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主嶺市是吉林省的農業大市,玉米產量高,質量優,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2011年4月,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玉米之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使得玉米無論在產量和成分含量上,都明顯好于其他地區,深受好評和歡迎,給農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關鍵詞:玉米;生長習性;需肥特點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范圍內廣泛種植的重要的谷物之一,主要分布在30~50°的緯度之間,世界上一年中每個月都有玉米成熟。在我國已有470多年的栽培史,播種面積僅次于水稻、小麥。
1生長習性
玉米植株高大挺直,葉窄面大,根系發達,生長期較短,對溫度反應敏感,耗水量大,屬短日照作物,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很嚴格,但不同壤土會影響玉米出苗。具有喜溫,喜水、喜肥等生長習性。
1.1溫度。玉米喜溫,各生育期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生長過程中,如遇到低溫、干旱、少雨,或灌溉不及時,疏于管理時,則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產量下降,品質不佳。適宜種子發芽的溫度為25~35℃,6~10℃發芽緩慢,低于6℃不發芽,溫度高于40℃則停止發芽。適宜幼苗生長的地溫溫度為20~24℃,此溫度范圍內幼苗長勢好、根系生長快。若地溫低于20℃,即使氣溫適宜,也會影響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幼苗變黃、變紅,生長遲緩。當地溫低于4℃時,根系停長。苗期能耐短時間的2~3℃低溫,但持續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發生凍害,甚至死亡。拔節期適宜的溫度為23~27℃,溫度過低或過高影響拔節。適宜開花的溫度為24~26℃,當溫度高于40℃時,會造成穗分化期縮短,分化的小穗和小花數目減少,影響產量。拔節至授粉期是對溫度反應最敏感的階段,當溫度低于18℃或高于38℃,不能散粉。溫度高于32℃,相對濕度在50%以下,不能抽雄,或造成禿頂、缺粒。適宜灌漿的溫度為20~24℃,當溫度低于16℃或高于24℃,影響光合作用和淀粉酶的活性,造成成熟延遲,千粒重降低,導致減產。
1.2水分。玉米喜水,苗期應適當控水,其它各生長期需滿足玉米對水分的要求。發芽至幼苗期,應注意散墑,防止爛種芽澇。玉米植株葉面積大,蒸發量大;根系發達,吸收量大,需水量較多,生長期內降水少、未及時澆水補水,導致水分不足時,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但雨水過多、大水漫灌、田間長期積水又會嚴重影響光照及通透性,易造成倒伏,還會引發多種病害的發生,造成產量和質量下降。因此,要及時排水排澇,控制好田間濕度及土壤持水量,防止根系窒息死株。玉米生長期內適宜的降水量410~640mm,適宜的水分條件,才能滿足其生長需要,達到優質穩產。
1.3光照。玉米屬短日照作物,光照條件直接影響玉米的生長發育,各生育期都需要滿足光照需求。一般玉米光合強度為35-80mgCO2/dm2·葉·小時。苗期光照不足,會造成生長遲緩、花期延遲。后期光照不足,會阻礙光合作用率,影響養分的傳輸和有機物質的形成,導致減產。田間過于密植,易造成株間蔭蔽,透風、透氣、采光性差,連綿陰雨等情況,都會造成光照不足,導致植株軟弱,易發生倒伏,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1.4土壤。玉米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十分嚴格,PH值在6~8范圍內均可。適宜在土質疏松且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排灌條件良好的黑鈣土、砂質壤土等種植,盡量避免在土壤板結、地勢低洼、排灌不暢。土壤貧瘠的地塊種植,避免產量不佳影響收益。
2需肥特點
玉米喜肥。其植株高大,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吸收養分多,除C、H2O2來自CO2,其余養分都要從土壤中吸收。一般每生產100kg玉米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65~2.70kg,五氧化二磷1.10~1.15kg,氧化鉀2.62~2.65kg。N:P2O5:K2O約為1:0.5:1。玉米需肥規律是氮肥最多,其次是鉀元素,磷吸收量較少,追肥多采用“前輕后重”的施肥方式。在滿足氮磷鉀三大主肥之外,還要適量施加S、Ca、Mg、Fe、Mn、Zn、Cu、Ba和Cl2等微肥。
翻耕整地后施足底肥,底肥約占施肥總量的50%~60%,以腐熟農家肥為主,配施適量復合肥,施肥深度10~15cm,避免種子與肥料直接接觸。苗期生長緩慢,施足底肥的情況下,苗期可酌情少量追肥。從拔節到抽雄期是果穗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玉米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此階段所吸收的氮占全部生育期的2/3,磷占1/2,鉀占2/3。抽穗到開花期,植株的生長基本結束,需肥量逐漸下降,所吸收的氮約占全部生育期的1/5,磷占1/5,鉀占1/3。灌漿期,是籽粒形成、增加千粒重的關鍵期,吸收養分數量迅速增加,所吸收的氮占全部生育期的1/2,磷占1/3,鉀占1/3。
總之,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長習性及需肥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加以栽培管理,以取得穩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