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土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核心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現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存在著許多弊端難于形成農業產業特色,難于實行農業產業化管提高,于是農戶之間便自覺不自覺的對農業進行流轉,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有利于農業生產現代化產業化 機械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還存在若干問題需要解決,
一、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流轉市場體系不健全
首先是土地流轉過程中服務作用的部門缺失,實際上是缺乏甚至沒有中介服務組織,導致流轉信息不對稱。其次是沒有形成有效地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鄉、村兩級政府引導和服務不夠到位,缺乏有效組織農民“以地生財”的能力。三是土地流轉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土地流轉價格偏低,無法體現土地的真正價值。最后,對土地流轉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目前,缺少專門的管理部門對土地流轉市場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導致有的縣(區)在引進業主,簽訂合同和為業主提供必要支持等服務方面跟不上,影響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益。
2.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土地流轉不能順利實施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于約束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制度的缺失。首先,土地產權制度的缺失。產權制度的缺失不利于土地的流轉,也不利于農民利益的保護。其次,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的缺失。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統一的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土地在流入主體和流出主體之間交易時,沒有統一的合同格式,導致各地的土地流轉交易合同格式、內容、效力不盡相同,不利于農民權益的保護。由于農民在交易中處于弱勢群體地位,一般文化層次不高,所以需要可靠的中介組織來幫助他們完成土地流轉程序,而實際上在各地區這樣的中介組織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土地流轉擔任順利實施。再次,為了保證土地流轉的順利實施,必須對現有的土地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然而涉及到制度層面的內容,就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共同進行探討,制度的制定實施難度大,意見也很難統一。
3.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
由于土地流轉時缺乏相關制度的約束,不規范的土地流轉行為一再發生,從而引起了一些問題。首先,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導致了土地產權關系的混亂。產權不清晰,利益分配機制不均衡,為進行土地流轉所設定的激勵措施失效,土地流轉難以順利實施。其次,土地流轉行為的不規范,降低了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土地作為農民的唯一生計,失去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土地流轉中不規范的行為會傷害農民土地流轉的信心,從而導致他們不愿意將自己的土地按照集體或國家的要求進行流轉。
二、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措施
1.明確產權,穩固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地位
農村土地的產權主體在我國的法律中缺乏明確的界定,因此,要想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就必須要明確土地所有權,保護土地承包方的權利,而且這同樣是健全土地流轉制度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采取有效的規范明確好農村的土地所有權,能夠使得農民更加清楚明白土地的歸屬,防止歸屬不明確現象的出現,而且,這樣也能夠使得農民參與土地投資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把土地效益充分發揮出來,提升農村地區土地流轉的速度;確定好土地承包與所有之間的關系,能夠使得農民按照鎖定合同進行土地的流轉,在外出務工經商的過程中更加的放心,使得土地承包權更加地穩定,提高了土地承包方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優化土地流轉的科學配置,從而促進土地自身效益的實現。
2.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機制
當前農村地區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并不完善,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大力構建土地流轉信息平臺,培養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利用中介當橋梁,加強土地轉讓方與土地承包方之間的溝通交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為土地流轉雙方提供及時對稱的信息,提高土地流轉的速度。同時,國家也要增強對農村土地流轉中金融機構的支持,通過對農信社等金融機構進行改革,成立儲蓄銀行或者是農村銀行等機構,為土地流轉提供多層次的金融支持,并且,相關政府部門也應當制定多種政策,加強對土地流轉的資金扶持,對于一些用于發展高效以及規模化農業的土地流轉行為進行優先扶持,從而使得土地流轉雙方的資金風險得到有效的降低,為土地流轉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3.加強管理,科學規范土地流轉行為
在農村地區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參與者以及相關部門都需要嚴格執行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加強對農民自主經營權的維護,同時,還需要對土地流轉的程序進行科學規范,這就要求在土地流轉之時,流轉雙方要按照相關規定,簽訂規范的流轉合同,并對流轉的土地進行登記、備案,充分發揮出土地流轉中介的作用,為流轉雙方合同的簽訂進行簽證,并做好流轉土地的檔案管理工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調節合同糾紛,保證雙方的合法權益。
4.政府加大對土地流轉的政策扶持力度
4.1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可以建立多層次、廣范圍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包括社會救濟、農村社會保險、農村醫療保險、優撫安置、社會互助以及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等。只有當農民真正放下擔子,沒有后顧之憂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才可以真正取得成效。使農民增加收入,農村經濟得到發展,農業生產不斷增強。
4.2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設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貼息、補助、獎勵等形式,支持流轉經營主體興建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擴大生產規模,購買大型農機具,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嚴格落實糧食直補、綜合補貼等財政補助政策。
4.3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村農用土地流轉提供一個適宜的外部環境。資金鏈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政府可以出臺對應政策加以扶持。如鼓勵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支持、放款貸款政策、縮減貸款融資手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