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企業中利用信息化進行管理,是推動企業生產管理精益化的重要手段,以此可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約信息化生產管理精益化的發展。文章中圍繞信息化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生產管理;精益化
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為了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企業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生產、管理模式,將傳統的生產過程進行改變,以此實現生產流程的優化[1]。為了實現企業的生產管理精益化,全面結合信息化發展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以此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能夠加強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量,推動企業的發展。然而在企業利用信息化優化生產管理的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制約企業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現象,文章中針對信息化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對其進行了分析。
1 信息化與生產管理精益化分析
企業中的生產管理精益化是利用企業中的組織結構、人事管理、運行模式與市場需求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對其進行創新,保證企業中的生產系統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杜絕生產過程中浪費的現象,減少資金的投入,獲取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所謂精益化的生產過程在其實施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了系統的概念,將企業中人員以及相關流程信息進行結合,實現其協調性。利用企業中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企業中生產管理精益化效果,利用相關的信息化工具,對生產的過程進行優化,在生產管理精益化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信息的輸入與輸出,所以,將準確的信息進行傳輸,是實現生產管理精益化的重要環節。
企業中的信息化,即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將相關信息資源不斷進行深入,實現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此提升企業生產管理的效率,使企業能夠獲取更加的經濟效益[2]。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信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以此便會對生產管理精益化造成影響,利用信息化技術,全面實現生產管理的精益化改革,是推動企業精益化生產的主要手段。
在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中,物資的流動性是實現生產管理精益化的主要切入點,實現生產管理精益化的措施一般會將所生產產品種類為主,以此滿足客戶的目標,并利用生產過程中各個物料的流動杜絕資源的浪費,以此減少資金的投入,提升生產的質量,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此,企業生產管理的精益化主要關注生產物料的流動、與精準性,以此優化生產的流程。物料在流動的同時相關信息也在流動,為此,保證準確并有效的信息才能保障生產物料的流動,進而避免生產過程中資源的浪費。
2 信息化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措施
2.1 結合工業工程概念,實現生產管理精益化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傳統的生產理念是實現生產的完善與優化、減少資金的投入,然而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生產過程的有效性,為此,結合信息化技術則成為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手段[3]。受現階段信息化逐漸普及的影響,在企業中也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生產管理中,在其中應用信息化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生產管理的效率,同時也可以保證企業的生產管理精益化的實現。在其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將產品的物流線路重新規劃,重新規劃布局,由此便可以優化生產車間的空間,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流轉的所需時間,并節約資金成本。除此之外,將產品的原料區、設備區域以及生產區域等進行劃分,體現其科學性,并提高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流轉的便捷性,實現標示到位。在生產車間中的各個生產線旁準備備用設備,備用設備進行定期的維修與維護,若生產流水線中出現故障,在維修時間過長的狀態下,馬上將備用設備調入。
另外,要將生產的過程進行優化,結合企業中各個部門的性質與特點,對生產流程化進行規劃與設計,將生產車間進行改進[4]。全面采用直線流水線的生產模式,將傳統的大工序流取締,以此提升產品的流轉速度。縫制車間要全面選用U型流水線,替代傳統模式下包轉狀態下的直線流生產模式。然后再結合訂單的特征,將之后的檢驗、包裝等工序全面集中于生產流水線,以此便可以減少車間生產過程中的交接,以及產品的質量問題、責任推卸等現象,進而縮短生產周期。除此之外,在開始生產之前,實現產前準備階段的流程化。車間內包流生產被替代之后,隨后采用的收貨形式無法滿足現行的需求情況,為此,可以結合單件流生產特征,將生產過程提前準備,例如生產所需的物料以及相關設備等,在不發生意外的狀況下,保證生產計劃的可行性。
2.2 利用ERP系統進行生產過程的二次開發,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
為了實現企業生產管理的精益化,企業可以推行生產平臺一體化的管理措施。對ERP系統進行生產過程的二次開發,將生產流程進行整理,并繪制生產流程圖,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為主進實施優化。例如在生產車間交接時,后道車間要利用交接單核查生產車間,保證所有數據準確無誤之后結束交接單流程。另外,在企業中建立辦公自動化的運行系統。利用OA平臺實現生產管理的精益化,設定生產操作的獎罰制度,并及時通知企業中的員工。將日常會議的紀要納入OA系統中,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節省了資金成本,同時也能夠在該項目實施的同時不斷積累經驗,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發展。
另外,企業也可以結合電子白板,與ERP系統連接,對企業中的員工以及生產進度進行實施監督,實時了解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示生產的流轉信息[5]。另外,企業也可以引入數字化技術,以此將企業內部的傳統生產運作形式進行取締,實現全自動化管理,以此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
2.3 將企業的供應鏈進行完善優化,實現倉儲管理精益化
其一,要將企業的采購形式進行統一,以此節省優化采購成本,為了優化企業中的倉庫儲存,可以推行“以產定采”的模式,利用拉動式的采購形式,避免出現采購提前、采購量過多的現象;其二,將所需產品原料的供應商進行優化選擇,利用等級評選方式,科學合理的考慮各個供應商所提供的質量、交貨時間與售后等,將交貨時間不及時、產品質量不達標的供應商淘汰,加強其他供應商的合作;其三,在企業中以信息化為基礎,建立產品運輸預報體系。在產品的運輸方面,企業要全面實現精益化的物流系統,提升產品運輸的準確性以及效率,同時能夠節省資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建立產品運輸預報體系。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受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影響,市場經濟也在不斷的變化,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企業為了提升在市場中的市場占有率,結合信息化技術,以此推動企業生產管理精益化十分必要。為此,文章中針對信息化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從結合工業工程概念,實現生產管理精益化、利用ERP系統進行生產過程的二次開發,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將企業的供應鏈進行完善優化,實現倉儲管理精益化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闡述。通過文章中的分析,能夠提高企業中信息化生產水平,以此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
參考文獻
[1]信息化推動生產管理精益化[J].企業管理,2014,6:19-22.
[2]張晶晶,楊建利,常悅.企業信息化與精益化融合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5,8:134+136.
[3]王秀梅.企業精益生產的信息化再造[J].機械制造,2015,11:56-58.
[4]孫士杰.精益生產的信息化支撐[J].科技與企業,2015,22:34+37.
[5]陳明珠.關于推進生產技術精益化管理的思考[J].湖北電業,2016,2: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