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黃山區是主要猴魁、黃山毛峰茶區,茶葉季節家家戶戶是制茶小作坊,茶季用電負荷增長迅猛,用電矛盾突顯,解決農村茶季低電壓問題日益突出。文章對農村茶區電網低電壓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茶葉加工;供電能力;問題;方案
前言
黃山區地處皖南山區,是中國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唯一產地和黃山毛峰的主產地,每年的4-7月是茶葉采摘的高峰期,茶葉的生產加工使季節性性能負荷飚升,農村電網不抗重負,解決重點茶區制茶用電瓶頸迫在眉睫。
1 茶區供電能力不足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1.1 本地區茶葉加工負荷情況的分析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茶葉生產加工基本依賴電力,并有集體茶廠,由于生產方式和茶葉產品的改變,現在茶葉主產區均以家庭為單位加工生產,添置了大量的用電加工設備生產猴魁。再加上近年來,電價基本穩定,其他能源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茶農傾向于用電力加工茶葉比較合算。
茶葉加工主要在4-7月,現多以電烘箱為主,用電集中,用電高峰多發生在上午十點過后。
黃山區主要猴魁茶區是家家戶戶小作坊,早上6點-10點上山采茶,11點-22點加工,負荷集中在11點-22點之間,其他時段比平時負荷略大一點。
1.2 茶區電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黃山區茶區農戶以生產茶葉為主,每戶就是一個茶葉加工廠,近年大多數茶農又添置了電炒電烘設備,產茶區配網大多變壓器容量小、線徑細、供電半徑大,低電壓現象比較嚴重。
主要猴魁茶區電網現狀:主要猴魁茶區新明鄉143平方公里,2471戶,公變63臺,專變22臺,地廣人稀,主要以茶葉為主,目前只有一條10kV線路供電,線路主干線長36.4公里,從110kV太平站1#-10#桿線徑為50導線,10#-200#桿是09年改造架設的120導線,200#-240#桿為70導線,其他為35導線,大部分25導線在70年代架設。至目前為止改造了3個臺區,64個臺區是一期二期改造的,供電半徑大線徑細。
存在問題:(1)我公司農村配變主要為
100kVA以下,淡季負荷輕,容易出現大馬拉小車,茶區茶季負荷迅猛增長,負荷的無序擴張與配電設施之間的矛盾,沒有較好的應對措施,常常陷入一種“不改造供不上電、改造更供不上電”的怪圈。(2)改造量大,無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農村臺區改造依賴供電所,施工力量不足。(3)近年來制茶用電呈現地域范圍廣,茶品種轉型單一,熱源烘烤方式轉變快等特點,制茶用電的矛盾依然突出,往年矛盾非重點地區將急速轉為矛盾重點地區、突發性、不可控性依然存在。
2 幾個典型茶區供電能力現狀
典型臺區的茶機負荷見表1。
2.1 茶季負荷情況的簡要分析和案例分析
茶葉加工季節,農戶不但開動全部加工設備,為節省時間,生活用電也大大增加,用電同時率較高。
易造成壓降大,茶季大多配變出口電壓只有300V,線電壓、電流增大,保護裝置跳閘頻繁。
茶季茶區臺區空開頻繁跳閘,JP柜過負荷燒壞。
2.2 電壓質量實測數據和分析
在用電高峰十二點左右,茶區配電臺區普遍存在過負荷現象。
經實測,380V的電烘箱正常使用電流為40A,一戶茶農一季茶葉加工,用電量在5000kWH左右,單相烘干設備使用電電流15A,殺青機在11A左右,100kVA變壓器只能供三戶。由于普遍低電壓,用電時調到最高檔,更容易在使用過程中造成越調越低現象。
主要產茶區三合臺區用戶143戶,變壓器容量1120kVA,配變出口電壓300V、310V、330V,團結臺區變壓器出口電壓320V、320V、340V,尾端用戶相電壓160V,線電壓280V,臺區空開也經常過電流跳閘,低電壓使茶農無法正常加工。
2.3 重點茶區供電能力存在問題的臺區排查(如表2)
3 解決方案
(1)解決主要猴魁茶區10kV新明117主干線1#-10#桿卡脖子線,對70年代架設的線路進行改造。
(2)增加35kV變電站布點,減少10kV線路供電半徑,在新明鄉入口建35kV變電所一座。
(3)將臺區進行增容改造,對大村落適當增加配電臺區布點,對低壓線路進行升級改造,將部分原由220V單相供電線路改為380V三相供電。
(4)在重點茶區設母子變,根據村莊住戶數,按每戶4kW核定一臺常用配電變壓器,增加一臺一倍容量變壓器用于茶季負荷供電。
(5)組建施工隊伍,提前謀劃,按輕重緩急,在茶季來臨之前逐步改造。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改善農村電網,每年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造,但歷史欠賬多,加上茶葉加工方式的轉變,茶季低電壓改造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力爭提高改造標準,不斷滿足茶農日益增長負荷需求。
作者簡介:范慧娟(1969-),女,漢族,安徽省黃山市,安徽電力黃山區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大學專科,電氣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產運行輸配電及用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