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庫運行管理作為水利工程系統的核心,對水利事業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國家的水利工程正處于轉型時期,由傳統粗放型向現代化水利過渡,水庫運行管理方式也應當向現代化的方式進行轉變。文章主要從水庫運行管理中存在問題,對其管理模式與強化手段進行了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水庫運行;管理方式;強化手段
水庫是對水資源進行管理與利用分配的主要工具,是整個水利系統的核心,對其進行有效管理能夠保證水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較低,加上國內經濟生產水平相對較低,水庫的運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做好水庫運行管理能夠促進國家水利事業的轉型發展。
1 水庫運行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機制不健全
水庫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在多數地區都存在,尤其在邊遠地區、高原山區等情況尤為嚴重。目前國家對于水庫運行管理的知識與技術水平還沒有全面普及,在進行水庫管理過程中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進行參考約束,導致相關管理人員在水庫管理知識水平以及專業技能相對低下,對其工作也不夠重視,對發現的水庫安全隱患無法進行及時的處理、上報與解決,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此外,管理機制的落后以及不同水庫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得水庫管理工作冗余與重復,造成資源浪費。
1.2 安全制度與措施不到位
水庫安全預防措施是水庫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國內現有的水庫安全管理章程無法落實到每個水庫,不同地區的水庫管理方式差異化明顯,各地區尤其是較為貧困、經濟基礎薄弱的地區,經常受制于技術條件不夠與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無法進行必要的預防措施,在遇到突發情況,如持續降水、山洪災害等,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會引發嚴重后果,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3 基建設施不完善
目前國內大部分水庫的建設時期都在改革開放之前,基礎設備的主要配置明顯落后于時代的發展,逐漸無法適應現代化水利系統的運行要求,而相應的水庫運行監控系統相對缺乏,無法完全掌握水庫的信息,使得其存在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結局,在突發性事件發生時,應對措施無法與水庫的實際情況向對應,導致事故無法有效控制甚至出現事態惡化。
1.4 缺乏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方針
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水庫運行的主要目標之一,水庫在建設以及后期的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在目前的水庫運行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對其修復性工作也不夠重視,極易引發自然災害,同時還可能影響到河流水質尤其是水庫下游的水質,引發更為嚴重的河流生態環境破壞,背離可持續發展目標。
2 水庫運行管理的相關模式
2.1 水庫性質的劃分管理方法
可以按照水庫的性質將其進行劃分,例如屬于公益性質管理的水庫與經營性質管理的水庫,前者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區域河流的防洪、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方面,后者則集中在社會生活供電供水、水產作物的養殖以及帶有旅游特點的功能領域。通過對其進行劃分,建立相應的組織結構形式與功能屬性領域,分類進行管理。對于公益性質的水庫,需求企業贊助、財政撥款等渠道對其進行運行管理,確保其能夠得到有效的運行;對于營收性質的水庫,則需要對其企業性質進行明確,按照市場化的要求與產權制度對其進行運行管理,且必須接受相關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督。
2.2 市場化與公益性相結合的管理方法
不同于水庫性質劃分管理方法,市場化與公益性相結合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區別對待不同地域特征的水庫,對于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政府主導的水庫,可以出臺相關的制度改革政策,使其通過自主營收、自我約束等方式進行市場化重組,促進其進行市場化,通過在政府與水庫職工之間建立新的勞動關系來促進不同職工之間的競爭、提高職工的管理積極性,強化水庫管理的良性發展。
某些水庫的管理規模相對較小,水庫功能相對單一,對這類水庫而言,在基建投資、管理資金等方面相對貧乏,無法形成有效的經濟來源,例如只有農村灌溉功能的水庫、農村飲水作用水庫等,可將其列入公益性的水庫管理當中。管理過程中可將相關的管理站、管理部門進行管理任務與責任確定,并將相關的水庫管理費用納入到當地的政府財政預算當中,確保這些水庫的正常運行。
2.3 綜合運行管理方法
綜合運行管理方法主要指的是將水庫的管理納入到水庫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管理當中,作為生態環境管理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水庫周邊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的水庫位于森林或者天然峽谷之間,有的水庫則位于風景旅游區中,按照一定的原則,將水庫管理與周邊環境資源管理合并,從而實現水庫資源與土地、農林、旅游開發等資源的互惠互利,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
2.4 招標競聘式管理方法
招標競聘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針對水庫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種專業領域,如水庫整體結構的維護、水庫運行過程的動態檢測、水庫滲流、防洪的專業管理等,招聘專業的管理團隊對其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上述提到的任一種方法,旨在充分利用專業機構在人才素質水平與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實現水庫運行管理的最佳效益。
招標競聘過程中主要涉及幾個方面:首先,必須將水庫運行管理任務與管理單位進行整體打包,在通過招標競聘的方式選擇符合水庫管理需要的公司;其次,開放同一區域水庫之間的競爭,通過競爭優勝劣汰,提升水庫管理水平;再次,對水庫管理的衍生領域進行推動發展,促進水庫管理任務的細分,如專門的水庫安全檢測公司、水庫運行設備維護公司等,提高水庫管理水平;最后,建立相關的咨詢顧問平臺與機構,建立相應的競聘與管理機制,對其管理過程中的消費與生產進行規范化管理。
3 水庫運行管理的加強方法
3.1 完善運行管理機制
對水庫運行管理機制的健全與完善是提高其運行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建立完整的運行管理規范條例,促進專業的管理人員提高水庫管理效率,避免水庫無人管理或踢皮球式的多頭管理,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體系,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還應對水庫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與指導,建立相應的培訓制度,以此來達到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與管理的專業技術水平。
3.2 明確水庫運行管理目標與方向
在水庫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對水利目標與管理方向進行明確。對水庫的安全責任進行明確,以安全為中心,預防為手段,從水庫運行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優化,提高管理科技水平與安全預防水平。對水庫管理過程進行標準化,建立水庫管理的信息檔案,從而逐漸減少水庫管理的盲目性。水庫的標準化管理可以分為質量與工作量兩部分內容,質量保證水庫運行的可靠高效,工作量則指的是水庫人員、設備的整體工作情況。通過標準化的管理與信息檔案累積,可以逐步實現水庫管理的自動化。
3.3 建立重點水庫巡檢制度
建立水庫管理的重點工作內容,安排專人對其進行檢測與記錄,依照管理內容與流程,對其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安全鑒定、設備維護、隱患排除與水庫加固等工作,重點看管保證水庫正常運行的核心設備,將水庫設備的檢測與維護保養作為重點管理工作,依據安全與預防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巡檢制度。
4 結束語
水庫運行管理是當地經濟正常發展的重要保證,文章在分析國內水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水庫運行管理方法與加強方法手段進行了簡要探討,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譚政.關于我國水庫運行管理方式的探討[J].人民長江,2011(10):106-108.
[2]陳展鵬.完善水庫運行管理結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3):156-127.
[3]宋樹新.中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方法分析與探討[J].陜西水利,201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