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結合LPC2368、ADE7880、直流采樣、環境參數采集設計出一種的光伏發電系統監測裝置,該裝置利用LPC2368控制器控制對光伏系統現場發電系統數據的采集,通過與監控主機連接能夠對監測數據采集、分析、處理、查詢。該裝置不僅能對光伏發電系統常規數據進行采集,還能有效監測光伏發電系統發電效率,以及諧波、功率因數、諧波畸變率等電能質量參數。
關鍵詞:ADE7880;LPC2368;光伏系統;錳銅電阻;環境參數采集盒
引言
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光伏發電在系統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光伏發電受太陽輻照強度強度、溫度、風速等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其發電特點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并網運行時對電網調峰、系統安全運行及電能質量帶來嚴重影響[8]。因此,有必要對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狀況及并網點參數進行監測。通過對監測數據采集、分析、處理、查詢,掌握發電系統的當前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文章結合LPC2368、ADE7880、直流采樣、環境參數采集設計出一種的光伏發電系統監測裝置,該裝置不僅能對光伏發電系統常規數據進行采集,還能有效監測光伏發電系統諧波、功率因數、諧波畸變率等電能質量參數。
1 監測系統硬件設計
光伏發電系統監測裝置由監控主機、監測單元、環境參數采集盒三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監控主機實現監測數據的記錄、顯示、數據分析、數據查詢、系統管理等功能。監測單元實現光伏發電系統交直流參數的采集及測量。環境參數采集盒實現溫度、太陽輻照度和風速數據的采集與上傳。監測單元、環境參數采集盒利用RS485總線與監控主機通信。
1.1 監控單元硬件設計
監控單元主要由LPC2368處理器、交流傳感器及信號調理電路、ADE7880高精度計量芯片、直流傳感器及信號調理電路、AD轉換器、液晶觸摸顯示屏組成,如圖2所示。
LPC2368處理器作為本設計的控制核心,用于實現ADE7880的初始化及相關測量數據的獲取、存儲,以及與監控主機的通信,ADE7880三相高精度多功能計量芯片,實現光伏發電系統交流參數的采集及測量,AD采樣器實現直流參數的采集,液晶觸摸顯示屏實現光伏發電系統監測數據的就地顯示。
信號調理電路主要功能是將模擬信號經過濾波、放大、等環節調理至ADE7880輸入所要求的范圍。對測量結果影響最大的是采樣精度,ADE7880芯片在內部硬件上保證了信號的采樣精度,數字濾波器的加入進一步提高了芯片的測量精度。為了消除外部傳感器非線性和精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本設計采用電阻分壓網絡實現對電壓信號采樣,采樣電阻采用高穩定、溫漂小的精密電阻,并設計RC抗混疊濾波器對信號進行濾波處理,電壓信號通道如圖3所示。
圖3中輸出電壓信號的幅值為:
TVS為過壓保護防止電網瞬間高壓對電路造成損害,磁珠用于吸收來自電網的高頻干擾。
電流通道采用錳銅片對電流信號進行采樣,電流信號被錳銅采樣為電壓信號經放大后輸入到ADE7880電流通到,如圖4所示。
本設計中錳銅采樣電阻采用1毫歐,精密放大電路對信號進行6倍放大后,經過后續的抗混疊濾波處理輸入到ADE7880的電流通到,磁珠用于吸收來自電網的高頻干擾。
ADE7880具有三個串行接口:一個完整許I2C接口、一個串行外設接口(SPI)和一個高速數據采集端口(HSDC)。ADE7880具有四種工作模式(正常功耗模式、降耗模式、低功耗模式、休眠模式),具體的模式由PM0和PM1引腳的狀態決定。為了在滿足數據采集速度的基礎上,提高數據采集的靈活性,本設計采用LPC2368的SPI接口實現與ADE7880通信,LPC2368的SPI工作在主機模式。LPC2368與ADE7880的接線原理圖如圖4所示。圖5中,LPC2368的P1.19、P1.20分別與ADE7880的PM0、PM1連接,用于控制ADE7880的工作模式。
1.2 環境參數采集盒硬件設計
環境參數采集盒由MSP430處理器、溫度傳感器、輻照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等組成,如圖6所示。MSP430處理器作為采集盒的控制核心,用于實現對傳感器的初始化、控制、測量以及與監控主機的通信,輻照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實現太陽輻照度、組件溫度、環境溫度和風速等環境參數的采集。
2 監測裝置軟件設計
2.1 主程序設計
在本設計中,各個功能模塊均在中斷中完成,而主程序主要任務是:完成系統初始化;進入主循環判斷各個標志(為了明確主程序調用各子功能模塊的選擇性,在主程序中定義了調用各子功能模塊的標志位);條件滿足(標志為1),調用各個子功能模塊;子程序處理完畢,返回到主循環中。主程序的編寫采用循環結構,功能模塊化的方案,對每一個子功能設定標志位,在循環中通過不斷的判斷標志位,來表明要進入哪一個功能模塊去執行任務。這種方法使整個主程序設計的思路清晰,每個子模塊的功能分配明確,從而有利于軟件的調試、修改和維護,監控單元的主程序流程框圖如圖7所示。
