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1.政策宣傳不到位,群眾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在土地流轉經營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部分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后失去生活的最低保障。由于大量農民進城后,多從事技術水平較低、勞動強度大、穩定性差、社會保障缺失的職業,很多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后,如果失業,就將成為城市新貧民,無法維持最起碼的溫飽生活。因此,農民一般不愿意進行土地流轉。二是投資者對政策的穩定性持觀望態度,對土地的投資力度不大。三是業主對市場行情把握不準確,怕承包后出現產量越高、效益越低的現象。
2.缺乏正規的流轉行為
就目前來看,在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當中,進行土地流轉之時,流轉雙方缺乏健全手續,并且所簽訂的流轉合同也不十分規范,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地區絕大多數的土地流轉往往是在農民之間自發進行,沒有報批備案,存在隨意性。同時,也有部分土地的流轉,甚至只是口頭上的約定,根本沒有書面的合同協議,即使存在書面協議,但格式也不規范,缺乏必須要的內容,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引發糾紛,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發展。
3.農村勞動力轉移還不穩定。
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首先在就業機會上,農村勞動力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會存在很多的限制。其次是在社會保障和福利方面,缺乏法律法規的保護,使得農民工不但沒有保障,而且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也遠遠低于城市職工。這些都導致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穩定,此外,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阻礙了土地連片流轉的推進和規模農業的發展。
4.土地流轉市場不健全,流轉規模小
土地流轉是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需求。截至目前,土地流轉還僅僅在小范圍內進行,流轉規模較小,尚未建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土地流轉工作。在農村,由于缺乏專業人才和專門的管理機構,土地流轉的信息基本依靠親戚、朋友或村組干部的交流。由于信息的傳遞方式落后、傳遞的范圍也較小,常常出現想流轉土地的農民找不到業主、想租用土地的業主找不到出租農民的現象,制約了土地流轉。與此同時,土地流轉中評估、談判、簽約、公證和登記等諸多環節操作難度大,不利于土地流轉。信息缺乏、手續難辦這些實際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中介服務組織的參與,才能解決。目前,農村這方面的中介組織幾乎為空白。另外,農民對土地保障功能的依賴性也限制了農村土地的流轉。一方面,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農民不可能致富;另一方面,農民外出經商務工風險性大,不愿意放棄承包土地,土地流轉難成規模。
二、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的對策
1.健全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強化獎勵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特有國情背景下的一項特殊制度,由于沒有其他經驗可以借鑒,目前尚處在探索發展的階段。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市場體系不規范、土地流轉法律法規不完善、土地流轉效率低下等諸多因素成為制約黑龍江省農地流轉的重要阻礙因素。為此,我們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從建立健全農地流轉市場體系入手,不遺余力提高土地流轉效率和效益。目前,黑龍江省不少市縣把推進土地流轉作為一項重要政績來抓,同時在經濟上采取獎勵政策進行獎勵扶持。
2.構建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建設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首先建立黑龍江省特色服務網絡體系,實行市、縣、鄉鎮、村四級聯動的土地流轉服務網絡體系,為流轉雙方提供政策咨詢、中介委托、雙方洽談、價格評估、合同簽訂鑒證、登記備案等服務。二是建立制度管理體系。黑龍江省在實施農地流轉簽訂書面合同和等級備案的制度為基礎,通過對農地流轉過程中雙方簽字的有效授權證書管理體系、建立電子永久性流轉臺賬、進行網絡登記備案制度。三是建立糾紛調處體系。建立村級協商、鄉鎮調解、縣(區)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體系,縣鄉兩級建立調解工作組,制定了規范的糾紛調處仲裁的程序、方法和制度,確保流轉糾紛的及時化解,切實維護了流轉雙方合法權益。
3.嚴格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合法利益
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不僅極大損害了農民的合法利益,而且對農村社會穩定構成威脅,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一是要成立專門的土地流轉管理部門,加強土地流轉全程管理、引導和服務。由農業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牽頭,在各縣(區)、鄉(鎮)設立土地流轉管理部門,進行土地流轉的宣傳、調查、登記、引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規范土地流轉市場秩序,切實保護農戶合法利益。
4.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農村土地流轉的前提是勞動力的轉移,沒有勞動力的轉移,就無法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要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及做大現有企業規模,就地轉化農村勞動力;鼓勵有能力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辦企業;加強技能培訓,抓好勞務輸出指導和服務,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