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南澗縣主要栽培的經濟作物之一,玉米優質穩產,是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實現增產增收的基礎。要獲得優質穩產,科學栽培、合理管理是關鍵。
關鍵詞:南澗縣無量山鎮;玉米栽培技術;優質穩產;增收增效
南澗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勢由中南部向東北、西南逐步降低,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節分明,四季氣候不明顯,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玉米是南澗縣大春主要糧食作物。近年來,玉米播種面積保持在1533.33hm2左右,占大春糧豆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5%以上。結合本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進行種植管理,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1選地整地
選擇養分豐富、耕層深厚、保水保肥、臨近水源、便于灌溉、遠離污染、病蟲害較低的地塊。良好的土壤耕作基礎,是確保玉米優質穩產的重要基礎。播前精細整地,適當曬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植株根系的良好生長。還可以減輕土壤病、蟲、草害。耕翻深度宜在20~25cm。播種前7~10天,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可畝施充分分腐熟的農家肥1000~1500kg,尿素30kg。底肥要施勻施透。為降低營養物質的單一消耗,減少同類病蟲害、草害的發生,應與豆類、小麥、馬鈴薯、油菜等作物進行輪作倒茬。
2選種備種
優選穩產刊抗病良種,剔除成熟差、破碎、秕粒、蟲蛀、發霉的種子,保持種子的純度和凈度,確保發芽、出苗率,實現苗全、苗壯、苗齊。播前適當曬種,充分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將種皮表面上的細菌、毒素殺死,還能夠改善種皮的通透性,打破休眠,促進酶的活動,利于內部可滲性營養物質的形成,確保發芽率。然后用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進行藥劑拌種處理,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病率。
3播種。適時播種是關鍵。南澗縣雨季時間多在每年5月份,播種玉米時間宜在此時。適時播種能夠促進根系生長、發達健壯,抗倒伏能力強,早分蘗,形成壯苗。播行直,排籽均勻,播深一致,不漏播,播種后要進行鎮壓。合理密植,保持適當的間距。根系是各類養份供應的主要載體,土壤疏松、持水量適宜、養分充足,是根系良好生長的前提。若根系發育不良,不僅嚴重影響養分的吸收和轉換,還易出現倒伏、早衰的現象。
4苗期管理
幼苗3~4葉時,要及時進行中耕,深度10~12cm,避免壓苗、埋苗。發現病苗弱苗立即拔除,帶離田外集中處理。及時補苗間苗,4~5葉定苗要均勻,避免幼苗擁擠,相互遮光。5~8葉期進行中耕、松土、除草。并將病弱苗、雜草帶離田外集中處理。
5水肥管理
施肥應遵循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氮肥為主、磷肥為輔。巧施拔節肥、穗肥、粒肥的施肥原則。玉米植株高大,吸肥量較多,各生長期內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鉀三大主要營養元素,其次還需要適量的鈣、鎂、硫、硼、鋅、錳等元素。要根據本田實際情況,酌情施肥追肥。
5.1苗肥。玉米4~6葉期,結合澆水可畝追施20~30kg腐熟農家肥,5kg尿素,利于提苗,可提高分蘗成穗率,促使苗壯早發,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
5.2孕穗肥。拔節期至抽雄階段是保證玉米產量的關鍵期,此階段是雌穗小穗分化盛期,出現快速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也是吸收養分和水分最多的時期。此時需肥量約占全部需肥量的40%,追肥宜用速效氮素化肥,結合澆水追施。
5.3粒肥。巧施粒肥,能夠促進千粒重,提高產量,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攻粒肥需在抽雄穗前后10~15 d追施,此時玉米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可畝施5~10kg速效氮肥。
6病蟲害防治
危害玉米生長的病蟲害較多,對各類病蟲害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質保方針。加強日常田間管理,培育壯苗,根據植株長勢及不同生育期,進行科學澆水施肥,促進長勢良好,提高其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玉米是大田作物,要做好病蟲害檢測預報。
苗期易發生根腐病、苗枯病等,可用種衣劑拌種。蚜蟲、地老虎等,蚜蟲、地老虎可用蚜虱凈、吡蟲啉防治、速滅殺丁滅殺;拔節至抽雄期易發生灰斑病、大斑病、紋枯病等,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900倍液,或農用抗菌素120水劑2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等噴施防治;粒期易發生莖腐病等,可用甲霜靈4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噴根莖或灌根防治。
7適時收獲
當80%植株苞葉變黃時開始收獲,過早過晚采收都會影響產量。收獲的果穗要經過適當晾曬,以減少多余的水分,貯藏玉米的庫房應保持干凈、干燥,適時通風、檢查,避免霉變、蟲蛀。
總之,種植玉米,要充分結合本地的氣候特點、地形地貌、土壤情況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掌握科學的栽培技術,加以合理有效的田間管理,及時防治各類病蟲害,才能獲得優質穩產,實現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