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行大豆的栽培過程中,我們要優選種子并處理好土壤及肥料等方面的工作,在作物成長期間,我們也要對病蟲害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大豆的高產離不開品種及養分的雙重作用,所以在進行大豆的種植時,我們要對其相關的技術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了解與掌握。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我國在種植大豆這一方面的發展相較其他農作物來說較為緩慢,但實際上,我們對大豆的需要不會因此而降低。大豆中含有的卵磷脂以及異黃酮是人們身體所需的重要營養成分,而且還能被加工成食用油,這些都是大豆帶給我們的。
一、栽培技術
若是想要大豆達到高產,就要從大豆的栽培技術上面下功夫,在實踐中不斷對栽培技術進行改良以及強化,將會令農作物的產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合理輪作換茬
長時間在土壤中進行同一種作物的栽培,會令土壤中的養分含量不充足,而且還會使作物出現病害。一些病害的病毒會寄生在土壤中,當下一年再進行相同作物的播種時,就會進行二次傳染。這種種植方式將會造成作物大量的減產,所以我們要進行合理的輪作或是換茬,以此來降低病害發生的頻率以及它帶來的危害。
2、清除病殘體
大豆在進行收割之后殘留的病殘株應該要及時的清理,種植用地也應該要及時的進行耕翻,將病殘體深埋,避免病原菌的長期存留。針對蟲害,特別是土壤蟲害,通過耕翻土壤,經過耙,壓、耢地、機械損傷,加之日曬,風吹、雨淋、天敵食取,可大大增加病菌和蟲卵的死亡率,有效減緩第二年病蟲害發生與危害。
3、選用抗病蟲品種
引進并種植大豆的抗病蟲品種也可以達到令大豆增產的效果,這是現在我們使用的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抗病蟲品種不是單獨一種作物品種,而是經過地域的不同進行優選培育的抗病蟲作物種類,根據實際地域的不同,抗病蟲的作物種類就會有相應的差異。其增產效果也是較為理想的。
4、種子處理
(1)種子精選
種子的質量決定著最后的收成,所以在進行播種之前,我們要對種子進行進行的篩選。將顆粒不飽滿以及發育有缺陷或是病蟲害入侵的種子挑出,這樣剩下的顆粒飽滿的種子未來的產量就會有一定的保障。
(2)藥劑拌種
采用2596呋多種衣劑包衣種子,種衣劑與種子重量比例為1:70~800。用30%克福多大豆種衣劑處理種子,種衣劑與種子重量比例為1:50-60;可防治大豆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線蟲、大豆根腐病及缺素癥等。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微膠囊拌種,藥、水、種子比例為1:40:500;或者用40%甲基異硫磷乳油拌種,藥、水、種子比例為1:30:400。拌種后悶種4小時,陰干后播種,可防治地下害蟲蠐螬、螻蛄和金針蟲等。
(3)微肥拌種
①鉬酸銨拌種每千克豆種用1.5克鉬酸銨,溶于水中,用液量為種子量的1%(注意:水多易造成豆種脫皮),均勻灑在豆種上,混拌。
②硫酸鋅拌種每千克豆種用4-6克硫酸鋅,溶于水中,用液量為種子量的1%,均勻灑在豆種上,混拌。以上2種微肥切不可過量,可以同時使用。
(4)根瘤菌拌種每公頃用根瘤菌劑3.75千克,加水攪成糊狀,均勻拌在種子上,拌種后不能再混用殺菌劑。接種后的豆種要嚴防日曬,并需在24小時內播種,以防菌種失去活性。
5、播種方法
(1)窄行密植播種法:縮壟增行、窄行密植,是國內外都在積極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寬行距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產10%-20%。
(2)等距穴播法:采用機械播種,能夠將播種距離固定在一定的數值,這樣提高了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待到植株發芽后,其間距恰好合適,這樣有利于大豆植株的生長需要,保證他們的生長環境,能夠提升大豆產量。
(3)60厘米雙條播:采用這種播種方式,能夠確保播種深度的一致性,并且等種子出苗后,能夠保證其平整性和均勻性,便于打理,能夠很輕松的消除雜草這一問題。
(4)精量點播法: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壟的基礎上刨凈茬子,在原壟上用精量點播機或改良耙單粒。雙粒平播或壟上點播。能做到下籽均勻,播深適宜,保墑、保苗,還可集中施肥,不需間苗。
(5)原壟播種:為防止土壤跑墑,采取原壟茬上播種。如果當地常出現干旱的情況或者當地水分不充足時可以采用這種播種方式,能夠有效的起到抗旱的目的,對苗具有保護作用。
6、合理密植
在對大豆進行播種的過程當中,要注意種植的密度是否科學合理。對于大豆桿徑長短的不同來進行種植密度方面的改變,合理的密植將會使大豆長勢更加良好,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因為陽光、養料和水分的不充足而發生產量下降的現象。
7、合理配比與施用肥料
肥料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但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對肥料的合理配比。針對地區土壤性質的不同,我們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施肥。
8、對大豆進行田間除草
雜草是農作物對養料及水分最大的競爭者,雜草的生命力較強,在生長的過程中與豆苗所需要的成長因素相同,所以。為了使豆苗在成長過程中獲取更多的養分我們要對其周圍的雜草進行清除。
二、病蟲害防治
1、大豆苗期
對大豆根腐病發生較重地區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2),用藥量為種子重的0.5%。對大豆根潛蠅發生較重地區可選用40%樂果或氧化樂果乳油,按種子重0.5%播前3-6天內拌種。對大豆孢囊線蟲病發生重的地區可暫用3%呋喃丹顆粒劑畝用1.5-2公斤或5%甲拌磷顆粒劑畝用2~3公斤與化肥混拌隨肥施入土壤。對二條葉甲發生重地區可采用40%樂果乳油,按種子重的0.5%拌種,拌種3-5天內即應播種,以免影響幼苗。
2、大豆生長中期
主要防治對象為蚜蟲、薊馬、紅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蟲;苜蓿夜蛾、草地螟以及毒蛾類幼蟲以及菟絲子。防治蚜蟲、薊馬、紅蜘蛛等害蟲可選用10%比蟲啉每公頃150-225毫升對水噴霧。防治苜蓿夜蛾、毒蛾類幼蟲,每公頃用90%敵百蟲或80%敵百蟲乳油750-1125毫升對水噴霧。田間發現有菟絲子,可用48%地樂胺乳油150-200倍液噴霧,并注意清除。
3、大豆生長后期
主要防治對象有灰斑病、褐紋病、大豆食心蟲等。防治大豆灰斑病、褐紋病,每公頃可用40%滅病威膠懸劑1500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公頃用商品量1800克,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公頃用商品量1800克,對水噴霧。防治大豆食心蟲,根據測報和田間觀察,一般在成蟲發生盛期及幼蟲孵化盛期之前施藥為宜,可選用5%銳勁特1000倍液或20%綠得福1500倍液或0.36%苦參堿1000倍液或2.5%菜喜1000倍液或48%樂斯本1500倍液,不同農藥要交替輪換使用。噴藥時一定要均勻噴到植株的花蕾、花莢,葉背、葉面和莖稈上,噴藥量以濕有滴液為度。
參考文獻:
[1] 李鯤鵬.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6).
[2] 崔艷梅.大豆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3(4).
(作者單位:157212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