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吉安縣通過青年農場主培育,帶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踴躍參加學習,使培育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關鍵詞] 青年農場主 職業農民 培育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298-01
為加強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激發農村青年創造創新活力,提高創業興業能力,2015年吉安縣通過精心篩選,有5位30—45歲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干、返鄉創業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青年成功入選為江西省現代青年農場主。其中“吉安縣閱塵堂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十個“江西省現代青年農場主創業孵化基地”之一。他們將經過2年系統培訓,一年跟蹤培養,逐漸成長為真正的現代青年農場主。在這些青年農場主的帶動下,吉安縣新型職業農民踴躍參加培育班學習,使培育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為更好地開展以后的培育工作,淺談幾點體會:
1 以現代青年農場主引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促進產業發展
吉安縣五位現代青年農場主分別是返鄉創業家庭農場經營者、種養大戶、創業大學生等,在這培育的1—2年里,我們不僅組織了他們集中到省里學習,還組織了400名新型職業農民也分期分批到井岡山科技示范園、青原區農業示范園和縣級各農場學習、觀摩,為我縣的職業農民培育開闊了視野,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現代農業的魅力,認識到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是很有前途的!經過這種開放式的培育,農場主們的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返鄉大學生吳衛華的閱塵堂鐵皮石斛種植年度內一項擴種8萬杯,盈利20萬元;種養大戶肖冠華生豬養殖、葡萄栽培、魚塘養殖立體式生態農場,創出了一條生態種養模式。他們主引領了我縣職業農民成長。
2 慎重選擇培育對象年齡優勢
2014—2015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求,可以選擇18—55歲人員參加,但就我們來看選擇30—50歲回鄉青壯年農民為最佳培育對象。前述5位青年農場主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回鄉青壯年農民。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回鄉青壯年農民有出外經驗足,見識廣、觀念新。通常經過多年城市或發達地區工作及學習打拼,工業化、市場化、管理化理念進入創業思維精髓,觀念具有了根本性改變,回到農村已不再甘心做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愿望十分迫切。
2.1 這個年齡段的一般有家有室,責任感強。已經承擔起家庭的重責,在職業選擇上逐漸務實,看重的不再只是職業外表的光鮮,而是職業的收入、對子女老人的照顧和各種各樣實實在在的東西。在性格上也已經成熟,不再追求生活上的熱熱鬧鬧,相互攀比的動機減少,能夠耐得住寂寞。農業作為與土地緊密聯系、需要單獨作業的產業,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人。
2.2 他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資金是困擾農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經過在城市多年的打拼,30歲以上回鄉的青壯年農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這些資金再加上相關的惠農政策,可以有效的用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家庭農場或經營其它產業。
2.3 他們熟悉農業農村,有農場生產生活經歷?;剜l后熟悉農業農村,與本地遠親近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相比外來人員來說更適宜于本鄉本土創業。人際關系熟悉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另外,從事農業沒有法定退休年齡,只要身體好、素質高就一樣能當好職業農民,外出打工農民即使50歲回鄉,也可以在農業領域再干20年。
3 營造職業農民成長壯大的環境優勢
要使得職業農民隊伍成長壯大,通過培訓指導、創業孵化、認定管理、政策扶持等方式上培養,營造職業農民成長壯大的環境優勢。從根本上講,就是要讓職業農民這一群體有穩定的、超出外出打工的收入。
3.1 完善的土地流轉政策環境。解決農業經營規模小的問題。職業農民要獲得相當的收入,必須具有一定的土地經營規模。只有讓外出打工農民感覺到把土地流轉出去更合算,安心把土地流轉出去。在縣鄉建立土地流轉交易平臺,鼓勵農民在公開市場按照自愿、公平、公開的原則流轉土地,減少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2015年吉安縣土地登記、確權、頒證基本完成,土地流轉20余萬畝,上述五位農場主也通過土地流轉各200——500畝不等,基本解決創業農民土地需求。
3.2 合理的農業扶持政策環境。有了完善的土地流轉政策仍然不能有效解決職業農民的穩定收益問題,因為流轉土地要付費,而且近幾年土地流轉費用一直看漲。現行的種糧補貼政策,實際上是對承包權的補貼,對擁有土地承包權農民的剛性收益補助,土地的實際經營者沒有得到。職業農民取得的規模收益除去支付土地流轉費用,還要支付土地平整等勞力費、農資產品銷售等費用,已經所剩不多。在農業扶持政策的設計上,要加大針對農業經營權的補貼,實現誰種地、誰受益;還要加大對土地整理和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減少職業農民的前期投入。通過政策性的有增有減,使職業農民有望得到高于外出打工收入。
三是金融扶持政策環境。資金是職業農民經營創業的瓶頸,可以通過政策性擔保、農房抵押、流轉土地抵押等手段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民貸款,幫助職業農民完成農業創業的第一桶金。
4 提供青壯年農民接受教育、提高技能教育優勢
4.1 集中培訓更新基礎理論
按要求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期5天,在這5天的培訓期不僅可以學習最先進農業技術,還可以讓職業農民知道農業產業經營的理念、灌輸智慧農業基本知識,比如讓他們學習新的農業的三大體系: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概念,了解農業現代化理論。學習應對農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變化,舉一反三,總結規律,成為農業生產和經營的行家里手。
4.2 在實踐中提升操作水平和經營方式
職業農民這一群體應該是有知識、懂技術、能動手,善經營的群體。10天的實踐操作培訓是個從理論到實際操作的提升過程,學習先進的農業理念、栽培技術、養殖模式、經營方式就要讓他們走出去觀摩、相互交流,2015年吉安縣400名培育對象不僅參觀了5位農場主的農場,有的還自費到外縣參觀學習,收益匪淺。新型職業農民對實踐操作教學要求高,通過在園區、企業、基地辦班的方式,走出去,與在農業生產經營第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直接交流,實地觀摩,現場指導才能真正取得效果。在實踐性培訓中青年農場主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