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衡水市積極推進“三區同建”發展模式,目前已取得明顯進展,雖然不同地方情況有差異,但對其進行思考分析,可從思想工作、資金配置、產業布局、監督機制等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可為衡水市構建美麗鄉村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衡水;三區同建;美麗鄉村
2015年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按照“突出特色、試點先行、城鄉互動”的原則,結合自身狀況提出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農業園區、工業園區“三區同建”的規劃,其中又以新型社區建設為重,并把“三區同建”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把每個鄉鎮打造一個“三區同建”示范點作為硬任務,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步伐。
1 衡水市“三區同建”的現狀
衡水市三區同建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比較典型的有:
衡水市桃城區借助東部鄧莊鎮和河東街道的交通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園區,全力推進投資50億元的趙圈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成為了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城郊型現代農業新亮點[1]。
故城縣饒陽店鎮南莊村為加速推進項目進展,他們通過摸底調查,外出觀摩學習使得大多數群眾接受建設美麗鄉村的思想,獲取了全村絕大多數群眾支持和認可。村內廢棄、閑置宅基統一回收后,先期建成占地35畝的新型農村社區起步區,后又利用土地流轉建設了一個占地1000余畝、以特種特養為主的現代農業示范區[2]。
武邑縣設立專項資金1000萬元,又引入社會資金,首期建設兩個社區。該縣在土地流轉上大做文章,成立“土地流轉委員會”,解決流轉土地存在的土地糾紛,確保村民的最大利益。兩年來,共在趙東、趙中、趙西村以及張士軍村流轉土地4000畝。該縣農工委、國土、規劃、建設等部門加強協調溝通,加大工作指導和支持力度,明確責任分工,嚴格督導考核[3]。
棗強縣唐林鄉李進伯村建設了新型社區,占地約30畝,群眾入住率達到95%。農業園區建在大門口,家家建大棚,優越條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近年來,棗強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初具雛形。目前,共有37家工商企業參與了農業、三區同建,撬動社會資金5個億。
冀州市以土地流轉為撬板,快步推進三區同建。西王鎮五分村、水泊張、東呂津三村聯建嘉興社區。此社區緊鄰冀州市鹽化工循環經濟園、永生食品等20多家企業,滿足了當地村民對現代化生活和住房的需求。
2015年以來,衡水市以“三區同建”為標志的中心社區(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村里過上了城里人上樓的好日子,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充分展現了“三區同建”的美好情景[4]。
2 衡水市“三區同建”的思考和對策研究
安居才能樂業,對于三區同建,首先應該解決的是搬遷居民的居住問題。對于新建社區、道路全部進行硬化、綠化和亮化,供水、排水、供暖、供電、物業等配套完善,能顯著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所以應該提高居民搬遷的意愿,這就需要居民充分了解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體思想,需要村里做一定的思想工作;新社區的建設是需要資金支持的,所以應該增加資金的配置和外來資金的引入;村莊原址拆遷騰出的土地,可以復墾,建設農業園區,工業園區,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地理優勢和天然條件,因地制宜,取得收益最大化,為本村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可總結如下:
2.1 思想工作到位
故城縣饒陽店鎮南莊村在進行三區同建工作中,首先通過各種方式獲取了全村絕大多數群眾支持和認可,這樣在村民的搬遷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農民上樓,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但是農民的家庭情況、住房及承包地情況、建房計劃和與城市的距離等情況都會影響居民的搬遷意愿,所以摸底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保證搬遷過程中農民利益最大化,肯定能夠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
2.2 資金配置問題
新社區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武邑縣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和引入社會資金,建設了新社區。這就為其他縣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本縣要充分重視三區同建,資金要向中心村建設傾斜,同時需要引入社會資金,并可以在騰出的土地中分給社會企業一些收益,達到雙贏的目的。
2.3 產業布局
桃城區借助鄧莊鎮交通優勢,發展物流園區;故城縣饒陽店鎮南莊村借助其農業優勢,發展養羊和大棚種植。這就表明,在產業布局中,要充分尊重每個地域的特色,充分挖掘地域潛力,實現特色農業種植和工業生產。
2.4 監督到位
武邑縣在進行三區同建工作中,成立“土地流轉委員會”,該縣農工委、國土、規劃、建設、財政等部門加強協調溝通,明確責任分工,嚴格督導考核,這就為三區同建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發展空間。土地流轉,絕對不能傷害農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2.5 農民再就業
棗強縣復墾后騰出的240畝耕地所產生的效益,解決了全社區的水、電、暖、物業等相關費用,還結余了200余萬元分給本村搬遷的村民。冀州市嘉興社區緊鄰的20多家企業,滿足了當地村民再就業的需求。這就表明流轉出來的土地建成的農業區和工業區,可實現農民家門口就業,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證了社會穩定。
3 結束語
文章對衡水市“三區同建”構建美麗鄉村的現狀進行了描述,對其進行了思考,并從思想工作、資金配置、產業布局、監督機制等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可為衡水市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衡水“三區同建”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靚麗風景[EB/OL].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news/live/2015-10/21/content_34498522.htm.
[2]衡水市故城縣南莊村“三區同建”打造美麗鄉村[EB/OL].http://www.he-bei.cn/diqu/hengshui/201603/22291095.html.
[3]衡水市武邑縣“三區同建”構建美麗鄉村[EB/OL]. http://wuyi.hebei.com.cn/system/2015/09/24/010932662.shtml.
[4]“三區”同建:衡水18萬農民家門口就業[EB/OL].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5/10/07/28698619.html.
作者簡介:申紅蓮(1982-),女,河北定州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優化理論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