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茬、整地
實行科學輪作,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為主。黑龍江省可實行伏、秋翻起壟或秋深松起壟。有深松基礎的玉米茬可原壟種,整地質量,要求耕層土壤細碎、疏松,特別對窄行密植栽培的地塊要整平耙細,壟表要平整以確保播種質量。10米寬幅內高低不超過3厘米,每平方米耕層內直徑5厘米的土塊不超過5個,達到適宜播種狀態。
2.施肥
2.1底肥 每公頃施有機肥15~20噸,結合整地一次施入。
2.2種肥 化肥做種肥,根據土壤診斷結果確定化肥用量、限量最高值。應施用符合NY/T394―2000要求的肥料,如每公頃施磷酸二銨100~180千克,生物鉀肥7.5千克(拌種或做口肥施用),硫酸鉀40~50千克或氯化鉀45~75千克提倡分層深度施肥,深施于種下4~5厘米處或10―15厘米處,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根據苗情長勢對大豆長勢差的地塊可在苗期每公頃追施尿素45-60千克。
3.品種選擇
高產栽培中良種的貢獻率一般約占30%,而在高油高產栽培中,從商品的含油率看,高油品種的貢獻率能達 50%~70%。單位面積的產油量由單位面積產量和含油量兩部分決定,良種的重要性,同時受兩個因素的影響,其重要性一般在40%~50%。由于產量和含油量的變化不同,導致產量的變化幅度大于品質的變化幅度,因此單位面積的產油量更多地取決于產量,因此品種的增產潛力十分重要。
4.種子處理
播種前的種子預處理,不僅可以促進種子萌發,提高場圃出苗率,而且還能促進苗木生長和對不良環境的抗性等。為了提高種子防霉、防蟲能力,播前應曬種2-3d,曬種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避免中午強光的暴曬,以防造成種皮破裂。為預防治苗期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按種子量的0.25%拌勻后悶種約4小時,等種子將藥液全部吸干后,然后再在背陰通風處晾至八成干后即可播種。在大豆根潛蠅發生較重地區可用40%樂果乳油按種子量的0.7%拌種。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種子量0.5%的50%多福合劑或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拌種。而防治大豆孢囊線蟲則可用種子量2%的大豆根保菌劑拌種。
在缺鉬的土壤上,可用鉬酸銨拌種,拌種過程中切忌勿用鐵器來拌種,而且拌種后也不能再曬種了。而對于缺硼和石灰性土壤,則可分別用硼酸和硫酸錳拌種,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對于多年未種過大豆的地塊,有必要用根瘤菌劑接種,隨接隨種,因為菌劑怕日光直射。用根瘤菌劑接種時應特別注意藥劑拌過的種子,尤其是酸性農藥過拌種,不宜再用根瘤菌劑接種。
5.施肥
為了給大豆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播種時每公頃應施用磷酸二銨130-170kg、硫酸鉀50-65kg,施肥時應選擇側深施或分層深施,以避免種子直接接觸到化肥。一般來講,側深施應在距離種子6-8cm處施肥。對分層施肥而言,當施肥量較大時,第一層應施于種下4-5cm處,大約占總肥施用量的30-40%,第二層應施于種下8-15cm處,大約占總肥施用量的60-70%;而當施肥量偏少時,第二層施于8-10cm處即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盡量先測量土壤肥力狀況,然后根據土壤肥力狀況進行科學施肥。
6.播種
播種期早晚對大豆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都很大,因此,應抓住地溫回升的有利時機及時播種,以土壤5-7cm深處地溫穩定在7-8℃時播種為宜。播種較早的,可采取深開溝,淺覆土,重鎮壓的播種方法,因為大豆是子葉出土的農作物,拱土能力較弱,所以重鎮壓覆土厚度不能太厚,覆土厚度應以鎮壓后2cm為宜。
7.田間管理
7.1鏟前深松 當小苗剛拱土,子葉尚未展開時,進行鏟前深松一犁。
7.2間苗 當小苗一對單葉未展開時進行人工等距手間苗。
7.3鏟趟 當大豆小苗長出一對單葉至第一片復葉時進行頭遍鏟趟,7--8天后苗高10厘米左右進行第二遍鏟趟,二遍鏟趟后10X左右,大豆封壟前(6~8片復葉)進行第三遍深鏟深趟。
7.4灌水 有條件的地方,在花期、結莢期和鼓粒期選用噴灌或小白龍眼灌溉,采取噴灌,每次灌水定額以20--30毫米為宜。灌后應及時中耕松土。
7.5促控措施 大豆生育后期發現脫肥,用尿素 15千克/公頃,加磷酸二氫鉀1千克/公頃,對水75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7月中旬發現徒長、倒伏地塊,用2,3,5一三碘苯甲酸0.045―0.075千克/公頃,加酒精溶解后,對水525--725千克噴施。
8.病、蟲害防治
對黑龍江省大豆的病害主要是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大豆胞囊線蟲病、菌核病和大豆疫霉根腐病。主要的蟲害是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大豆根潛蠅和二條葉甲,及時防治這些病蟲害是高油大豆高產的保證。
8.1搞好預濺預報,及時全面防治。
8.2堅持聯防聯治,全面推進。
8.3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
8.4采用噴霧效果良好的噴藥機械,特別要注意霧化效果,噴霧效果不好的噴霧器千定不用,以免影響防治效果。
9. 收割脫粒
在搖動大豆植株出現響聲、植株尚有10%左右的葉片未落時即可開鐮收割,從而利于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收獲晾干后應及時脫粒,脫粒時間過遲不僅易發生炸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且脫粒時還容易出現較多破碎豆瓣,影響大豆品味和產品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