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重點介紹溫電公司660MW超超臨界燃煤鍋爐,高溫再熱器管壁出現局部超溫的原因分析,及針對超溫的調整方法。
關鍵詞:再熱器;超溫;調整;二次風
引言
溫州電廠(以下均簡稱溫電)采用660MW超超臨界燃煤鍋爐,北京BW公司設計制造、螺旋爐膛、對沖燃燒、一次再熱、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構架、露天布置的Π型鍋爐。該鍋爐的設計最大連續出力(BMCR)1958t/h,主/再熱蒸汽壓力和溫度分別是29.3/5.67MPa、605/625℃。該鍋爐的高溫再熱器布置在水平煙道處,為垂直管組,順流布置,沿鍋爐寬方向布置,共97片受熱面。該廠機組2015年10月份進入整組啟動后發現,當高溫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超過610℃時,高溫再熱器部分管壁溫度超過650℃(650℃為高溫再熱器安全運行限值),特別是第1090~1095號管子超溫最為明顯。因此該廠處于安全考慮,將再熱蒸汽溫度控制值限定在610℃以內,不能達到設計的625℃,影響機組運行的經濟性。
1 再熱器壁溫超溫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1 高溫再熱器壁溫超溫危害
高溫再熱器金屬材料如果長時間超過允許溫度工作,會使其金相組織惡化,再熱器管道機械強度下降,金屬蠕變速度加快,材料使用壽命快速縮短,嚴重時引起高溫再熱器爆管。
1.2 高溫再熱器局部超溫可能原因
高溫再熱器局部出現超溫較整體溫度偏高,其原因更加復雜,調整起來更加困難。
引起高溫再熱器壁溫局部超溫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種:
(1)高溫再熱器部分管道內部有結垢現象。如果長時間再熱蒸汽品質不合格,特別是含硅量較高時,容易在受熱面管道內壁結垢。水垢的導熱性極差,其熱阻是碳鋼材料的50倍,影響蒸汽對管材的冷卻效果,導致管壁超溫。
(2)高溫再熱器部分管道內部有堵塞現象。對于新建鍋爐,鍋爐在制造和安裝的過程中,可能形成氧化物和焊渣,并且會帶入泥沙和保溫材料的碎渣。管道在加工時,有時會使用含有硅、銅等冷熱潤滑劑(如石英砂、硫酸銅),或者在彎管時進行灌砂,管道在出廠時還可能涂覆油脂類防腐劑,這些雜質可能堵塞再熱器管道。如果部分再熱器管道發生堵塞現象,使得管道內部的蒸汽流量減小,對管道的冷卻效果變差,導致管道超溫。
(3)鍋爐內部燃燒調整不當。引起爐膛出口煙氣溫度局部高溫,使得高溫煙氣區的高溫再熱器壁溫超溫。
(4)煙氣走廊。所謂煙氣走廊是指在對流換熱區域內,受熱面管束和爐墻之間的間隙,一般有幾厘米跨度,由于該間隙流動阻力比較小,煙氣流動速度較大,強化了對流換熱效果,使得該區域內的受熱面壁溫較高。
1.3 溫電鍋爐高溫再熱器局部超溫原因分析
溫電鍋爐整組啟動前按照《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相關標準的要求,對鍋爐受熱面進行了化學清洗和蒸汽沖管,并且達到國家標準規定的要求。因此,由結垢或者雜質堵塞引起該鍋爐高溫再熱器管壁超溫的可能性不大。煙氣走廊引起的超溫只可能發生在最靠近爐墻的一個換熱片,而且鍋爐在設計時已經采取了相關措施消除了煙氣走廊的影響,因此煙氣走廊引起的超溫也可以排除。通過分析我們認為,溫電鍋爐高溫再熱器局部超溫是由爐膛內部燃燒調整不當,使得爐膛出口煙氣溫度局部偏高,引起該區域內的受熱面管壁超溫。
溫電鍋爐采用前后墻對沖燃燒方式,配有36只雙調風旋流燃燒器,分三層布置在鍋爐的前后墻,其中上、中、下層分別對應C/D、B/E、A/F制粉系統,每個制粉系統配6只燃燒器。主燃燒區上方配置OFA噴口(也稱為分級風噴口)利用分級送風的方式,將主燃燒器的一部分燃燒空氣分流至OFA噴口,可使主燃燒區內未燃盡的燃料進一步燃燒,提高鍋爐效率并降低NOx的排放。
該鍋爐出現超溫現象的第1090~1095號高溫再熱器管子,現場安裝在水平煙道偏向右側墻的位置。說明該鍋爐主燃燒區靠近右側墻的幾個燃燒器的燃燒不充分,未燃盡的燃料在上層的OFA區域繼續燃燒,導致爐膛右側的出口煙溫較高,引起水平煙道內靠近右側墻的高溫再熱器管壁超溫。
2 處理措施
通過調整爐膛右側中、上層燃燒器的內/外二次風葉片的角度,增加該區域內的氧量輸送,使爐膛右側燃燒更加充分,減少右側OFA區域的再燃燒,使火焰中心下移,降低右側爐膛出口的煙溫。雙調風旋流燃燒器內二次風葉片的可調范圍15°~55°,外二次風葉片的可調范圍40°~80°。
調整前中、上兩層燃燒器內/外二次風葉片角度(表1):
通過以上燃燒調整,解決了溫電高溫再熱器壁溫局部超溫的問題。目前,該鍋爐高溫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達到額定的625℃時,其金屬壁溫也能控制在650℃以內,確保了鍋爐運行的安全。
3 結束語
溫電660MW超超臨界燃煤鍋爐高溫再熱器出現的局部超溫現象,是由于爐膛內部燃燒調整不當引起的,通過調整燃燒器二次風的配比,解決了超溫問題,即保證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為同類解決型鍋爐出現的局部超溫現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參考文獻
[1]林貴川.鍋爐受熱面管子超溫運行的危害[J].廣東電力,1992,4.
[2]章德龍.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培訓教材(鍋爐分冊)[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10:130-137.
[3]鄧劍華,池做和.鍋爐煙氣走廊形成原因及消除措施[J].廣西電力技術,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