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表明,節水灌溉可提高農業用水的利用率以及單位農作物收益,同時有利于完善農業設施,可獲得巨大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近幾年,我國節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而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擴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約其發展。本文在分析節水灌溉的現狀基礎上,認為可從強化投入力度、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等措施著手來發展節水灌溉,進而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現狀;發展對策
1.前言
節水灌溉指的是采用微灌、噴灌等技術來減少灌溉用水量,同時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換一句話說,它指的是利用現代灌溉技術來增加每單位農作物的收益。這不僅是完善基礎設施的舉措,而且是生產技術類型之一,可顯著提高農田的利用率,特別是對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區農業生產具有現實意義[1]。然而,在我國,水資源利用相對較低,而且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在農業用水方面也是。據權威機構的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0%。可見,分析節水灌溉現狀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其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困境,進而結合我國國情,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旨在加強農業交流,為節水灌溉發展提供思路。
2.農業節水灌溉現狀
現階段,國內多數農村地區都采用粗放式灌溉,高效噴灌以及滴灌等有關設施尚未完善,而普遍分布落后的漫灌,這樣對我國水資源造成嚴重浪費,同時也顯著提高農民的生產成本,不利于農民增收。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強化節水灌溉設施的建設,強化財政投入力度,因此低壓管灌、微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在農村的分布范圍越來越廣泛[2]。2006-2013年期間,歷年的節水灌溉面積分別為22426千公頃、23489.5千公頃、24435.5千公頃、25755.1千公頃、27313.9千公頃、29179.5千公頃、31216.7千公頃、27108.6千公頃,增長20.88%。在多種灌溉類型中,渠道防滲占全部節水灌溉面積比例最大,20162006-2013年期間,歷年的渠道防滲面積分別為9593.7千公頃、10058.1千公頃、10447.7千公頃、11166.1千公頃、11580.3千公頃、12175千公頃、12823.4千公頃、13628.5千公頃,分別占比42.78%、42.82 %、42.76 %、43.35 %、42.40 %、41.72 %、41.08 %、50.27 %,可見該種節水技術占比始終保持在40%以上。占比第二的是噴灌,2006-2013年期間,歷年的噴灌面積分別為2823.8千公頃、2876.5千公頃、2821.5千公頃、2926.7千公頃、3025.4千公頃、3181.8千公頃、3373.5千公頃、2990.6千公頃,占比分別為12.59 %、12.25 %、11.55 %、11.36 %、11.08 %、10.90 %、10.81 %、11.03 %。此外,2006年-2013年歷年,微灌面積分別為754.9千公頃、977千公頃、1249.6千公頃、1669.3千公頃、2115.7千公頃、2613.9千公頃、3226.3千公頃、3856.5千公頃。
盡管近幾年節水灌溉取得較大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1)財政扶持力度薄弱。1982年開始,我國經濟發展逐漸由農村地區轉向現代城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時間內,國家的財政支持政策都傾向城市以及工業生產,致使長期“三農”問題的財政支持較為薄弱。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盡管各個農村地區在2004-2015年期間的財政支出用于農業生產、農村建設等“三農”問題上的絕對數額在持續增長,然而這數額在財政總支出的占比卻不高,約為10.6%,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3]。在農業投入方面不足,導致兩個方面影響:一方面造成基礎設施落后,有的水利設施得不到及時維修,進行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漸下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條件也逐漸惡化,無形中增加生產成本,降低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缺乏有利支撐,嚴重制約農民收入提高。另一方面,財政對農業支持力度不夠,農民取得的其他收入就減少。因此,強化對農業、農村的財政支持是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2)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對灌溉知識了解,往往是盲目灌溉,具體澆水量、澆水方法等知識了解很好。此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灌溉指導,導致一些農民安裝節水灌溉設備,但是也尚未達到科學利用的效果。(3)尚未形成農業推廣體系。由多數農村地區都尚未形成農業推廣體系,一些農民對節水設備以及技術不了解,盲目采用設備,導致他們難以達到預期生產效果,進而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
3.發展對策分析
3.1強化投入力度
盡管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入金額增長,但是支出占比仍然較小。與此同時,由于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主體主要是國家,因此強化投入力度是發展趨勢。國家不僅要強化對設施投入力度,而且需要強化對農村培訓、專業人員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強化對農民培訓。相關管理部門應當組織灌溉主體的培訓班,鼓勵農民參與學習過程,進而提高他們對灌溉的知曉率。另一方面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指導。然而,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需要教學,因此國家應重視此方面人才培養,優化教學結構。
3.2形成科技推廣體系
現階段,灌溉技術持有者、傳播者、接受者三者間尚未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且缺乏溝通機制,但是很多農民購買設備后無法科學使用。為此,相關部門應當重視科技宣傳力度,形成推廣體系。
4.結束語
節水灌溉發展直接應當農民的生產產量以及收入,同時也影響當地水資源情況,乃至對整個國家的農業生產產生深遠影響。本文認為強化投入力度、形成科技推廣體系這兩方面發展節水灌溉。
參考文獻:
[1]牟玉娟. 我國農業節水灌溉現狀與發展趨勢[J]. 山東農業科學,2014,01:124-126.
[2]高雪梅. 中國農業節水灌溉現狀、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J]. 天津農業科學,2012,01:54-56.
[3]孫萍. 廣西農業節水灌溉現狀及發展對策——以廣西田陽縣節水灌溉示范工程為例[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