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解決茄子種子出苗不整齊發芽慢以及發芽率低等一些問題,通過化學引發劑引發種子發芽,從而對茄子種子發芽技術放面進行研究,本文主要以化學試劑硝酸鉀溶液和氯化鈣溶液為引發劑,對茄子種子進行浸泡處理,通過對種子發芽時間、發芽率的等指標發育情況進行測定,選定最適宜的種子引發條件。
關鍵詞:引發劑;茄子種子;發芽率;催芽
茄子學名叫Solanum melongena L,俗稱昆侖瓜和落酥,屬于茄科茄屬植物,原產地是亞洲熱帶,如今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其中以亞洲地區栽培最多,中國各地均有種植,是夏季最主要的蔬菜之一。茄子的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茄子纖維中豐富的的維生素C和皂草甙,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近年來食用茄子成為了降低膽固醇的方法之一,是居民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茄子的播種時間比較早,一般12月播種,3月下旬就要定值,受到低溫的影響,茄子種子發芽率比較低,出苗比較緩慢,給種子的育苗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為了促進茄子種子的萌發,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整齊率,減少萌發的時間,于是提出了種子引發技術,該項技術是在生物學的基礎上提出的。種子引發技術的實施,能夠加快種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近年來受到不少專家學者的青睞,對其進行研究,但相關的研究報道比較少見,對種子成活率和發芽期是否與抗寒性有關的研究也不夠深入。所以本次實驗通過不同引發劑不同量對其進行處理,探究茄子種子引發的種類、溶液溶度和浸泡時間,為農業生產提供相關的數據依據。
一、材料準備和實驗方法
(一)實驗材料
主要準備測試的茄子大龍長茄,種子生產日期為2015年9月,種子在常溫干燥的玻璃器皿儲藏。實驗藥劑硝酸鉀和氯化鈣溶液,以及培育種子的培養箱。
(二)測試方法
首先觀察種子的形態和大小,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然后隨機挑選1000顆茄子種子,用分析電子秤進行稱重,為了取得更加精確的結果,必須重復6遍以上,取其中的平均值。
(三)發芽處理
為了得到不同引發劑對茄子種子引發效果,必須采用不同的化學試劑用不同的時間進行浸種,并放入油濾紙的茄子培養箱中進行催芽,每一個培養箱必須注明編號,以及藥劑使用量,和未經過任何處理的茄子培養箱進行對比。在進行催芽前,要準備要浸泡的溫湯,溫度大約是55攝氏度,將種子在里面浸泡15分鐘,然后分別用3%濃度的硝酸鉀溶液進行浸泡種子,種子和藥劑的比例大概是1::10,然后浸泡不同的時間,分別為24個小時,48個小時,浸泡以后,用冷水沖洗種子;氯化鈣按照1×10?mg/L以及5×10?mg/L的比例進行調配,浸泡不同的時間,分別為16個小時,24個小時,浸泡以后,用冷水沖洗。按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里面的相關規定,種子在進行發芽實驗時,必須在培育箱中放置2層過濾紙,按照培育箱中的標簽,分別將種子放置在濾紙上,每處理一次,必須要重復三次,然后放置在培養箱中培養,培養溫度大概在30℃左右,并根據種子的發育情況及時補充水分。在發芽期間,每日記錄發芽指數、種子活力測試以及種子的抗冷性。7天計算發芽勢,14天計算發芽率。根據公式進行計算種子發芽指數:發芽指數=∑Gt/Dt(Gt在時間t日的發芽數;Dt,相應的發芽日數);種子的活力測定主要通過TTC測定法,將0.5%的TTC溶液倒入棕色的瓶子里面。然后按照5×10mg/L氯化鈣和3%的硝酸鉀溶液進行浸泡24個小時,然后隨機取50粒種子,沿著種子胚胎中間切開,將其中的一半放入種子培養器皿中,然后倒入TTC試劑,將保溫箱的溫度設定為30攝氏度,保溫30分鐘以后,將種子倒出來,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觀察種子胚胎的顏色。計算公司為種子活力=有活力的中子數/種子總數×100。
二、硝酸鉀溶液和氯化鈣溶液對茄子種子發芽的影響
通過實驗可以看到,在沒有試劑的引發的情況下,茄子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育比較遲緩,而硝酸鉀溶液和氯化鈣試劑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指數,發芽率分別比對照提高7%,29%,7%,56%;發芽指數分別比對照提高60%,58%,56%,49%,特別是3%硝酸鉀溶液浸泡24小時的種子長勢還是發芽指數都比其他的要好,從中可以確定3%硝酸鉀溶液對大龍長茄發芽率最好。
結語:
除了硝酸鉀溶液和氯化鈣溶液兩種比較常見的引發劑之外,一些新型的引發劑溶液是否對茄子種子的引發效果更好,還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狄文偉,周彤,趙冰.不同引發劑對茄子種子引發效果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4(9)
[2]呂婷婷,王倩,花澤鵬,王紅梅,姜雪陽,朱士農.不同引發劑對茄子種子引發效果的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