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近年來種植面積日益提高,然而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受氣候條件、品種等因素影響,玉米受病蟲害影響較大,特別是玉米大斑病對玉米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筆者就對玉米大斑病的病原、癥狀、影響因素及綜合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以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與質量。
關鍵詞:玉米大斑病;綜合防治;玉米生產
近幾年來,隨著玉米價格的不斷上漲,農民種植玉米的面積不斷增加,但是由于連年種植、玉米品種雜亂、氣候因素等影響,玉米在生產種植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蟲害,玉米大斑病便是其中之一。玉米大斑病發生在玉米種植的各個階段,對玉米的質量與產量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與質量,需要深入分析玉米大斑病的發病原因,通過防治措施盡可能地降低玉米大斑病發生可能性,進而提高玉米的品質。
1.玉米大斑病的病原
玉米大斑病是因大斑凸臍蠕抱菌產生,越冬病組織中的菌絲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在濕潤條件下,分生孢子隨空氣等介質傳遞到玉米葉片上,對玉米葉片造成侵染,當溫度達到20-32℃,相對濕度達到90%以上時,病原孢子發病,特別是在玉米種植的6-8月份,多屬于高溫多雨天氣,極易引發玉米大斑病[1]。
2.玉米大斑病癥狀
在玉米的整個生長期中都有可能發生玉米大斑病,特別是在玉米種植的中后期,大斑病更易發生,對玉米葉片造成嚴重侵害。一般的,玉米大斑病對葉片的危害最大,此外,對葉鞘與苞葉的影響也很大,植株底部葉片開始發病,隨著病害的加深,大斑病逐漸向上蔓延,最后玉米的整個植株都會受到病害侵襲[1]。除了底部蔓延,一些玉米種植時也會發生植株中上部葉片開始發病的情況,植株葉片在染病初期會出現水浸狀青灰色斑點,而后斑點逐漸擴大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隨著玉米的生長,病斑逐漸縱裂,發生連合,最終玉米葉片整體變黃、枯死。
3.影響病害發生因素
玉米大斑病屬于流行性病害,對玉米生長發育有著極大的影響,而引起病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原物、種植品種、栽培方式等等 ,這些因素都會對玉米大斑病的發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3.1初始病原物
在玉米成熟收獲后,農民常會將秸稈廢棄在田中或是將根茬和病葉留在田中,這樣一來在田中就會遺留許多的病殘株,病原菌在病殘株上以分生孢子的形式附著或是潛伏在病殘株組織內越冬,這對病害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菌源[2]。在玉米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受氣候因素影響,早多雨、潮濕季節,分生孢子會隨空氣傳播到葉片上對玉米植株進行侵染,進而引起玉米大斑病。
3.2品種
玉米品種的不同對大斑病病菌的抵抗能力也有不同,很多農民在選擇玉米品種時,往往會忽視品種選擇的重要性,而選擇了感病品種。一般的,玉米對大斑病的抗性會通過數量遺傳與質量遺傳兩種方式提高,因此,在選擇種植品種時要合理選擇,盡可能地選擇抗病性良好的玉米品種。
3.3栽培方式
玉米的栽培方式直接關系到大斑病的侵染程度。如果玉米種植過密,植株間相互蔭蔽,植株無法通風透光且由于玉米種植的濕度較大,極易引起大斑病。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經驗可得,輪作的玉米植株種植要優于連作,肥沃地優于瘠薄地,秋翻地優于不翻地,只有合理密植才可以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
4.玉米大斑病綜合防治措施
4.1減少菌源
大斑菌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的形式依附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第二年作為初侵染源對玉米生產造成危害。為了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生產收獲后需要徹底清除田間的病殘體,對病株殘體進行燒毀或是通過深翻的方式將病殘體埋入土中,使病原菌可以快速分解。在使用玉米秸稈作為堆肥時需要高溫發酵以除去病菌,當玉米秸稈作為燃料使用前,需要在播種前燒完玉米秸稈,避免在玉米種植時因玉米病株殘體的病菌而引發玉米大斑病[1]。此外,大面積輪作也是減少病菌的主要方式,通過輪作減少菌量積累,進而促進玉米的正常發育。
4.2加強栽培管理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加強栽培管理,提早抽雄,盡可能地避開多雨氣候,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傳播,對玉米的增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育苗移栽也是提早播種的方式之一,通過育苗移栽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使玉米可以正常健壯生長。
玉米屬于喜肥水作物,因此,為了促進玉米的生長,需要對玉米施以足夠的底肥,并在適當時候進行追肥,避免后期發生脫肥的問題,在施用肥料時應盡可能地選擇農家肥,確保植株可以正常生長[1]。在種植時要合理密植,使玉米植株可以得到充分的通風透光,同時降低田間濕度,可以有效預防大斑病的發生與傳播。
4.3及時預測報告
通過對玉米大斑病發生情況的監測,可以分析總結出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原因與癥狀,為了有效開展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做到及時的預測報告,在重點玉米種植鄉鎮建立測報點,定期、定時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對大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做出預測報告,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大斑病防治方案,將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落實到實處[1]。
5.結語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農作物種植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幾年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產量也隨之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玉米品質問題。在玉米種植生產過程中常會受到大斑病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產量與質量提高。因此,在玉米生產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玉米大斑病,以提高玉米的產量與質量,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書臣,王亞南,王紹林,岳瑾,馬永軍. 延慶縣玉米大斑病重發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 北京農業,2014,33:129-130.
[2]楊靜,李敬巖,周信群,邢美娜,劉時靜. 遼西北玉米大斑病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3,01: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