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小麥套種小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套種模式、育苗技術、定植時間和密度、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以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小辣椒;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河南省是我國第一小麥生產大省,小麥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占全國首位。小辣椒是我國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優勢主導產業,新興的小辣椒產業助推了西華縣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麥壟套種小辣椒栽培模式已成為當地的主要套種模式之一,很好地解決了糧經爭地矛盾,實踐證明,該種植模式在生產實踐中是可行的,可以使小辣椒生育期提前,避開“三夏”大忙時節,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對提高小辣椒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很好的推進作用。現將小麥套種小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套種模式
小麥畦寬1.3米,兩邊各種三行小麥,中間預留一空行(40厘米左右)。
二、種植品種
選用分枝性強,長勢旺、抗性強的高產品種,如威劍、朝天小王子、子彈頭等品種。
三、育苗
1、播種時間:3月15—20日。
2、浸種催芽:用65℃—70℃熱水燙種10分鐘或用1000倍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凈,最后用溫水泡種12小時,然后在30℃條件下催芽。
3、育苗:一是采用分苗育苗。栽一畝地需3—4平方米播種苗床,3—4葉時分苗到營養缽中,分苗床50平方米左右;二是苗床直接撒播育苗。栽一畝地需50平方米左右苗床。苗床撒施二銨1—1.5千克,如果施腐熟有機肥更好。苗床首先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去后立即撒播。用多福合劑100克(多菌靈、福美雙各50克混合)摻60千克細土在苗床上下鋪1/3,上蓋2/3以防苗床病害。覆土不能超過1厘米厚,最好上面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地膜不可蓋的太嚴,以免影響種子發芽呼吸,上用小拱棚覆蓋。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小拱棚出苗后應及時通風降溫。
四、定植
1、定植時間:5月15—20日,幼苗有8—10片葉時。
2、定植密度:一帶種二行,株距28—30厘米,行距75厘米,畝栽3000株左右。
3、定植方式:帶土定植或采用營養缽育苗移栽。定植深度與第一片真葉齊平,不可過深或過淺。定植時用1000倍液多菌靈加磷鉀金鑰匙和萬帥一號(細胞分裂素),每株一碗定植水。注意定植后保墑。
五、肥水管理
1、澆水:定植后麥田干旱時,應根據墑情采取保墑或麥地澆水時連尖椒一塊澆的辦法,但不能形成積水。土壤干旱時及時澆水,澆水后及時中耕保墑,培土護根防倒伏。澆水只能在溝內澆小水,不可大水漫灌,更不能形成積水。要求地皮見干見濕。
2、追肥:麥收后及時滅茬追肥。畝施過磷酸鈣50—100千克或二銨15—20千克與1千克硫酸鋅和1千克硫酸銅混合后溝施覆土。另外可增施有機肥。在尖椒坐住第一穗果后畝施10千克尿素和15千克硫酸鉀;第二穗果坐住后畝施10千克尿素,15千克硫酸鉀。辣椒缺鉀、硼影響膨果,易發生病害;缺鋅、硅易感染病毒病,缺鈣、銅易感發生細菌性病害。可結合噴藥加入微量元素。
六、病蟲害防治
1、病毒病:從苗期開始防治好蚜蟲、薊馬、白粉虱、茶黃螨,杜絕害蟲傳播。使用藥劑:虱螨特凈,丁硫克百威乳油,25%阿克泰等。
2、鉆蛀性害蟲及青蟲:使用藥劑有丙滅乳油,甲維鹽、丁硫克百威乳油等。
3、疫病、落葉病:辣椒苗期用治霜霉病藥劑灌根防苗病,用噻菌銅、25%咪鮮胺微乳劑防治疫病,青枯病、落葉病等真菌性病害,中后期用“三不落”防治病害及落葉、落果。
七、采摘
辣椒收獲應注意以下5點:
1、急摘濕椒不可取:辣椒整秧收獲后,有些椒農急于將辣椒出手賣高價,不顧椒果含水量的高低,盲目摘濕椒,再行曬干,以為這樣脫水快。結果事與愿違,不但椒果干的慢,而且椒蒂脫離植株形成的創傷面遭受真菌和細菌的侵染,極易發生霉變。為什么整秧晾曬比單曬椒果脫水快呢?這是因為椒果在秧上時水分可以通過疏導組織向整個植株散發,而摘下的濕椒好似一個密封的容器,其表面的角質膜阻止了水分的散發,所以要在整秧晾曬達到標準后再摘椒。
2、“手搖籽響”正當時:10月中下旬辣椒收獲后,此時的辣椒含水量50%—70%,當整秧晾曬辣椒含水量降到18%—20%時,是恰當的摘椒時機,怎樣掌握呢?用椒農的說法叫作“手搖籽響”時,即用手搖晃辣椒秧能聽到辣椒籽撞擊辣椒壁的聲音,當晾曬的辣椒有85%以上達到這一程度時,即可摘椒。
3、“人工回潮”好干活:人工回潮是指在辣椒秧(主要是椒果與秧的接觸部位)上噴霧。高質量的辣椒干握在手里感覺微有彈性,又不破碎。實際操作中總有椒果過于干燥、易破碎、不好摘椒的情況。椒農的做法是在摘椒前5—12小時用噴霧器噴水,水溫25℃—35℃。這樣做的好處是:潔凈椒面,清除灰塵和泥巴;降低辣味對人的刺激;好干活,椒果破損少。
4、巧用勁,保“封堵”:封堵即椒蒂部位的黃色果肉,它是一個椒果“王國”的門戶,是其安全的“守護神”。摘椒的方式不對,極易破損封堵,造成椒果的不完整,使病菌有可乘之機。所以摘椒時,既不要“掐”,也不要“揪”,而要巧用“掰”勁。
5、“陰干”而不要“曬干”:摘下經過人工回潮的椒干,要進行第二次脫水干燥的過程,這一工作要在遮陰的條件下進行才好,比如在通風的蔭棚下或通風條件好的室內,不要在陽光下直曬。多年的生產實踐發現經曬干的辣椒,本應鮮紅的色澤變得暗淡,紅中發白,使辣椒外觀商品性變差。原因是辣椒中所含的紅色物質——辣椒紅素,在陽光照射下逐漸發生光解反應。經過一階段的陰干,水分含量達到14%左右標準后,經過挑選分級,辣椒即可出售或存放待價而沽。實際操作中把椒干對折一下,然后再打開,在對折線上有一條明顯的白印。但對折后沒有裂痕,此時辣椒的水分含量就是14%左右。特別應指出的是,在整秧晾曬、摘椒和分級挑選過程中也要盡量避開陽光的直曬,長期存放時避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