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普及趨勢,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充裕,進而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對居住環境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而對相關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建筑進行構造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問題,需要設計者不斷探索和研究,為設計出更加舒適、合理的建筑奠定基礎。文章主要介紹了建筑構造設計的途徑以及方法,希望可以為建筑構造設計人員提供一些幫助和理論啟示,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構造設計;途徑;方法;基礎
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增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建筑行業的發展頗為迅速。由于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建筑構造設計水平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建筑構造設計主要是指對構成建筑空間的實體進行設計,其設計過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設計者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根據建筑實體的實際情況不斷對設計方案進行改進,以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建筑物實體主要由支撐系統與圍護分隔系統組成,且這兩大系統本身又包含很多組成系統,使得建筑構造復雜繁瑣,進而在極大程度上給建筑構造設計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
1 建筑構造設計的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我國的建筑構造設計水平不斷提高,設計理念不斷更新,使得建筑實體更具有舒適性、經濟性,以及實用性,符合人們不斷變化和提高的要求。就我國現階段建筑構造設計而言,其設計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根據事先確定的設計圖紙進行設計,直接選擇和局部調整已有的標準構造,從而設計出建筑實體。另一種是按照建筑構造設計原理及其所處的環境進行全新的設計,從而得出最終的設計成果。無論通過哪一種途徑對建筑物進行構造設計,首先都必須要熟練掌握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明確設計宗旨,做好方案設計工作,避免盲目設計現象的出現,為設計出完美的建筑實體夯實設計基礎。
2 建筑構造設計的方法
建筑構造設計由于其特殊性,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設計環節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的過程。建筑構造設計方法主要指針對某一對象,根據其內在規律提出問題,然后按照設計思路進行解決。
2.1 由設計對象的特定環境,確定構造設計的方向
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在進行建筑構造設計時,要根據設計對象的特定環境確定設計方向。設計對象的特定環境的構造設計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建筑實體的使用對象的類別;所構成的系統是建筑空間的支撐系統,還是圍護分隔系統,或者是兩者兼具;建筑實體空間需要構成怎樣特殊功能的要求,這些因素都是在進行建筑構造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建筑構造設計的主旨方向。比如,在進行陽臺構造設計時,要根據其所處的特定環境進行功能設計,要滿足整體造型與表面質感服從立面造型需要的要求,使得陽臺的功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需求,從而為建筑構造設計確定了方向。
2.2 分析結構與材料、施工的可能性,形成構造方案
建筑構造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建筑使用和審美的需要而進行的構思與規劃,并通過一定的表現手法來使之實現。人們對建筑實體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首要要求就是要具有實用性以及牢固性,因此,在進行建筑構造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分析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傳力關系,確定支撐、支持,以及穩定之間的合理性關系,使其更加科學合理,這就是所謂的結構可能性。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設想且提出在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予以解決。施工的可能性主要是指要保證有足夠的施工空間,將方便、簡捷元素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選擇也是建筑構造設計時需要面對的主要影響因素,材料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材料的力學、圍護、安全、加工等性能,以及機械強度,考查它們在構造設計中的適應程度,設計者可以根據材料的使用與受力情況是否合理、材料是否滿足相關場所中的獨特功能要求、建筑物組成部分之間的連接方式等進行建筑構造設計。鋼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材料,用于建筑物的支撐系統中;石膏板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吊頂以及內襯墻上,起著隔熱和吸聲的作用。在某些氣候變化差異大的地區,還要考慮其他一些補救措施,以確保建筑實體適應溫差較大的氣候環境,進而保障人們日常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結構、材料與施工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是確定建筑構造設計方案的依據,是實現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和基礎。
2.3 審視構造方案的可持續性,調整現有方案
科技的發展在帶來了生產力的同時,還帶來了許多環境污染問題,而隨著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更為重視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進行建筑構造設計時要將環保意識、節能措施及可重復性改造的可能性等元素融入其中,體現建筑構造設計方案的可持續性。建筑構造設計在選擇材料時,要盡量選擇綠色、無污染的建筑材料,為人們的生命身體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另外,還要全面考慮節能措施,合理設置建筑墻體的空氣間層、金屬反射層,注重對出風口等主要位置的設置。需要注意的是,人們有時會不滿足現有建筑的結構,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重新設計,改變原有建筑結構,因此,構造設計必須要考慮重復性改造的可能性,以及在改造中重復利用廢棄材料的可能性。總而言之,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調整現有的建筑構造設計方案,使構造方案越來越具有可持續性。
2.4 遵從法規、規范和模數制的要求,規范設計成果
建筑構造設計要想擁有標準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成果,就必須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它們是構造設計的依據標準,使得建筑實體的相關功能更加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建筑構造設計所涉及到的相關規范有很多,其中較為關鍵的包含結構構件、圍護結構等方面的設計規范。在進行建筑構造設計的過程中,要將所涉及到的法律規范貫穿始終,它可以幫助設計者克服設計的片面性和盲目性,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疏漏而使設計成果無效,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筑模數制是建筑構造設計中的重要原則,是建筑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它可以使設計中的數據更加標準規范,趨近于統一,遵守模數制對構件的標準化及通用性是非常有利的。建筑構造設計的最終成果必須遵循相應的法規、規范和建筑模數制要求,從而規范設計成果。
3 結束語
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社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也從側面促進了我國建筑工程領域向著更廣闊的空間發展。隨著城市建筑規模的不斷增加,設計理念的更新,城市建筑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建筑設計者要熟練掌握構造設計途徑和方法,根據建筑實體的具體情境采取不同的對策,使設計成果既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環保意識的要求,又要遵循相關建筑標準,保障設計的最終成果具有可持續性和規范性,從而推進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陸靜.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如何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幾點思考[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4.
[2]龍鉅垣.關于建筑結構設計與安全度問題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6.
[3]高世杰.有關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