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自然園林不斷減少,可利用資源損失過大,因此國家規定并實行森林采伐限額等方式來改善這一現狀。在林農種植商業林的同時也提出了商業林主伐面積限額控制法。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這條法規來減少我國林業面積的損失,本文將對此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商業林木;采伐限額;管理制度
一、探索商品林主伐面積限額控制法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森林經營主體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計劃分配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為進一步探索規范林木采伐計劃分配和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實現“耕有山、造方便、林好管、樹好砍”,調動和釋放林農經營森林積極性,提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整體效應。探索傳統的林木采伐指標分配方法,增強采伐指標分配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既是林業行風建設的需要,又是當前林業配套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林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二、采伐限額雙控制度整改方案
由于各個地區林木數量和可采伐面積不盡相同,有關部門在對森林采伐時要嚴格按照地區情況,以對林木蓄積和出材嚴格控制的原則,制定采伐指標。首先,將集體林業制度改為林權到戶,按照面積分配林區,將信息公開化,讓林農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其次,以公正為前提,制定出廉政建設方案,讓腐敗現象徹底消失;第三,雙控制方案不利于集約經營,容易造成各林農之間對林木采伐的需求不同而加大成本的現象,因此在有關部門進行伐區監管和規劃時要做到公平公正。
三、商品林面積限額控制法操作規程
(一)測算合理年伐商品林面積
測算合理年伐商品林面積,測算方法很多,我們主要根據面積采伐計算公式和年度森林資源狀況進行測算和分析,主要采用:輪伐期公式(適用于齡級結構較均勻或近、成過熟林占優勢的林分)、成熟度公式(適用于齡級結構較均勻或中、幼齡林占優勢的林分)、第一林齡公式(適用中、幼林占優勢的林分)、第二林齡公式(適用于成過熟占優勢的林分)和經驗倒算法等方法測算出合理年伐商品林面積,在確保森林的生長量大于消耗量前提下,確定采伐工人的安全。
(二)規范商品林采伐申請流程
1.明晰職責
認真貫徹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結合有關部門相關的政策,在規范商品林采伐申請時嚴格遵循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對申請單位進行嚴格把關。首先,由當地政府和林業部門按照森林采伐制度以及改革方案來決定是否允許該單位進行采伐工作;其次,地區林業站根據當地森林資源實際情況來確定采伐小班,對申請單位進行登記和審核公開;第三,由當地委員會和商業林林權所有者對采伐單位進行監督。
2.規范流程
首先,各省區根據本地商業林資源面積向市、村等下達每年度采伐面積指標,下級城鎮等應嚴按照下達指標來進行每年的商業林木采伐工作;其次,各個地區針對林木特點和資源分布狀況定期定點進行林木種植、經營,并根據林木年齡排序公示,確定能夠采伐的林木和不能采伐的樹木;第三,各個地區的林業站要擬定安排采伐小組,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采伐作業;第四,加強監督部門,嚴格把控才發數量;第五,將擬定好的采伐小組人員名單和區域上報地區林業局資源站請求審核,通過后轉到伐區中心設定才發計劃。
(三)明確商品林采伐設計規程
1.伐區設計每木檢尺
為提高伐區調查精度,伐區面積調查采用實測或1:1萬地形現場圖勾繪的方法確定,外業調查采伐木全林每木檢尺,伐區設計執行外業調查與內業計算分離。林業局對伐區調查設計成果開展伐前抽查,按伐區設計片數5%-10%進行。
2.伐區界木標注編號
伐區周邊的邊界木全部采用油漆統一的標注,并對定位樹實行編號管理,詳細記錄邊界木的樹種、胸徑(保留一位小數)等主要因子,明確伐區范圍。
3.伐區管理落實到人
林木所有者在伐區設計時,指定專人作為伐區管理責任人,并簽定《憑證采伐承諾書》,履行法定義務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確保伐區作業質量。
4.加強伐區作業監管
伐區調查外業設計結束后,現場進行伐區撥交,在采伐過程中由村林業員負責采伐作業監督,伐區作業結束后,林業綜合執法大隊和林業站負責驗收。
(四)推廣網絡信息化運用服務
1.窗口化辦公
利用科技手段,建設并推廣林政管理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建設各地區信息網絡,通過全區資源共享方式開設地區林業主站網絡,讓林農在進行才發申請或是請求批準木材加工許可等業務都能夠通過地區林業主站來進行向林業部門發出信息,林業部門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對林農申請進行審核決定是否通過,真正做到公開化。不但使林農節省時間提高效益,也減輕林業部門辦公人員的繁瑣工作,提供了便利。
2.集中辦公
在區林業局和重點鄉鎮成立林業服務中心,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等業務,實行“一條龍”服務,以縮短林農辦證時間,降低辦證成本林木所有者在伐區設計時,指定專人作為伐區管理責任人,并簽定《憑證采伐承諾書》,履行法定義務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確保伐區作業質量。
四、集體林區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探索
1.人工林實施按小班面積控制采伐
人工林實行按面積控制采伐,并以小班為采伐管理的最小單位,以此突破傳統的采伐限額蓄積、材積雙向控制的管理辦法。只要在采伐許可證批準的四至范圍內采伐的林木,即或實際采伐出材量超出允許誤差,均為憑證采伐,并按小班范圍內實際采伐出材量推算蓄積,核減采伐限額指標。這樣,避免了材積控制法因人為和數表因素造成的實際采伐量與計算量的出入或樹木材種誤差等帶來的諸多問題。
2實行簡易伐區調查設計
人工商品林實行按小班面積控制采伐后,對皆伐伐區,伐區調查設計重點是面積和伐區周界的確定。林權所有者依據林權證標注的位置圖到現場標出伐區明顯界線后,自行聘請有資質的伐區調查設計單位開展伐區調查設計,主要包括調繪伐區圖,標記伐區周界,測算伐區面積,必要時進行伐區蓄積調查。在伐區設計時,根據立地狀況及林主要求規劃造林、更新樹種和更新方式。設計的伐區面積作為辦理采伐許可證的依據。對間伐地塊,除調繪地塊面積外,還要按不同培育目標設計伐后合理保留株數,從主要管林木轉變為主要管保留的森林狀態。
參考文獻:
[1] 吳靜,王昌海,侯一蕾,溫亞利.不同林業經營模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2] 周晨,張智波.論采伐制度對森林經營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0,(13):36-37.
(作者單位:164031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