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2001年加入了WTO,自從那時起國際貿易組織中就有了中國的身影。我國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農產品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農產品的產量是巨大的,如果能夠將這些農產品進行對外貿易不僅可以刺激我國的經濟增長,還會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本文將對國際貿易對我國農產品收入差距的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研究,希望提出的建議能夠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并縮小差距。
關鍵詞:國際貿易 農產品收入差距 影響因素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且農耕文化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經逐漸形成,所以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擁有耕地面積共20.3億畝,農民人數達到了7.5億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能夠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也是巨大的。將這些農產品進行出口貿易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也都因此而變得富裕起來。但是我國農產品產地非常分散,由于多種因素共同致使農產品在國際貿易當中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因此收入差距也就逐漸的顯現出來。接下來文中將深入分析文國際貿易對于農產品收入差距的影響。
一、 國際貿易與農產品現狀分析
(1)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現狀
我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規模在逐漸地擴大,發展至今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出口國家。根據數據顯示,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依照組織法則加強了農業方面法律的改革,并適度地放開了農業市場準入條件,從而明顯提升了農業貿易的透明度,這些措施直接幫助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
在農產品出口的同時,我國也是需求量非常大的進口國,在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幾年當中,國外農產品對于國內市場的沖擊力越來越大,這樣就導致了收入產生了巨大的差距。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相繼出臺了很多的惠農政策,希望以此來刺激農產品生產力的提高,并可以有效的調控進出口貿易。
(2)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趨勢
我國在農產品國際貿易方面進行過多次談判,從農業方面所取得的談判成果中就能夠明確我國農業在未來對外貿易開放的發展趨勢;在市場準則方面也對出口競爭的討論點達成共識。首先是降低關稅的舉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弱小經濟體都會采取不同程度上的關稅削減;其次是敏感產品和特殊產品,不同發達程度的成員可以根據相應的比例來指定哪些產品作為敏感產品,一般情況下發達成員是總稅額的百分之四,而發展中成員是百分之六;最后是特殊保障條款和機制,到目前為止,只有發展中成員可以使用這些條款和機制。
二、國際貿易對于農產品收入差距的影響
(1)農產品競爭力變動所帶來的影響
導致農產品收入出現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因素指的是經濟發展、開放程度、投資水平、技術水平等方面所造成的差異;微觀因素指的是農民知識水平、交通運輸等方面所造成的差異。我國每個地區當中農產品貿易競爭趨勢變動是非常大的,出現這一情況是因為生產條件發生變化而導致的,當這些問題愈發突出后就會對經濟收入帶來不小的影響。與此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市場也會受到兩個方面的沖擊,一是進口來的農產品會對我們造成沖擊,二是在生產條件發生變化后會影響自己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從而在出口方面也會銳減。在農產品市場激烈的競爭情況下,經濟收入方面出現差距也是難以避免的。
(2)貿易方式對于農產品收入的影響
我國在農產品出口和出口方面都是將貿易作為主體,而將加工貿易作為附屬部分。從一些統計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在2011年中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額達到了492.9億美元,占比達到了81.1%,并且較前一年增長了0.8%;而加工貿易出口則為72.7億美元,占比只有12%左右,而且較前一年相比還下降了0.8%。這些數據就可以明顯看出貿易方式不同所帶來的經濟收入就大不相同,這也是給農產品收入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3)貿易主體改變所帶來的收入差距
在農產品國際貿易當中,我國的貿易主體正在朝向多元化的趨勢進行發展。在貿易體制得到改革的前提下,國有企業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比重連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民企和外企,并且這個陣營在近幾年的發展當中不斷地壯大。根據資料顯示,在2008年我國進行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企業達到了1.85萬家,全年出口額能夠達到1000萬美元的也有869家,并且這些企業所創造出的出口額能夠占到總出口額的一半以上。通過這些數據也可以說明民營企業逐漸成為了第二大的貿易主體,正因如此它門所帶來的經濟收入是非常巨大的。
結束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能夠做好農產品國際貿易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國農產品對外出口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改革開放時期,二是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這兩個時期都將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推向了新的高度。國際貿易在幫助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我國農產品收入出現差距,而本文就對國際貿易對我國農產品收入差距的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從競爭力改變、貿易方式以及貿易主體改變的三個角度做出了深入的探討,希望提出的建議能夠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并縮小差距。
參考文獻:
[1]張車偉、王德文.農民收入問題性質的根本轉變—分地區對農民收入結構和增長變化的考察[J],中國農村觀察,2004,(1):2-13.
[2]張習寧,關艷麗.二元經濟結構、國際貿易與城鄉收入差距—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社會科學家,2010,(1):67-69.
[3]牛艷紅、王春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對我國農民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09,(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