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壯秧
1.做床 建永久性50cm高臺苗床地,大棚缽體或秧盤育苗。
2.床土配制 床土選用旱地土或者本田土堆積隔年用。用質量好的壯秧劑直接配制床土,有條件也可自制營養土。
配制好營養土裝進秧盤(或缽體),裝秧盤土層厚度2.5厘米。 機插秧的土層也要在1.5厘米以上。
3.種子處理 在浸種之前選無風晴天曬種2-3天,然后風選,最后用比重1.13的鹽水或黃泥水選種,選種后用清水沖洗。
4.浸種消毒:目的是使種子充分吸水有利發芽,同時消毒防治惡苗病。目前生產上消毒藥劑很多。惡苗凈(多效靈)用的較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攪拌后浸種40公斤,常溫浸種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種。
5.催芽:催芽在28~32℃溫度條件下,芽整齊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無催芽器的可在室內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內催芽。具體操作,先把浸種好的種子撈出,放入40~50℃的溫水中預熱,待種子達到溫熱(28℃左右),立即撈山,裝到種子袋中,放置到室內墊好的地上(地上墊30厘米稻草,鋪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墊好,種子袋上蓋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內插上溫度計,隨時看溫度,使溫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時保持種子濕度,每隔幾個小時上下翻倒一次,使種子溫度盡量上下、左右溫度、濕度保持一致。特別注意的是,種子在發芽的過程中自己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溫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會因高溫烤壞種子,一般2天時間就能發芽,當破胸露白80%以上時就開始降溫,適當涼一涼。芽長一毫米。
二、播種 在氣溫穩定6℃以上,棚內溫度達到10-12℃以上,提前7-10天扣棚提溫。
三、苗床管理
1.水分管理 揭膜前一般不澆水,揭膜后期早晨發現秧苗葉尖無水珠或水珠很少時澆一次透水。
2.溫度管理出苗前地膜下溫度不超過32℃,揭膜后2葉前,白天棚內溫度應保持25℃左右,2葉期后白天的溫度應保持23℃左右。
3.防病壯苗 揭膜后稻苗在一葉一心時用噴霧器均勻的噴一遍壯苗靈,在稻苗一葉一心時結合澆水用噴壺均勻噴枯望、滅枯靈或立枯一次凈,主要防治立枯病。發現病害發生,用瑞苗清防治效果好。
4.追肥 稻苗在2葉和3葉(或有脫肥表現)時追肥,用土壤激活劑每袋(250g)對水75kg澆施50m2效果好。追后澆水洗苗。也可用1:100的硫酸銨肥液,每m2追3kg,澆后用清水洗苗。
四、本田管理
1. 耕翻 秋翻最好,春翻次之,不翻減產10%左右。耕翻15~18cm。
2.泡田整地4月下旬開始,先粗耕旱找平,再細耙水托平,耙地要達到土壤細碎,上軟下松,田面平整,高低不差3cm。
3.移栽適期5月10日~5月25日。
4. 密度27cm×9cm或27cm×12cm每穴3~5株。新開水田24cm×9cm或27cm×9cm,每穴5株。淺插1.5~2cm。
5.合理施肥(ha用量) 底肥:優質農家肥20t或精制雞糞1~1.5t,尿素100~150kg,磷酸二銨200kg,硫酸鉀100kg,硫酸鋅15~25kg?;虻?、磷、鉀各15%的復合肥450~500kg,加硫酸鋅15~25kg。水耙地前,將水層調至3cm左右,將肥用拖拉機或手扶拖拉機結合水找平耙進去;分蘗肥:6月5日左右用分蘗專用肥(返青客杈肥)100kg/ha,或追施尿素150kg/ha;保蘗肥:在6月25日左右,每ha追尿素100kg;穗肥:可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6.淺水灌溉插秧時以90%有1~2.5cm水層,10%露泥面的程度;插秧后到分蘗盛期階段淺灌3cm左右;7月下旬~8月初日平均溫度低于18℃時深灌水15~20cm,預防低溫冷害和控制無效分蘗;8月初放淺水3~5cm直到乳熟期末。蠟熟期干干濕濕,后水不見前水。白露后一般可以停水,停水前灌6~10cm新水,自然落干。
7.本田除草 插秧后5~10天,稗草2葉期前,每ha施60%丁草胺2kg+10%農得時250g,或30%阿羅津乳油1kg +10%農得時250g,用細潮土(或土加化肥)300kg,保持3~5cm水層深度5~7天,也可用稻植1000g/ha、稻利達1500~1800g或瑞責金水靈、瑞責田寶或長青一號毒土法、藥肥法均可。大齡稗草(1~7葉)用高稗施,殺稗快噴霧。
五、防治病蟲害
1.水稻病害
常見的水稻病害有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和遂期綜合癥,發病時葉片葉鞘上會出現深色斑點,且會不斷擴散,最后導致整株水稻壞死。為了防止這些水稻病害,水稻種植期間要保持稻田衛生,不定期對雜草進行處理,適當噴灑農藥,抑制病蟲害滋生。高溫處理攜帶病菌的水稻和雜草,確保不會吸走多余養分時在進行施肥,免得帶病水稻吸收氧分后肆意瘋長。讓稻田保持適宜的溫度,通風透光。
2.水稻蟲害
較常見的有潛葉蠅、負泥蟲和二化螟等,病蟲害出現時適當噴灑農藥,可緩解或解決水稻壞死問題。
(作者單位:158300黑龍江省密山市太平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