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又稱木耳、光木耳,屬木耳科木耳屬。因其菌營養豐富,干品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和鐵,故被譽為“素中之葷”。黑木耳不僅有強精、補腎、活血、強身壯體功能,也是治療風濕性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抽筋、痔瘡出血、肺結核、婦女產后虛弱等疾病常用的配方藥物,對心臟及冠狀動脈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現將黑木耳栽培技術介紹如下。黑木耳子實體最理想的生長溫度為15—25℃,所以北方大部分地區就應在春季和秋季出耳,地理位置不同,根據氣候條件應提前和錯后,比如長江以南就應在冬季出耳,而在大興安嶺就應在春末到秋初出耳。科學的安排出耳時間,選擇適宜黑木耳子實體生長的季節出耳,使長耳溫度與大自然相吻合,是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來于大自然,又回到大自然”理論的核心,只有根據黑木耳子實體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和生產者當地當時溫度一致,順應自然,模仿野生條件,使人為創造的條件和自然條件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黑木耳生長對外界條件的需要,使人為創造的小氣候環境和野外大氣候環境一致,不是以人的小力,而是靠天的大力形成的條件讓黑木耳生長,這樣做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批菌種、同樣的管理方法生產,不同季節出耳效果是不一樣的。人工澆水形成的小氣候環境是受自然大氣候環境制約的。盛夏高溫干旱季節出耳,雖然人為反復澆水空氣濕度還達不到要求,逆天而行會加大生產成本,還會因高溫導致菌絲死亡或子實體腐爛。
春季春暖花開,溫度在15—25℃,濕潤,涼爽,春雨多,霧也大,很適合黑木耳生長。這時出耳產量、質量有保證,又不易產生雜菌。
1.栽培技術
1.1選育優良菌種
通過生物技術選育馴化適于代用料栽培的黑木耳菌種,其特點是抗雜菌、能在偏堿性培養基上生長,子實體菊花狀,朵大、肉厚、色黑。
1.2采用特制折角塑料袋
以無毒的特制聚丙烯材料加入特殊成份制作特制折角塑料袋,這種袋不硬不脆不易破損,適于裝袋機裝袋,尤其能隨黑木耳菌體培養過程中培養基的收縮而收縮,不與培養基分離,以保證出耳袋內不進水、不污染、不滿身亂長原基。袋的半周長以15.5cm為最佳,基內營養轉化輸送率最高。
1.3裝筐滅菌
栽培袋用筐盛裝滅菌,防止擠壓造成塑料袋與培養基分離,又能提高滅菌鍋蒸汽流動穿透性,滅菌效果好。采用最新發明的液體菌種培養器制備液體菌種,制種快,3d完成,接種萌發快、24h萌發吃料、污染率低、養菌快、20d長滿袋,上下菌齡差異小、出耳齊,比固體菌種效果好。液體菌種培養器采用國際領先技術,自動控制,已獲中國發明專利。
1.4無菌室自動接種機接種
接種室達到百級無菌,不用任何化學藥物消毒,木耳菌絲體不受藥物損傷,每筐12袋同時自動接種,6s一次性完成,有效控制污染。
1.5室內外結合養菌
除傳統的室內層架式直立養菌外,可在適宜季節,在大地(或林地)垛垛養菌,室外空氣新鮮,溫差大,既鍛煉菌絲生活適應能力,又能抑制雜菌生長。
1.6及時劃口、規范口形
改變菌絲長滿袋后,“困菌”的傳統方法,菌絲長滿袋,及時劃口,劃8—12個口,交錯排列。改變傳統的開洞和交叉口型,口型“V”型,深劃口,劃入培養基0.5cm,劃口線1.5cm,兩條劃口線∠50°。
1.7適宜季節出耳
北方一般在春、秋季,南方在秋冬季出耳,適宜在8℃—28℃的自然氣候下出耳,天冷可罩塑料拱棚,切忌高溫出耳,以防病蟲害發生。天熱可選林地出耳。
1.8集中催耳
劃完口的袋密集直立或倒立擺放在大地出耳床上罩草簾或塑料布,保持床面濕潤,7天左右原基形成。
1.9干濕分明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擺放,袋距10cm,每平方米擺放25袋,露天地可罩遮陽網,林地可裸露菌袋,這樣光線充足,空氣新鮮,耳片顏色深黑。采用專用霧化噴水袋澆水,澆水干濕交替,干時菌絲積累營養,濕時子實體生長。澆澆停停,七干三濕,干就干透(耳片發硬),濕就濕透,切忌不干不濕或澆水不停。
2. 收獲
黑木耳子實體經25d左右長至成熟,要及時采收,防止過熟發生爛耳。采收將子實體連“根”采下,洗凈雜質后晾曬。
3.晾曬
黑木耳采收后自然干曬,一般在紗網上晾干更快。翻動不要過勤,以保持耳片舒展。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歸自然”的方式,順應了黑木耳“冷冷熱熱、干干濕濕”的生活習性,栽培成功率和產量、質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作者單位:157200黑龍江省東寧市綏陽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