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吉林省樺甸市土地資源管理中面臨礦產資源管理落實不足、土地資源利用率較低、占用土地現象執行力較弱等新問題。文章在對這些問題分析后,依據本市實際和現狀,提出一些解決對策,以服務于土地資源管理。
關鍵詞:土地資源;土地管理;礦產資源
吉林省樺甸市作為一個礦產資源豐富、多樣化資源共同發展的市區,要做到多樣土地資源協調發展,做到資源與環境、資源與經濟、資源與社會的共贏,還需認識到新形勢下的資源管理問題。
1 土地資源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1.1 礦產資源管理落實不足
吉林省樺甸市礦產資源豐富,但其管理利用方式粗放,尤其是一些規模小的礦山技術落后、設備簡陋、開采不規范、礦產品附加值低、資源利用率低。與之相應,開礦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尤其是一礦多開、礦產開采現象。如礦產開采破壞耕地、亂占土地,造成地面塌陷,尾礦、礦渣數量增大,礦山廢水排放加劇等,導致礦山的生態環境失衡。
1.2 土地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
吉林省樺甸市有“八分山林,一分田,一分草地、村屯、道路和水面”的地貌結構特征。在現代農業技術、政府土地規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土地利用逐漸過渡到集約型,但仍存在土地閑置情況,尤其在鄉鎮級農村更為普遍。在城建過程中,一些村民為自留地,不愿將原有宅基地交由政府處理,從而出現老宅新建或占用兩處宅基地現象,由于這些土地長期空荒而造成土地喪失利用價值,最終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1.3 土地資源的流失仍存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建過程中出現一些土地招商管理公司為獲取經濟利益,而采取降低土地使用價格、大批量出售等現象,這就導致土地資源無法擁有市場供應價格,同時造成土地資源面臨流失危險。
1.4 對占用土地現象缺乏執行力
吉林省樺甸市礦區多、城建進程快,而在這些建設項目審批中,建設單位多考慮如何利用土地資源,而不考慮對土地資源的綜合有效利用,導致礦區占用土地多、所占林地多,城建布局隨意、分散,甚至出現違法占用土地現象。而針對于此,政府部門雖做了調查、治理和法律懲治,但是,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1.5 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已針對土地資源管理出臺了一些專項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并不完善,在很多關鍵問題上都存在表述不清的情況,不能很好地指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比如,《土地管理法》第2條指出,國家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可依法對集體土地進行征用,同時給予一定補償,但對于“公共利益”具體如何界定,目前尚無定論,這就導致土地征管工作中很可能出現異化問題。此外,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的主要適用對象為城市,而對于農村地區的一些土地問題缺乏相應的規定和約束,使得許多群體性土地糾紛事件的處理都面臨無法可循的局面。
2 解決土地資源管理新問題的對策
2.1 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
礦產資源管理是我市資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在管理過程中,應關鍵做好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工作,在提高礦產資源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實現礦產資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在參照省市統一安排政策的前提下,做好第三輪礦產資源的規劃和編制,發揮政府規劃的約束作用,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的“三率”指標。對我市優勢礦產資源實施項目勘察,積極展開找礦突破戰略,并做好國家公益性項目的勘探,在一些地區如二道甸子、公吉等地區進行礦泉水資源開發。以礦產資源專項審計為契機,做好礦權立項工作,完善礦產資源審批程序。同時,做好礦山環境保護和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做好地址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積極解決礦區開采留下的環境遺留問題,避免礦山開采造成新環境破壞。
2.2 完善土地管理體制
在今后工作中,需我們健全土地管理體制,根據工作實際要求進行體制完善。完善土地資源部門與紀檢、公安、林業等部門的聯系,建立聯合辦案工作機制,提升土地資源管理的執法能力;加強屬地監管責任的落實,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強化鄉鎮國土所執法監察工作,做好耕地、礦區、林地等全方位的執法監督檢查工作,以“防御與懲治”相結合的手段,最大程度降低違法用地比例。
2.3 發揮政府對土地規劃的調控職能
政府部門對土地規劃具有調控職能,在土地資源管理中,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這一職能,以便于后期管理的落實。如針對非法占用土地、不合理用地的現象,在土地總體規劃時就要確定相應的可用地范圍;在建設用地過程中,需將規劃進行落實到在建項目施工全過程,建設初期,根據規劃進行制圖,建設過程中,以圖紙要求監督施工,環環落實,層層把關,以最終發揮政府調控職能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4 嚴格規范管理
嚴格、規范化的管理是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證,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管理人員務必實國土業務基礎,進行規范化、專業化的管理,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的基礎上,最大化促進土地資源持續化發展。
首先,做好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對農林牧漁等部門進行人員、資產等摸底調查,并設置專門人員進行實名制登記;加快農村地籍調查、集體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強化地籍管理。其次,加強土地資源數據庫建設,做好土地資源、土地市場的動態化監管和監控,為后期土地監管提工作完善、最真實的數據支撐。最后,秉承一心為民的服務原則,做好土地服務工作,減少審批環節,提升辦事效率;同時,還需強化工作者自身的職業修養,提升為民辦事的工作能力和專業能力,以最終服務于民眾,服務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
2.5 貫徹嚴守死防要求
我市耕地資源相對較少,而耕地關系到子孫后代的長遠生計,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切實把耕地保護放于土地資源管理的首要地位,堅持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充分利用政策、法律及經濟等多樣化的手段,保護耕地,促使耕地資源合理利用,實現耕地資源的持續化發展。而就現實來看,需做到“嚴防死守”。首先,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在按照耕地保護制度要求下,確定土地資源管理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耕地保護職責,落實耕地保護職責,做好永久性基本農田的規劃、劃定、調整和完善。其次,根據土地資源利用實際,謀劃新增耕地項目,擴大耕地資源。最后,做好占補平衡管理,實現實現“先建備補、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目標”;對城建土地資源管理中,要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原則,并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批后監督監管。
2.6 健全土地管理相關法規
首先,應在法律中對政府的土地管理職能加以進一步明確,使政府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開展耕地保護、灌排維護等工作。其次,在非農業性土地征占中,應明確“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同時對開墾土地的生態條件制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再次,應進一步完善土地征占的相關手續和流程,當需要變更土地用途時,必須經正規渠道取得縣級以上政府的審批后方能進行變更。
3 結束語
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是國土資源持續發展、保護民眾利益的重要保證,新形勢下,我市要將礦產用地、耕地、林地等多種土地資源綜合利用起來,并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重效益,必須在認識現狀的前提下做好規范化管理、嚴守耕地紅線、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等。而只有如此,才能強化土地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能,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本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丹,符海峰.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現存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致富向導,2014(3).
[2]李鐘浩.對我國土地行政管理體制的相關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2(29).
[3]張萍.芻議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科研,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