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人在羌塘盆地崗尼鄉布曲組二段泥微晶含膏灰巖中發現了冷泉碳酸鹽巖,間接證明了天然氣水合物的存在。文章基于此基礎,著重描述了該組2條剖面,認為布曲組一段主要為一套碳酸鹽巖沉積;二段則為一套碎屑巖沉積,頂部發育一套泥灰巖和石膏層;三段主要為生物碎屑灰巖、角礫狀灰巖以及頂部的砂
1 野外實測剖面
西藏土門地區崗尼鄉達卓瑪東中侏羅統布曲組一、二段實測地層剖面,剖面代號P05,剖面起點坐標N32°55′30.1″E90°49′4.7″,剖面終點坐標 N32°55′23.8″ E90°49′41.4″,剖面長度237m,厚度165.7m;西藏土門地區崗尼鄉達卓瑪東中侏羅統布曲組三段實測地層剖面,剖面代號P06,剖面起點坐標N32°55′23.8″ E90°49′41.4″,剖面終點坐標 N32°54′58.9″ E90°49′58.9″,剖面長度197m,厚度73.3m。
P05剖面描述如下:
布曲組二段(J2b2)
這兩條剖面都位于倒轉背斜的倒轉一翼,因此,整個布曲組剖面都被擠壓過,厚度較其他區域更薄。布曲組在研究區侏羅系地層中分布最廣,顆粒灰巖為主,夾淺灰色泥質灰巖、泥巖。根據巖石組合的特征,本次調查將布曲組劃分為三段:一段為灰色、深灰色中層-厚層結晶灰巖、泥灰巖、生物灰巖、砂屑-礫屑灰巖,生物灰巖與砂屑、礫屑灰巖中常見遞變層理,生物類別主要以腕足類為主,常見有腹足類、雙殼和海百合莖;二段為紫紅色、土黃色、淺灰色(雜色)厚層粉砂巖、鈣質泥巖夾泥灰巖,上部發育黃褐色冷泉碳酸鹽巖和1-8m乳白色石膏層,泥巖塊狀構造,局部發育弱水平層理;三段為淺灰色、灰白色薄層-中層夾厚層泥晶灰巖、生物灰巖,上部夾角礫狀灰巖,近頂部發育砂糖狀白云巖;生物灰巖中生物以腕足類、海百合莖為主,少量腹足類和雙殼。
2 布曲組巖石學特征
布曲組在研究區分布最廣,顆?;規r為主,夾淺灰色泥質灰巖、泥巖。該組和下伏地層雀莫錯組為整合接觸。根據巖石組合的特征,本次調查將布曲組劃分為三段:一段為灰色、深灰色中層-厚層結晶灰巖、泥灰巖、生物灰巖、砂屑-礫屑灰巖,生物灰巖與砂屑、礫屑灰巖中常見遞變層理,生物類別以腕足類為主,腹足類、雙殼和海百合莖常見;二段為紫紅色、土黃色、淺灰色(雜色)厚層粉砂巖、鈣質泥巖夾泥灰巖,上部發育黃褐色冷泉碳酸鹽巖和1-8m乳白色石膏層,泥巖塊狀構造,局部發育弱水平層理;三段為淺灰色、灰白色薄層-中層夾厚層泥晶灰巖、生物灰巖,上部夾角礫狀灰巖,近頂部發育砂糖狀白云巖;生物灰巖中生物以腕足類、海百合莖為主,少量腹足類和雙殼。
3 布曲組沉積特征淺析
布曲組原為雁石坪群的下灰巖組,為中侏羅世中期的碳酸鹽巖沉積。研究區的布曲組根據碳酸鹽巖-細碎屑巖-碳酸鹽巖可細分為三段,底部與雀莫錯組整合接觸位置為一套混積的砂屑灰巖,發育有正粒序層理,見有雙殼、腕足、海百合莖、腹足發育,往上為鮞?;規r和泥晶灰巖,鮞?;規r的鮞粒破碎的較多,顯示出了較高能的海水環境,有細的陸源碎屑的混入,為水深相對較淺的灘積碳酸鹽巖緩坡相。中段主要為泥巖和鈣質細砂巖這些細碎屑巖的沉積,發育有水平層理,說明水環境相對低能,為內陸棚相,二段頂部為一套泥灰巖和石膏層的瀉湖沉積,整體表現了一個海退的過程。三段主要為生物碎屑灰巖、角礫狀灰巖以及頂部的砂糖狀白云巖的碳酸鹽巖沉積,生物碎屑主要為雙殼和海百合莖,應該為海平面相對上升后在淺緩坡沉積的淺碳酸鹽巖緩坡亞相。
布曲組地層首先開始沉積碳酸鹽臺地相的泥晶灰巖和表示水動力較強的顆粒灘相鮞粒灰巖,隨后海平面又繼續上升,接受內陸棚環境沉積,形成了布曲組中部的砂巖-粉砂巖組合。然后當海平面下降到最大位置時,該地區就位于了海平面之上被障壁開,于廣海之間完全隔絕開了,于是形成了局限臺地-瀉湖環境,使布曲組下部出現了代表蒸發環境的膏巖沉積。最后到布曲組上段的時候,海平面又一次上升,形成了碳酸鹽巖的形成環境,沉積有碳酸鹽緩坡相的生屑灰巖和泥晶灰巖,以及砂糖狀白云巖。
4 結束語
綜合P05、P06兩條剖面分析,羌塘盆地崗尼鄉布曲組總共可劃分為三段:一段主要為一套碳酸鹽巖沉積;二段則為一套碎屑巖沉積,頂部發育一套泥灰巖和石膏層;三段主要為生物碎屑灰巖、角礫狀灰巖以及頂部的砂糖狀白云巖的碳酸鹽巖沉積。相對于海平面上升-下降-上升的變化趨勢,整體表示從碳酸鹽臺地-陸棚-瀉湖-碳酸鹽緩坡相的變化。該組中化石總類豐富,可見雙殼、腕足、腹足、海百合莖等生物化石。
參考文獻
[1]付修根,廖忠禮,劉建清,等.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區中侏羅統布曲組沉積環境特征及其對油氣地質條件的控制作用[J].中國地質,
2007,34(4):599-605.
[2]陳文彬,廖忠禮,付修根,等.北羌塘盆地布曲組烴源巖生物標志物特征及意義①[J].沉積學報,2007,25(5).
[3]馬伯永,王訓練,王根厚,等.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東緣貢日地區中>羅統布曲組碳酸鹽巖微相與沉積環境[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5).
[4]馬伯永,王根厚,李尚林,等.羌塘盆地東緣中侏羅統布曲組碳酸鹽巖成巖作用與成巖環境[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0,30(2):11-18.
[5]趙兵.羌塘盆地北部馬料山侏羅紀布曲組地層古生物及沉積環境[J].地質通報,2002,21(7):4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