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視,污染源在線監控是加強環境監管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文章簡要探討了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分析了其中的關鍵技術,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
前言
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對于保證環保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污染源在線監控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就需要一套合理的管理模式來規范其發展,實現污染源在線監控的作用。基于以上,文章簡要探討了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
1 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
1.1 兩種重要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
就目前來看,環保部門對于污染源在線監控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監察為主的管理模式,一種是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下面從污染源在線監控的價值來對這兩種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污染源在線監控主要有監測和監控兩項功能,監測功能指的是對污染物總量以及濃度的在線監測,而監控則指的是對污染物檢測設備運轉的一種控制。最初國家將污染源監控中心設置在了監察部門,也說就是采用監察管理模式,這是因為污染源監控系統的直接使用者是監察部門[1]。但隨著環保管理觀念的創新和改變,對污染源數據的監測愈加重要,新頒布的《水法》中就指出,不在以污染源監測設施停用作為違法排污的判斷依據,而將污水排放超標判定為違法行為,強調了環境的管理,體現了管理的宏觀化轉變,從這個方面來看,對于污染源在線監控的管理應當以監測為主。
1.2 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組成
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由環境監測機構、環境監察機構和運營公司共同組成:(1)環境監測機構:其主要職能是調取、處理運營公司監測數據,并將監測數據傳送給監察機構;(2)環境監察機構:對運營公司的資質以及其日常工作活動和現場工作進行監督、審查和必要的管理[2];(3)運營公司: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定期對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進行校準和維修,保證污染源監控設備的工作正常,同時積極組織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安裝和調試。
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能夠實現對運營企業二十四小時的排污監控,環境監察機構能夠及時獲取污染源的監控信息,并對監控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和發布,以此來提升污染源監控系統的有效性,促進環保管理工作的自動化和效率化發展。
1.3 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優勢
首先,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職能分工,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協同合作,有效提升了污染源監控的管理效率,保障污染源監測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第二,能夠充分發揮出環境監察機構的監察管理優勢,通過宏觀的管理和法律手段保證了各個單位之間責任劃分的明確性,保證了各項管理責任的有效落實。充分發揮環境監測機構的技術優勢,通過對數據傳輸技術、先進儀器的使用來保證污染源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監察部門、檢監測部門以及運行單位三者之間能夠相互監督,保證公正,避免一家獨大,保證污染源監控的有效性。
2 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關鍵技術
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服務器、路由器等相關硬件設備,充分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數據傳輸技術等關鍵技術,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2.1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自動化、數字化和網絡化,主要應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有GIS地理信息系統和監控平臺系統:(1)GIS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空間信息與環境污染數據信息融合,將地圖和污染源數據整合到一起,保證了污染源數據查詢、分析、對比的實時性,通過GIS地理信息系統中的地圖縮放功能、坐標顯示功能等實現污染源監測的高效率[3];(2)監控平臺系統:其能夠實現對監測項目的歸類和管理,通過計算機權限設置保證了污染源監控數據的安全性,避免機密信息泄露。
2.2 數據傳輸技術的應用
數據傳輸技術是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中的關鍵技術,是保證獲取的污染源數據能夠有效傳輸的基礎,主要采用的數據傳輸方式為GPRS傳輸,GPRS數據方式能夠有效保證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穩定性,能夠實現對多個客戶端數據的獲取、分析和處理,有效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安全。GPRS傳輸方式經濟性良好,運營費用較低,以公用網絡平臺為基礎,不需要額外構建通訊網絡,降低開銷。此外,GPRS傳輸方式有著監控范圍廣的特點,沒有地域性限制,傳輸容量較大,傳輸速度能夠達到10Kbps/s,有效提升了污染源數據傳輸的效率。
3 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3.1 由信息中心統一管理
隨著執法監督體系和環境監測體系的日漸完善,各類監控中心都在加緊建設,對于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中心來說,應當納入到環保主管部門的信息中心中,這就能夠促進污染源監測數據的共享,提升污染源監控數據的應用性,從而充分發揮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重要作用[4]。將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中心納入到環保部門信息中心中進行統一管理需要資源保障、制度保障,但當前我國市級以上的環保信息中心建設還不夠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中心的納入還任重道遠。
3.2 監測部門內部結構、資源的優化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方案通知》,其中提出,對于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企業來說,監督性監測主要是為了對自動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和印證,這說明監督性監測中,在線監測將成為主要的污染源監測手段,而手工監測則主要輔助在線監測,二者進行比對和印證,以此來保證污染源在線監測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線監測應當發揮出其應有的二十四小時實時監測作用,監測部門內部結構和內部資源應當優化整合,著重加強在線部門的建設,在線監測與手工監測應當積極整合、合并,以在線監測數據為基礎,發揮在線監測的重要作用。
3.3 在線監測數據應用的廣泛性趨勢
國家將污染源監控系統設置在環境監察部門是出于監察部門對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直接使用的考慮,但隨著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數據的應用愈加廣泛,在污染總量控制、污染排放減少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按照當前的趨勢,在線監控數據有望在排污申報、環境統計等更多的環境管理環節中實現應用[5]。由此可見,在線監測數據的使用者不單單是監察部門,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由監測部門負責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監察為主的管理模式,一種是以監測為主的管理模式。隨著環保觀念的變化和在線監測數據的廣泛應用,以監測為主管理模式的優勢逐漸凸現出來。
參考文獻
[1]趙宏德.沈陽市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與運營特許經營模式實踐[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6:1-4.
[2]喻義勇,董艷平,孟磊.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探討[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5:5-8.
[3]宋麗紅.試論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模式[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2:125-127.
[4]奚務儉,孫翔,朱曉東.如何強化污染源在線監控數據的應用[J].環境保護,2012,17:52-53.
[5]侯威,王桂霞.做好污染源在線監測工作的思路及對策[A].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企業精細化管理與決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C].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