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對林業木材采運安全生產也提高了重視。目前我國在林業采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不僅影響到林業發展進度,對林間采伐人員的人身安全也成一定威脅。因此,我們必須及時找出問題并解決,建立完善的采運生產體系,提高我國采伐作業整體質量,推動林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木材采運;安全生產;建立體系;完善結構
我國自然生態森林面積大量減少,國家為了大力發展進步,提倡各個地區都要建設人工生態林,保證我國綠化面積穩定,在維護自再生資源的同時提高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近年來在對工商品林采伐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設備不完善、林區地形限制、環境影響過大以及生產方式落后等,這對于林業發展起到了較大的阻礙作用。
一、現階段林業采用存在的問題
1、設備更新速度緩慢,安全性能不達標準
首先,一些偏遠地區綜合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在采伐生產中使用的機械設備達不到國家目前生產標準,但由于受到經濟條件限制無法購買最新型采伐儀器,使得林業經濟發展也較為落后;其次,我國部分林區都在山區等陡峭地方,許多大型設備由于受到地勢、地形等限制條件無法進入山間進行采伐工作,在采伐過程中仍以人力為主進行砍伐工作,在無形中加重了林間工作人員的負擔和安全銀黃,增大意外事故的發生率;第三,有些山間林區管理部門的設備不僅更新速度慢,更由于技術落后等原因使用十年前的儀器設備進行采伐,而在日常工作中對儀器設備養護不當或是沒有開展儀器維修養護工作,出現了老化、腐蝕、磨損等現象,嚴重影響儀器的使用壽命,減少地區林業經濟發展。
2、林區地形溝壑縱橫,環境因素影響明顯
由于林業采運工作需要露天作業,因此受季節、氣候、溫度變化的影響十分明顯。例如在北方冬季進行林業采運,由于林區積雪覆蓋層較厚,原本溝壑縱橫的林區地形被掩蓋,林業采運人員的行走尚且困難,更不用說還要攜帶諸多采運器材、設備,在這種環境中,一方面是林業采運人員的工作難度大,增加了作業的危險系數,另一方面是由于林區道路狀況差,開采完成后的林木運輸也相對困難。除此之外,由于林區開采速度遠遠大于林木撫育、種植速度,一些相對安全地帶的林木基本已經采光,為了完成開采任務,林業人員不得不向更危險的林區地帶進行采運工作,這也變相加劇了采運工作的危險程度。
3、生產方式落后
有些地區由于受到經濟條件限制,無法使用先進的機械化生產方式來完成采伐作業,仍然在使用電鋸等設備利用人力來完成采伐工作,而在砍伐過程中林木倒下時是非常危險的;而有些地區的林區地形比較陡峭,而機械設備受到各種外界因素限制無法在林間進行采伐工作,因此這類地區依然需要以人工采伐作業為主的傳統方式進行林木砍伐工作。傳統方法不僅加重了砍伐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對作業人員的危險性,提高了發生意外的幾率
二、實現林業采運安全生產的具體對策
1、構建生態林采運方法和技術體系
首先,各個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該地區的地勢、地形以及生長環境來構建出適合該地區發展林業采運整體系統,根據該地區的樹木種類、數量以及生態環境狀態以擇伐的方式進行采伐,發展地區林業經濟的同時保護林區生態平衡,維護自然環境;其次,采用合理科學的理論基礎研發出符合地區條件的林業采運技術,采用科學手段對生態系統進行采伐和維護,真正做到走可持續發展路線的目標。
2、查找采伐的安全隱患
堅持對于季節性生產的木材采運單位和以木材深加工為主的林產工業單位,主要采取以查安全隱患、反“三違”為主要內容的采運安全生產綜合檢查。近年來,木材采運單位生產作業條件越來越艱苦,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多。對此,安全生產職能部門循環往復深入基層林場,監督、檢查、指導這些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同時從生產部門經常深入山場的特點出發,要求生產部門認真履行協助管理安全職責,解決了木材采運旺節安全監管部門人力不足的問題。
3、加強人員管理是林業采運安全生產的關鍵
首先,要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在進行林業采運作業之前,要仔細檢查各種采用設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或故障,堅決杜絕攜帶故障開采工具進行采運工作;次,開展定期采運安全生產教育,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是安全生產意識教育,主要幫助林業采運人員克服思想大意、僥幸心理,時刻樹立“安全生產大于天”的意識;第二是各種新型采運工具的使用與維護教育。對于一些新型的采運設備,可能存在部分林業人員不會操作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要通過實戰演練的方式,幫助林業人員掌握設備操作技巧。各生產單位要扎扎實實的做好生產前職工安全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職工安全意識、操作技能、自我防護能力為重點,做到對全員的培訓教育。
4、制定相關的林業采運制度
堅持預防為主,嚴格操作規程,提高操作技能,規范現場管理林業木材采運生產,制定安全操作規程,是為了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從而更合理、規范、有序的進行采運操作。針對不同的工種、崗位制定的要求、規定、注意事項或警示,都是從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是預防各類木材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所必須嚴格執行的作業規范。而安全操作技能則是通過技術培訓、學習和在實際工作中逐步積累經驗所獲得的。
5、建立完善的規劃設計
采伐運輸規劃、計劃、設計是確保采運活動合適、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實現采運目的的基礎。采伐運輸規劃按實施年限分為長期規劃、中期規劃、短期規劃、實施計劃等四個層次,相應的規劃要求反映在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森林采伐限額測算、采伐施工設計等規定中。規劃設計的程序具體包括:收集相關資料,分析并確定采運目標,確定區塊任務,安排采伐進度,規劃計劃資金費用,明確檢查與監督方式,分析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提出對策并編制規劃計劃。
6、建立新型森林采伐作業系統
由于在林業采運工作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為了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應該制定完善的采運工作,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面利益。在進行采運工作中,應該根據現有的林業資源量,進行合理的采伐,采伐作業要具有采伐證。在采伐作業完成后,要做好跡地清理工作,并且進行采育雙包的方式,及時的培育新的樹木,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慶濤,于慶文.木材采運安全生產的探討[J].林業科技,2011(05).
(作者單位:157100黑龍江省大林海林業局青云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