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礦區外圍找礦是推進礦區發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在現有礦產資源的基礎之上,基于對礦區地層、成礦規律等的分析研究,實現對礦區外圍礦產資源的科學探尋。文章以江西東鄉銅礦為例,闡述了該礦區的地質礦產特征、礦產成因,并在此基礎之上,基于外圍找礦的主要區段、工作重點兩個方面,論述東鄉銅礦區外圍找礦的策略,以更好地推進江西省東鄉銅礦的發展。
關鍵詞:東鄉銅礦;外圍找礦;地質特征;成因
前言
東鄉銅礦位于江西中北部,于上世紀50年發現,在六十余年的開產中,銅礦資源枯竭的問題尤為突出。為了更好地推進礦區發展,實現科學合理的礦區外圍找礦,對于陷入資源危機狀態的東鄉銅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立足于對礦區地質特產特征、成礦規律等的認識,研究了東鄉外圍找礦的模型、工作重點和重點區段,以更好地推進礦區外圍找礦工作的有效開展。
1 礦區地質礦產特征
1.1 地層
如圖1所示,是東鄉銅礦區的地質簡圖。從中可知道,該礦區出露的地層是以石炭系和雙橋山群為主。當然,在礦區中也比較零散的分布著第四系堆積。首先,在簡圖中,Pt(中元古界雙橋山群)位于礦區的北段,并且礦物主要成分為絹云母、石英等,呈現出由北向東的布展趨勢。在該地層中,銅的含量>200mg/kg。這說明,該套底層的銅含量大,為銅的高背景值地層;其次,礦區中的石炭系也呈現出顯著的分布結構,北東向西南的分布形式,以凝灰質粉砂巖和粘土巖為主,且厚度在42至75m之間。
1.2 構造
東鄉銅礦區的整體構造相對比較簡單,為NE走向,傾向SE,且傾角大約在32.5°。在石炭系中,斷裂構造已基本發育,并呈現出NE-NEE走向。在東鄉銅礦的礦床中,NE-NEE走向的斷層為礦區主要的控巖控斷裂。
1.3 礦體特征
東鄉銅礦主要由“848”組成,其中“8”分別指8個鎢礦體和銅礦體;而“4”是指4個鐵礦體。在東鄉銅礦區的8個銅礦體以“I、V、VII”三個礦體為主。礦區的礦體主要有多層狀、脈狀和似層狀幾種形態。并且,礦體形態的特征現象也比較顯著,膨脹縮小、分支復合的現象,讓礦體形態較為復雜。
2 礦產成因
2.1 礦床成因模式
東鄉銅礦礦床的形成是多次成礦活動所致的結果。在“同
生——噴流”的沉積之下,礦床才得以有成型的前提條件。因此,東鄉銅礦礦床的形成是多種成礦的混合作用。如構造改造作用、巖漿熱液疊加作用等。首先,東鄉東礦位于江西東北部,處于東鄉裂陷盆地,礦床中的礦物運移有了良好的構造環境;其次,礦床中的成礦來源,則主要是基底沉積巖、巖漿源等。
2.2 成礦規律
成礦規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褶皺控礦。在東鄉銅礦區,主要由兩組褶皺構造,分別為北北西向褶皺和北東東向褶皺;二是斷裂控礦。由于東鄉銅礦區的斷層已發育,基于發育程度可以分為三組,分別是南北向、東東向和北西向。其中,東東向斷層中的F1、F2、F3的規模相對較大;三是地層巖性控礦。區內礦體受控于壺天群的下亞群(C2-31)下部和梓山組上段(C1z2)上部兩個層位,這就為成礦的導礦和儲礦構造條件。
3 礦區外圍找礦
進行科學合理的礦區外圍找礦,對于東鄉礦區的發展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東鄉銅礦外圍找礦的關鍵,在于確定找礦模型和主要區段,并抓后工作重點,為礦區外圍找礦,確定更加完備的工作體系。
3.1 外圍找礦的主要區段
在外圍找礦的過程中,應科學確定找礦模型。如圖2所示,是東鄉銅礦區外圍找礦的模型。在該模型之下,有助于提高找礦的科學性,也提高了找礦效率,對于東鄉銅礦區的外圍,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外圍找礦的過程中,主要找礦區段的確定尤為重要。從東鄉礦區的現有探測來看,外圍找礦的主要區段在于:(1)51、31線隱伏向斜的軸部范圍之內,在探尋中發現銅元素濃度異常,是外圍找礦的重點區段;(2)在礦區的外圍中,中酸性巖體也是外圍找礦的重點,大約有近60%的小型酸性巖體,是外圍找礦的重點區段;(3)礦區外圍中存在一定規模和數量的區段出現礦化異常情況,這也是外圍找礦的重點區域。
3.2 外圍找礦的工作重點
外圍找礦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強調工作重點的有效落實。當前,東鄉銅礦區外圍找礦的重點,在于三點:(1)采用科學合理的探測方法,探尋富銅礦體。一般情況之下,采用電磁探測法;(2)落實各方工作職責,確保工作有序開展;(3)在人員、技術等方面,切實做好保障工作,以更好的實現外圍找礦的科學化推進。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東鄉銅礦的地質礦產特點顯著,且成礦原因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為更好的實現東鄉銅礦發展,應做好礦區外圍找礦工作。在外圍找礦的過程中,一是要確定找礦模型,提高找礦的科學性、準確的;二是找礦重點區段的確定,為外圍找礦的全面推進,創造良好的內外條件;三是落實重點工作,確保找礦工作有效、有序的開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外圍找礦工作,逐步緩解東鄉銅礦資源枯竭的困境,實現新一輪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秀昌.對東鄉銅礦成礦規律的認識和今后找礦方向的思考[J].西部資源,2014(10).
[2]瑪依拉·艾山.東鄉東礦成礦規律及找礦前景探究[J].地球,2013(4).
[3]劉繼順,吳延之.東鄉銅礦田噴流沉積成礦機制[J].中南大學學報,2016(5).
[4]付守會,陳廣浩.江西東鄉銅礦成礦地質特征與找礦實踐[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3(7).
[5]蔡逸濤,倪培,沈昆,等.江西東鄉銅礦流體包裹體研究[J].巖石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