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境內轄14個鄉鎮場,玉米為主要種植作物,總面積192.4萬畝,海拔127—228米,地勢為低平原,土壤以碳酸鹽黑鈣土和草甸土為主,本區氣候屬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偏旱氣候,年均降水量456.7毫米,氣溫低,無霜期短,種植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機械化程度較高,影響種植業的主要問題是水源不足,耕作復雜,耕層變淺,土壤退化,旱情加重,糧食產量波動。
本縣保護性技術耕作模式是以機械收獲秸稈粉碎和留茬覆蓋,深松表土作業,免耕播種施肥復施作業、藥劑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為主要內容;可抵御春旱、節水、控制風蝕水蝕、蓄水保墑、恢復土壤肥力,節本增效為主要目標;技術措施為碎桿覆蓋,并結合伏秋深松,減少秸稈焚燒,種地做水和低溫問題。
本區保護性耕作的典型技術模式為:玉米間隔躲茬(免耕播種)模式
工藝流程:
秋季機械收獲秸稈粉碎覆蓋—春季免耕播種—生育期雜草病蟲害防治—伏前深松施肥—秋季機械收獲粉碎還田。
技術要點:
1、收獲:上一年秋用玉米聯合收獲機(帶秸稈還田裝置)進行收獲,同時將秸稈粉碎拋撒在地表或用秸稈還田機實施還田。作業質量: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10cm,粉碎率不小于90%。覆蓋均勻。
2、免耕播種:以大中小型免耕播種機在壟側50cm苗帶播種施肥一次性完成,休耕帶80cm;畝播種量為1.5—2.5kg;株距控制在21—23cm,畝保苗量控制在4200—4600株之間;播種深度根據土壤墑情實際控制在3—5cm之間;施肥深度一般在8—10cm(種肥分施),即在種子下方4—5cm;品種選擇要求種子凈度不低于98%,純度不低于97%,發芽率高于95%以上,播前要適時對所用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和浸種處理。質量要求:播種時,直接采用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施肥,施肥量一定要施足作物全年生長所需肥料(畝施肥60kg),同時進行重鎮壓,促進作物早出苗,出齊苗,出壯苗。
3、機械植保噴藥:在作物播種后出苗前和出苗后對土壤表面噴施化學藥劑,實現封閉滅草。對于所選用的藥劑要根據土壤的酸堿度和含水量的多少,按藥品使用說明書確定藥量,主要采用2.4D—丁酯和乙草胺合劑,配合比例5:6,每畝施用合劑367ml。具體要求:(1)病蟲草害防治要求。為了充分發揮化學藥品的有效作用并盡量防止可能產生的危害,必須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品,使用先進可靠的施藥機械,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藥方法;(2)化學除草劑的選擇和使用。除草劑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中,施用除草劑和松土混合可聯合作業,也可在施藥后用松土機械松土配合,我縣一般采用播后苗前施除草劑;(3)病蟲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學藥品防治病、蟲、鳥、獸和霜凍對植物的危害,一是對作業田塊病蟲害情況做好預測;二是對種子要進行包衣或拌藥處理;三是根據苗期作物生長情況進行藥物噴灑。
4、田間管理、不鏟不趟。在農作物中耕時不鏟不趟,其好處在于:一是減少了人、機、畜進地次數,使土壤理化性能得到保護,提高了土壤抗災減災能力;二是免去鏟趟過程,保護作物根系的發育,不僅增強了農作物抗風災的能力,而且還減少外來壓力,土壤團粒結構能夠得到保護,增強土壤接納雨水的能力,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5、機械收獲秸稈覆蓋。采用玉米聯合收獲機進行機械收獲,同時將秸稈粉碎拋撒在地表或用秸稈還田機實施還田。作業質量:秸稈粉碎長度不大于10cm,粉碎率不小于90%,覆蓋均勻。
作業規范:
1、秸稈還田作業:切碎長度≤10—12cm,秸稈應覆蓋均勻,農作物秸稈殘茬覆蓋率100%。
2、播種作業、播種量:玉米一般畝播種量為1.5—2.5kg,株距控制在30—32cm,以便后期植保工作。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4—5cm,沙土和干旱地區播種深度應適當增加1—2cm。
3、施肥作業:施肥深度一般為8—10cm(種肥分施),即在種子下方4—5cm。
4、選擇優良品種,并對種子進行精選和等離子處理。要求種子的凈度≥98%,純度≥97%,發芽率達到95%以上,播前適時對所用種子進行藥劑拌種和浸種處理。
5、病蟲害防治。為了能充分發揮化學藥品的有效作用并盡量防止可能產生的危害,必須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品。使用先進可靠的施藥機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藥方法。病蟲害防治作業質量:根據以往地塊雜草病蟲害的情況,合理配方,適時打藥;藥劑攪拌均勻,漏噴重噴率≤5%;作業前注意天氣變化,注意風向;及時檢查,防止噴頭、管道堵塞。
6、化學除草劑的選擇和使用。除草劑在播后出苗前施入土壤中,早期控制雜草,苗期再進行一次除草,達到防治草荒效果。
7、收獲:總損失率小于5%,籽粒損失率小于3%,破損率小于3%。秸稈粉碎長度在10cm以內。
保護性耕作新技術,通過留高茬實施秸稈還田,多年應用可使土壤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土壤中有害生物增加,病蟲害加重,種子應進行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和玉米絲黑穗病,該項保護性耕作技術要與藥劑除草技術配套推廣。
參考文獻:
[1]哈斯,陳渭南.耕作方式對土壤風蝕的影響[J]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6、2(1):10-16
[2]藏英等.保護性耕作對農田土壤風蝕影響的試驗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3、19(2):56-59
(作者單位:166400黑龍江省肇州縣永勝鄉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