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大力推廣光伏發電以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大規模發展。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由于發電用戶對政策了解不透徹、相關供電企業宣傳力度不夠等眾多因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并網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文章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時需注意的關鍵點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為發電用戶的并網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發電;發用電合同;計量裝置;并網調試
1 分布式光伏發電定義
1.1 分布式光伏發電定義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分布式光伏發電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
1.2 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的電壓等級
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主要分以下兩類:
第一種: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第二種:35千伏電壓等級接入,年自發自用電量大于50%的分布式光伏;或1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且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超過6兆瓦,年自發自用電量大于50%的分布式光伏發電。
2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現狀及展望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其中,光伏電站3712萬千瓦,分布式606萬千瓦,年發電量392億千瓦時。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完成了2015年度新增并網裝機1500萬千瓦的目標,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國光伏電池組件年產量的三分之一,為我國光伏制造業提供了有效的市場支撐。
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出推動第一批100萬kW左右規模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2016年力爭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500萬kW以上。國家大力鼓勵光伏發電的發展,需求旺盛,光伏發電行業必將快速發展。
3 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時應注意的幾個關鍵點
3.1 合同及協議的簽訂
在并網驗收前,分布式光伏發電用戶需要完成合同及協議的簽訂,包含:發用電合同及并網調度協議。其中發用電合同的簽訂分為兩類:一、發電項目業主與電力用戶為同一法人的,項目業主(即電力用戶)與供電企業簽訂發用電合同;二、發電項目業主與電力用戶為不同法人的,電力用戶、項目業主與供電企業簽訂三方發用電合同。發用電合同簽訂完成后報地市公司所屬的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備案。并網調度協議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用戶與供電企業調度部門訂。
3.2 電能計量表計安裝
3.2.1 計量配置
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計量配置應滿足相關的技術管理規程的要求。首先每個計量點應裝設電能計量裝置,即分布式電源的發電出口以及與公用電網的連接點均應安裝電能計量裝置,原則上應通過一套用電信息采集設備,實現對用戶上、下網電量信息的自動采集。其次電能表應具備雙向有功的功能,配有標準通信接口,具備本地通信和通過電能信息采集終端遠程通信的功能。同時關口計量裝置也應符合相關技術管理規程的要求。
3.2.2 計量用TA、TV
分布式電源接入的計量用TA、TV應滿足:
(1)以35/1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電網時,計量用互感器的二次計量繞組應專用,不得接入與電能計量無關的設備。
(2)電能計量裝置應配置專用的整體式電能計量柜,TA、TV宜在一個柜內,在TA、TV分柜的情況下,電能表應安裝在TA柜內。
3.2.3 電能量采集終端的技術要求
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電能量采集終端應滿足:
(1)以35/1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電網時,電能量關口計量點宜設置專用電能量采集終端,采集信息可支持接入多個電能量信息采集系統。
(2)以220/380伏電壓等級接入電網時電能計量裝置可采用無線采集方式。
(3)多點接入的組合方案,各表計計量信息應統一采集后,傳輸至相關信息系統。
3.3 并網驗收及調試
電能計量表安裝完成、發用電合同與并網調度協議簽訂完畢后,供電企業負責組織分布式電源并網驗收、調試工作。在申請并網驗收前,相關業主單位需提供并網前單位工程調試報告(記錄)、并網前單位工程驗收報告(記錄)、并網前設備電氣試驗、繼電保護整定、通信聯調、電能量信息采集調試記錄。其中35kV項目、10kV旋轉電機類項目還需提供并網啟動調試方案。
供電公司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開展項目并網驗收工作,出具并網驗收意見,并開展并網調試有關工作,若驗收調試不合格,提出整改方案。直到驗收調試通過后直接轉入并網運行。
4 結束語
與常規的發電項目相比,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業務受理、接入系統形式、電能消納方式、電能計量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時應全面了解、主動溝通,確保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并網。
參考文獻
[1]蘇劍,周莉梅,李蕊.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4).
[2]龍文志.分布式光伏發電與智能微網的發展[J].建筑技術,2014(4).
[3]孫芊,王倩,楊利萍,等.針對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電網改造方法[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4(5).
[4]吳琦.分布式光伏發電: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3(36).
作者簡介:王崢(1974-),湖北宜昌,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工程師,從事電氣工程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