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道工程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狀況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關系到河流沿岸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河道治理,提高河道服務質量,改善河流周邊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國家和地區政府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面對的重要課題。文章圍繞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有關問題進行探討,介紹了我市河道治理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河道整治;生態修復;原則
引言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本質上也是人類對于自然界的適應、改造的歷史。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社會活動規模持續增加,對于自然界的影響也日益增大。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直接與周邊環境發生著互動,對于自然環境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最終又會反饋給人類自身。其中,人類對水力資源及相關環境的開發利用是人類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在社會化大生產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系環境的濫用與破壞,最終也反饋給人類自身。近些年來,由于水體污染、水土流失等環保問題導致的飲用水不達標、大范圍疾病等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于河流、湖泊等水系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化水平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由此引發了對于河道治理和水系生態修復的深切關注。在開發水力資源的時候,要堅持開發與治理同步進行的原則,綜合考慮開發利用工作在經濟發展、社會活動、自然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科學編制開發計劃,在保障水系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的基礎上為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提供服務,同時加強生態治理,將水利開發與生態修復二者有機的融為一體,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河流水系環境保護間的動態平衡。我市河道設施由于使用時限過長,損耗較為嚴重,治理、修復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河道治理的關鍵是河道渠道化。而傳統的河道設施單純注重使用功能和安全防護,對于生態系統方面的要求缺乏關注,下面就從做好河流管理,加強河流生態修復方面對我市河道治理工作試作討論和分析。
1 現階段我市河道治理工作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1 當前我市河道管理發展狀況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事業的進步。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針對當前我市河流資源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許多針對性措施。但由于歷史原因,大規模河流水系污染、水土流失、生態退化、洪澇災害頻發等問題還十分嚴重。在河道管理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管理混亂、權責不明等現象,同時,河道治理幾乎都是政府獨力而為,社會力量缺乏充分的使用。盡管各級政府對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并且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和缺乏有效約束的,規模龐大的社會生產相比,還明顯不足。河流流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自我修復能力下降明顯。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河流干涸,水系生態環境徹底滅絕的問題。河流生態治理是百年大計,關系到人民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富強,必須高度重視。
1.2 現階段河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河流往往是一個地區生產、生活的生命線,河流兩岸往往多有人口聚集區。隨著生產規模的增加,占用河道問題日益嚴重,我市河道工程往往存在時間很久,最初實施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如今的發展規模,致使河道行洪斷面面積較小,和集雨面難以適應。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河道基礎設施老化、損壞較為嚴重,而長期育林護林工作又沒有跟上,導致水土流失大規模發生,許多河道設施帶病工作,形勢十分不樂觀。
2 河道治理工作基本原則
河道治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河道已經從作為最基本的生態環境,為周邊生物種群提供生存條件這一職能擴展到對附近社會、經濟、文化、工農業生產、防洪抗旱等多個社會活動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的存在。因此,在開展河道治理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同時實現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和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兩方面的需求。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則
2.1.1 平原河道特點
平原地勢平緩,坡降不顯著,河道寬度較大,流速較為平緩,水深有限,枯水期水深下降明顯,甚至發生干涸。雨季水流洶涌,流速加大,往往帶起大量泥沙。近些年來干旱氣候顯著,降雨量減少,大范圍河床、河灘暴露出來,有的地方在行洪區栽種了許多植被,影響行洪正常進行。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則
針對平原河道,要堅持河道防護和河道生態環境修復兩手抓的方針,綜合評價岸坡幾何參數、行洪難易、護坡材質、經濟成本等具體因素,在保障人們的正常使用需求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小工程實施給河流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河流水域生物繁衍、種群擴大,構建完善、健康的河流生態體系。具體實施中要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設宜寬則寬、宜彎則彎、寬窄交替、深潭與淺灘交錯、急流緩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態護坡技術
在開展河道治理工程時,要秉持貼近自然的理念,盡量減少混凝土在河道護坡工程的用量,取而代之以取自自然條件下的建筑材料進行施工。同時,通過合理、科學的設計,采用現場已有的土質岸坡、樹木、草皮、干砌石塊等構成護坡基礎,為水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育、生長平臺。
2.2 城鎮河道治理原則
隨著人口的增多,城鎮的規模和數量也逐年上升。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出于人們自身生活的需要,城鎮中存在河道的情況也日趨平常。由于人們對于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城鎮中的河道治理、建設工作也呈現出與平原河道不同的特點。城鎮河道治理,要納入城市整體建設規劃之中,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原則上,突出向自然靠攏的追求方向。要將城鎮河道治理與城市園林建設相結合,在建設防洪抗澇工程的同時,改善河道自然環境,保護河道沿岸多樣性的生態結構。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2.1 維護水系流域良好的生態環境
城鎮河道往往是作為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體系的一部分,實施河道治理工程,要注意維護河道完整、良好的生態體系。不能單純將其視為植樹、種草、養魚、養花的勞務工作。要保持生物種群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
2.2.2 與當地人文相融合
城鎮內的河流,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社會活動的聚集地,承載著當地文化的傳承、歷史的變遷。現代城市河道治理,必須要與當地的人文特點高度統一,在保證河道基礎的供水、防澇、綠化美化、改善環境功能的同時,還要注意與當地歷史文化緊密的結合到一起,凸顯城市特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
3 結束語
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的理念。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階段,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環保問題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科學開展河道治理工程,改善河流流域生態環境,是維護良好的經濟社會秩序,保障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區、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切實落實相關措施,將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唐蘭姣.河道治理要取得綜合效益必須調整治河思路[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9(8).
[2]張頌軍.淺談城市河流治理與健康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