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不同的方面出發,闡述了酸雨的形成,指出它對人體健康、建筑材料、土壤特性、森林植被以及農作物的危害,并結合我國酸雨的地理分布情況,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關鍵詞:酸雨 形成與危害 地理分布 措施
1 引言
“當前,人類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水危機、土地荒漠化、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酸雨肆虐、森林銳減、水土流失、物種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彪S著我國經濟、工業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汽車的數量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導致酸雨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酸雨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區域性問題,引起了人們的密切關注。
2 酸雨的形成
酸雨通常指PH小于5.6的降水,但現在泛指酸性物質以濕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酸雨的來源的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其中,天然來源指的是火山噴發,閃電,森林火災,生物分解,地震等自然災害。人為來源包括人們取暖做飯時燃燒的煤炭,天然氣,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氣以及有色金屬冶煉廠排放的酸性氣體等。
酸雨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使淡水湖泊、河流的水體酸化,各種魚蝦等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及微生物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藻類數量、水中浮游生物的數量減少,切斷了魚類等的食物來源,加速了水生生物群的死亡,破壞水生生態系統。(2)酸雨會改變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使土壤釋放出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而影響植物和土壤中一些小動物、微生物正常的生長發育。此外,酸雨還能抑制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澆土壤中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造成土壤貧瘠化?!保?)影響森林植被以及農作物的生長,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受到酸雨侵蝕的葉子,細胞膜透性下降,葉綠素含量低,葉色發黃,退綠,光合作用降低,使林木生長緩慢或死亡。酸雨會減弱農作物的抗病蟲能力,使農作物減產。(4)長期生活在酸污染地區,人們的呼吸道會受到損害,咳嗽、胸悶、鼻塞等癥狀明顯增加,慢性咽炎、支氣管炎的發病率也會增加。新生兒及兒童的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功能下降。此外,酸雨還能腐蝕露天的建筑文物。因為酸雨的侵蝕,我國的樂山大佛山失去了它昔日的美麗。
3 酸雨的地理分布及治理措施
3.1 分布
我國的酸雨主要以硫酸型酸雨為主,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形成了以重慶、貴陽為代表的西南酸雨區;以長沙、南昌等城市為中心的華中酸雨區;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主的華東酸雨區;以珠江三角洲及廣西東部為代表的華南酸雨區。
3.2酸雨的治理措施
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為人們所重視,防治酸雨污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把解決酸雨問題列為首要任務,調整能源結構,優先開發新能源、清潔能源,使用各種無污染或產生污染較小的產品,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使用。(2)盡量不使用低品位的煤,對煤炭進行洗選加工。完善燃燒設備,改進燃燒技術,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燒利用率,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能源的浪費。(3)加大執法力度,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工業企業排放的氣體必須要處理達到排放標準。(4)公眾的積極參與對于酸雨的防治有極大的作用,因此,要號召人們多植樹種草,擴大綠化的面積。將開私家車出行改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如果離目的地不遠,則可以考慮步行或騎自行車。這樣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減少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要盡可能的購買包裝簡單的商品,多使用環保袋,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節約資源,廢物的回收利用也是一個重要且有效的途徑。
4 結語
酸雨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治理酸雨的污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長久的持續的過程,它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去解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保護我們的家園,還我們一個健康美麗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今山,酸雨的危害,青年科學,2004(1):8-8
[2]李慶康.茶園土壤酸化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土壤通報,1987,18(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