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環境是現今社會中的一大熱點,而營林造林工作的開展的主要目的是使在經濟發展的影響下遭到破壞的環境得到改善,同時也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在營林造林的工作中,播種育苗是其中的基礎,因此在播種育苗的技術上要著重處理。本文對播種育苗的工作的開展準備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同時對播種育苗應用的技術進行分析,探討其在營林造林工作中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營林造林;播種育苗;技術;處理
一、我國營林造林的現狀
我國營林造林的工作在快速的發展,造林面積已經超過一億多畝,雖然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還是沒有達到國際平均的30%多的水平,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量小,自然資源需求量大等方面的原因,我國森林資源還是相對匱乏,其中在營林造林工作中,樹木的成活率與成材率就是林業中的大問題。播種育苗工作技術的應用是保證林木成長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在對播種育苗技術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二、營林造林的前期準備
1、選取用地
對土地的選取是營林造林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規劃之一,在對土地選取時需要根據地質、地貌、地形與氣候環境等選取適宜苗木生長的空地。或者在選取樹種時,根據地質環境的特征來對樹種進行選擇,以此來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之后為了保證苗木的正常生長,會利用藥物進行土壤的消毒,因此應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其中藥物含量超標,需要及時處理,保證土壤的安全。
2、育苗種子的處理
(1)選種
營林造林的第一步是選種,結合種植地立地條件來進行。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種子的健康情況,損壞或者含有病蟲害隱患因素不可以使用,規劃過程中要選擇種源充分,生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以此來降低育林期間的死亡率。
(2)種子消毒
種子發芽生長階段,抵御蟲害的能力比較低,并且在采集種子時,很難判斷是否與病毒接觸過。為避免病害被代入到苗木培育時期,可以使用消毒試劑對種子進行浸泡,土壤中的害蟲在消毒液的干擾下也不會對種子進行啃食。通過人工改造為種子發芽營造最適宜的溫度,在溫水中浸泡一定時間,也能夠提升發芽速率,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是催芽一定要在消毒工序后進行,浸泡時間根據種子的實際情況來設定。
(3)土壤消毒
上述文章中提到土壤中可能會存有農藥殘留物質,并不利于樹木生長。造林任務開展前可以對現場進行消毒處理,將土壤中存在的有害菌殺死。使用科學消毒藥物,以免為樹木生長帶來負擔,過量使用藥物消毒也容易造成土壤松軟度下降。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4)種子催芽
統一批培育種植的樹木,其種子催芽也要保持一致,如果在時間上出現差異,樹木的生長情況也不相同,不利于后續的營林統一管理實施。催芽是為了提升發芽效率,為樹木生長爭取更多的時間,
(5)作床作壟
運用該技術后更方便對種植現場進行集中管理。如果在樹木生長期間遇到了持續的干旱氣候,也可以進行集中灌溉。
三、營林造林中的播種技術
1、播種時間的確定
樹木播種通常是在春季進行的,接下來的氣候能夠為苗木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播種期如果氣溫較低,或者出現了嚴重的干旱現象,可以向后延遲一段時間。結合樹木品種對水分以及溫度的需求來進行,探討最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
2、播種的主要技術
(1)確定播種密度
如果樹木品種珍貴,并且種子十分稀缺,要采用精細化種植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好數量同時也要嚴格管理,確保所種植的種植都能夠存活。種植期間的密度調控直接關系到生長狀況,要考慮樹木長高后的枝葉情況,如果緊密會造成通風與光照不達標的現象。播種的密度過小也會影響苗木對養分的吸收,過分密集的種植苗木會導致苗木間距離過小,光照范圍受到影響,因此合理的播種密度是必要的。
(2)選擇播種方法
造林播種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直接將種子撒在種植區域,具有操作方便,工序簡便等優點,適用于造林地立地條件優異,土壤中水分充足并且溫度適中的現場,種子生命力也要頑強。條播與點播也常常會使用到,雖然前期準備工序相對復雜,但更節省種子,并且精細化管理發芽成活率會提升。需要技術人員對種植區域進行詳細測量,結合所種植的品種計算出最合理的間隔距離,高效完成營林種植任務。
(3)覆土
覆土能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水分過度揮發,同時還能調節地表溫度。覆土過厚會導致種子發芽時間長,水分和光照吸收少,導致育苗時間長或者不發芽。所以覆土的厚度也要看具體情況,酌情來確定覆多厚的土,要做到均勻適度一般可按種子粒大小的1.5~2倍覆土。
四、田間管理技術
1、灌溉,除草
灌溉是育苗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在灌溉時,根據苗木的生長周期進行科學、合理的水量澆灌,同時土壤受水分的澆灌結構會松動,這對苗木的根系生長起到一定的空氣流通、水分傳導、養分傳遞的作用。除草的工作是避免雜草對養分的爭奪,影響苗木生長。好的排水系統可以防止苗木長期浸泡在水中,以免影響苗木的成長。
2、追肥,間苗
在苗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追肥,保證苗木生長需要,根據土壤狀況,前期雨后澆施或噴施氮肥,中后期視其情況增加用肥量,后期加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化,間苗可以改善苗木生長環境,提高苗木質量,保持苗的合理密度。間苗工作要早疏早定,次數以苗木生長快慢和抵抗力強弱來決定。間苗以后要及時進行澆水灌溉。
3、降溫
幼苗對溫度的抵御能力并不強,因此出現高溫灼射等現象會造成幼苗的損傷,必要時采取遮陰或是澆灌等方式對幼苗進行降溫處理。
4、病蟲害防治
對幼苗的生長情況要有嚴格的控制,避免病蟲害形成時造成傳染形成大面積的病蟲害災情,加強防治措施,使病蟲害早發現早治療。
5、苗木的越冬及防凍
幼苗太小時,抵抗力弱,難以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因此要采用土埋、覆草、設風沙障等措施進行防護。
結語:生態環境是現今全球性關注的問題,我國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在改善環境的問題上提出了生態建設的目標,并在營林造林的工作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播種育苗工作是保證營林造林質量的基礎,對發展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構建低碳經濟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南平.營林造林的播種育苗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3(22).
[2] 蔣昌樸.營林造林的播種育苗技術分析[J].農家科技,2015(9).
(作者單位:1572121黑龍江省綏陽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