置,可以使用計算機進行操作、計算,實現了平衡過程的半自動化。
2.3 起吊式靜平衡技術
起吊式靜平衡技術是比較少見的一種靜平衡技術,但該方法工裝少、裝配簡單、不需同步起升,特別的適用于工地轉輪靜平衡的需要。
起吊式靜平衡工裝(圖3)包括:起吊工具(項1)、定位套筒(項2)、高強度把合螺栓(項3)、高強度把合螺母(項4)。
平衡時,將起吊工具與轉輪裝配組合,采用汽吊或跨棟車等大型起吊設備將平衡工具及實驗轉輪吊起,找出不平衡力矩的大概方位,根據不平衡力矩的方位及葉片重量,裝配葉片,最大偏心要求不大于50mm,共做3次配平實驗,每次轉動2次,實際做6次配平,旋轉起吊工具至6個方向,第一次配平:(1)在0°位置配平。(2)轉180°配平;第二次配平:(1)在90°位置配平。(2)轉180°配平;第三次配平:(1)在45°位置配平。(2)轉180°配平;每次旋轉180°配平,根據結果,即可通過矢量合成計算公式:不平衡力矩I=不平衡重量m×距中心半徑r,算出不平衡力矩的方位和大小,鉆配重孔或在轉輪平衡槽中注鉛,重新平衡,直至轉輪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平衡工具的精度和安全,該方法所采用的工裝不可以當做起吊工具使用。
2.4 三支點靜平衡技術
目前,常見的水輪機轉輪靜平衡實驗手段有鋼球-鏡板式靜平衡裝置,液壓靜平衡裝置,測桿應變式靜平衡裝置等幾種裝置和對應方法。但這些裝置和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比如:鋼球-鏡板式靜平衡裝置鋼球和鏡板易產生變形,影響實驗精度和裝置壽命。液壓靜平衡裝置實際應用中,易出現漏油甚至管路破裂等問題。三支點靜平衡技術應運而生。
該裝置包括承重平臺(7)外圈圓周上均勻擺放三個壓力傳感器(2)和三個支墩(6),將平衡座(5)與轉輪(1)用把合螺栓(3)和把合螺釘(4)進行把合固定,落于壓力傳感器(2)和支墩(6)上端。三支點靜平衡技術利用同步起升系統和電算系統,實現了平衡的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