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農險公司需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特點,為其設計保險產品和業務流程,有效防范和化解合規和道德風險,更好的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狀;風險防范
在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獨特的經濟組織形式,自愿、自治和民治管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其內部制度與公司型企業相比有著本質區別。因此農險公司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被保險人承保的農業保險,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既不同于單個農戶,也不同于農業企業。
1 農民專業合作社現狀
1.1 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2007年以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從數量上看: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113.8萬個。其中,被農業部門認定為示范社的有10.7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有成員達5593萬個(戶),平均每個合作社實有50個成員,其中普通農戶成員占87.9%,專業大戶及家庭農場成員占3.2%;通過合作社帶動非入社成員6542萬戶,平均每個合作社帶動58戶。
從種類上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種植業、畜牧業、服務業、林業、漁業合作社數依次為60萬個、28.5萬個、9.3萬個、6.6萬個和4萬個。
從產值上看:各類合作社經營收入5135.6億元,平均每個合作社45.1萬元,當年可分配盈余907億元,平均每個合作社8萬元。合作社可分配盈余中通過股金分配213.7億元,通過按交易量返還515.7億元。
黑龍江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也取得顯著效果。主體數量達到近7萬戶,總數達到6.9萬戶。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記農民合作社聯社總數達到94戶。在種類上以種植業和畜牧業專業為主。糧食合作社、生豬合作社、奶業合作社為其主要組成部分。
1.2 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情況
從2006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減免政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黑龍江省相繼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和《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社聯社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為具備一定規模,且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或提供相同的服務,取得營業執照1年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進行聯合與合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營造寬松政策環境。
從財政扶持情況上來看,2014年,全國各級財政扶持資金總額達54.7億元,共扶持合作社3.5萬個,平均每個合作社獲得扶持資金15.5萬元。合作社當年貸款余額106億元。
2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參保情況
自2005年以來的10年間,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共承保了1300多家(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九成以上以松散型進行參保,其參保情況與普通農戶參保并無不同,僅為公司在組織投保和宣傳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節約了成本。僅有少數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被保險人進行參保。這種合作社實行統種統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模式,有利于公司業務的開展。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的新形勢,公司對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制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投保種植業保險的相關要求進行了規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是確保依法合規經營。
2.1 緊密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是指從事種植業生產,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營業執照等完整合法手續,每名成員通過現金、技術、土地、資產等作價入股,均擁有股權,共同擁有合作社的資產,平等享受合作社的收益;合作社全體成員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關系。公司對緊密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了投保要求:一是合作社直接作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要提供合作社營業執照復印件、成員名冊、合作社土地面積明細和土地來源相關證明材料。以上資料以紙質形式歸檔留存。二是投保時,投保明細表要加蓋合作社公章,分作物填寫地號、面積明細,并錄入系統;理賠時,賠款由保險公司直接撥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帳戶,但不得賠付給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或其他人員的個人帳戶。
2.2 非緊密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是指擁有合作社營業執照等合法手續,但合作社僅提供組織購買生產資料、田間管理或銷售等服務,合作社成員種植生產過程具有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特點。公司明確規定,非緊密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投保要求與散戶投保一致。
2.3 股份制家庭農場
是指投保時沒有辦理合作社營業執照等手續,由農戶自愿組合,通過現金、技術、土地、資產等作價入股,每個成員均持有股份,共同享有家庭農場的資產,按股份平等享受家庭農場的收益。公司對股份制家庭農場投保提出明確要求:一是投保時,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為“股份制家庭農場××等××戶”,填寫“股份制家庭農場成員信息表”和投保明細表,并錄入系統;二是理賠時,公司將賠款按面積比例直接支付給股份制家庭農場的每個成員。
2.4 種糧大戶
根據黑龍江省政府2012年印發的《黑龍江省種糧大戶財政補貼實施方案》精神,從2013年起,黑龍江省各縣(市)和墾區部分農場申請享受種糧大戶補貼資格的農戶逐漸增加。
種糧大戶投保理賠方法。對于符合條件的種糧大戶,可以作為被保險人在公司投保,并且在受災后按照保險合同獲得賠款;公司各縣支機構負責人必須親自審核種糧大戶的真實性并對其真實性負責;要求種糧大戶直接到縣支機構投保,單獨出單、單獨定損、理賠,相關農險檔案單獨留存;對于由眾多農戶組合而成的種地聯合體,不能稱之為種糧大戶,不能以種糧大戶名義參保。
3 農業保險承保合規風險及防范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組織結構存在局限性,其形式具有法人組織和民間組織雙重性質,法律主體和治理結構不規范。在實際的經營管理活動中,組織較為松散,參社農戶的知情權和決策權不能夠充分的保證,村干部充當組織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其權利的形式很難得到有效的內部監管。在外部監管方面,由于組織的信息不夠透明,造成政府的督導能力減弱。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投保主體,增加了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合作社社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農業保險公司在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時存在較大的合規風險和道德風險。
4 意見和建議
鑒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本身所帶來的風險,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性補貼農業保險的健康發展,建議如下:(1)把握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源頭關口,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出生就是個“健康的孩子”。按照《農業保險條例》中規定的政府引導的原則,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農業保險的監督考核機制以彌補保險公司在監管等方面的缺失。(2)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共享機制,方便保險公司查詢、利用。農業保險業務分布的農村地區廣、農業生產規模小而散。因此,讓農險公司更好地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提供保險保障提高承保理賠效率及降低道德風險等都將發揮作用。(3)針對真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省、縣給予更多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中央財政保費補貼所涵蓋的農產品品種主要集中在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能繁母豬、奶牛,墾區還包括馬鈴薯、甜菜等作物,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作物沒有納入財政補貼范疇。因此,亟需加大國家財政補貼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豐富和完善保險產品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保障農民的權利,更有力農業保險的產業升級。
參考文獻
[1]王金平.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9(6):33-37.
[2]胡振華.中國農村合作組織分析:回顧與創新[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