主程序中,首先進行系統軟件初始化及硬件初始化,包括各種硬件控制字的讀寫、特殊功能寄存器及存儲器的配置、標志位及變量的定義、ADE7880模塊的初始化等,啟動看門狗電路進入主程序的循環。在主循環中,確認與上位機發送接收情況,確認ADE7880交流參數計算結果、確認直流參數采集結果和環境參數采集結果等。在主程序循環中,所有的功能模塊只有條件滿足后才執行,反之,則立即判斷下一功能模塊。
2.2 ADE7880的初始化程序設計
ADE7880具有四種工作模式,具體的模式由PM0和PM1引腳的狀態決定)。這兩個引腳控制ADE7880的工作模式,通過LPC2368的P1.19,和P1.20便可以設置ADE7880的工作模式。
上電復位后,當ADE7880進入PSM0模式時,活躍串行端口是I2C接口。由于本設計中使用SPI接口,因此必須將SS/HAS從高電平到低電平切換三次。此操作會選擇SPI接口,然后對CONFIG2寄存器執行寫操作以鎖定SPI接口。進入PSM0之后,ADE7880會立刻將所有寄存器設為其默認值。ADE7880的DSP最初處于空閑模式,此時可以初始化所有ADE7880寄存器。初始化序列中的最后一個寄存器必須寫入三次,以確保該寄存器已完成初始化。然后,向RUN寄存器中寫入0x0001,以啟動DSP。ADE7880初始化的部分程序如下所示:
//ADE7880復位
ADE7880REST();
//通訊口切換
ADE7880_CS(1);
ADE7880_CS(0);
ADE7880_CS(1);
ADE7880_CS(0);
ADE7880_CS(1);
ADE7880_CS(0);
ADE7880_CS(1);
//鎖定SPI口,使用內部基準源
ADE7880CMD[0]=0X02;
ADE7880_WriteData(CONFIG2,1);
//電流電壓通道初始化,/輸入放大器增益設置為1
ADE7880CMD[0]=0X00;
ADE7880CMD[1]=0X00;
ADE7880_WriteData(GAIN,2);
//諧波管理配置初始化
ADE7880CMD[0]=0X70;
ADE7880CMD[1]=0X00;
ADE7880_WriteData(HCONFIG,2);
//電能累計模式設置
ADE7880CMD[0]=0X00; ADE7880_WriteData(ACCMODE,1);
//清中斷標志
ADE7880CMD[0]=0XFF;
ADE7880CMD[1]=0XFF;
ADE7880CMD[2]=0XFF;
ADE7880CMD[3]=0XFF;
ADE7880_WriteData(STATUS1,4);
ADE7880_WriteData(STATUS0,4);
//啟動DSP
ADE7880CMD[0]=0X01;
ADE7880CMD[1]=0X00;
ADE7880_WriteData(RUN,2);
3 監測裝置的實驗測試
利用監測裝置對光伏并網發電系統進行了現場測試,部分測試結果如表1、表2所示。
4 結束語
文章結合LPC2368、ADE7880、直流采樣、環境參數采集盒設計出一種光伏發電系統監測裝置,通過現場運行測試,表明該裝置不但能監測光伏發電系統電壓、電流、功率、環境參數等常規數據,還能監測光伏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以及諧波、功率因數、諧波畸變率等電能質量參數,掌握發電系統的當前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措施。該裝置不僅能用于光伏發電系統的監測,也可也用于風力發電等其它新能源發電的數據監測。
參考文獻
[1]Evaluating the ADE7880 Energy Metering IC[Z].Analog Devices, Inc.,USA,2012.
[2]Polyphase Multifunction Energy Metering IC with Harmonic Monitoring[Z].Analog Devices,Inc.,USA,2012.
[3]胡志剛,許凱,崔永峰.電能計量芯片ADE7878在智能表中的應用[J].電測與儀表,2010,47(7):128-131.
[4]胡生清,幸國全.未來的儀器儀表——虛擬儀器[J].自動化與儀表,1999,14:53-55.
[5]黃旭,田立軍,秦英林,等.基于LabVIEW的電能質量綜合監測及故障錄波系統[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29(1):120-123.
[6]劉沛津.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在線諧波測量分析系統[J].繼電器,2004,32(4):48-52.
[7]劉宏,陳慧玲,龐勝利.光伏并網電站數據采集監測系統[J].可再生能源,2006,5(129):74-76.
[8]劉莉敏.并網光伏發電分布式數據采集監測系統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9]謝標鍇.基于LabVIEW的光伏運行數據采集分析系統[D].中山大學.
作者簡介:李媛(1982-),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系統運行管理。
袁輝建(1977-),男,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嵌入式系統的電力系統數據采集實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