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消防安全問題離不開人們的生活,它關系著人們的生命安全,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之一。滅火救援工作的好壞更是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關系。文章以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實戰化建設為切入點,對當前滅火救援實戰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有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消防;滅火救援;消防訓練
1 目前實戰化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
消防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較多,范圍較廣,消防部隊的職能又非常廣泛,肩負著重大責任與任務。因此,消防部隊不但要做好日常的滅火救援、安全保衛工作還要將專項行動等任務等妥善完成。目前而言,一些承擔滅火救援任務較重的部隊,訓練時間相對就會減少,而一些滅火救援任務相對較輕的部隊,則實際訓練的時間較長。可見,在實戰建設方面,基層部隊時間較少,訓練的精力也比較少,導致其訓練遠遠不夠,基本功也并不牢靠。下面具體分析。
1.1 實戰的訓練設施短缺
從基層部隊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很多地方沒有建立齊全的綜合訓練基地,因此對綜合性較強的實戰訓練,更加多元化的訓練方式無法有效實行。多功能訓練塔是在實戰訓練中有著重要作用的設施,但是目前對于它的建設與升級并不完善。這也給實戰訓練帶來了一定制約,使其訓練過于單一。
1.2 基礎工作沒有完全落實
在基礎工作方面沒有將工作全面落實,這主要表現在滅火預案只一味追求數量,卻沒有重視質量,導致實戰指導性不強;在器材的裝備上單純追求設備的配置卻沒有真正做到妥善使用,使其戰術素質弱化;在工作的六熟悉環節上,過于應付沒有做到真正注重實踐。很多大隊指揮員參加中隊六熟悉的態度不積極,不懂得戰略戰術。合成操法訓練較弱,致使整個中隊戰斗力較差。
1.3 信息化技術沒有在實戰中得到充分應用
目前部隊的信息統計資源不多,而且對信息的分析方法也不先進,能夠用作分析的數據更是非常少,局限性顯著。因此,信息化技術在實戰中的應用還比較欠缺。
1.4 缺少專業人才
一些基層指導員對滅火救援指揮工作的專業水平不高,這也是由于其主觀上對業務興趣不高,鉆研度不高導致的。而因為戰訓工作非常艱苦,很多戰訓方面的人才不能長期堅守崗位,造成了人員的 長期流失。
2 推動消防部隊實戰化進程
2.1 以實戰為基準轉變滅火救援戰斗力生成模式
(1)遵循規律特點,破除思維定勢。火災事故有著規律與特點可遵循,這就需要將滅火救援實訓工作更貼近實際。對火災的規律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對這些特點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樣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要根據作戰能力來創建組訓模式,并以成建制班和中隊輪流訓練。從而提高總體配合的意識,對戰術有組織地進行培養。戰訓中,通常會延續從前得勁經驗與方法來進行訓練,這樣就會造成戰訓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的現象,因為環境形勢是在時刻變化的。所以要分析新形式下建筑火災以及其他火災事故的特點,并制定出新的符合現況的作戰理論。
(2)立足實戰,轉變訓練理念。要順應新的形勢轉變訓練理念,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實戰訓練。在訓練中可充分利用訓練塔、營房等場地來進行訓練,選定訓練的科目,假設出火災的情況,并利用理論教學與實戰訓練同時進行,身臨其境地開展實戰訓練工作。在訓練中要對各類災害的處理方法充分掌握,并具有應戰的技術。完善支隊、大(中)隊的訓練機制,設置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從而提高其體能、技能、實現滅火救援能力的共同進步。
(3)從實戰角度完善熟悉演練。實戰的目的是提高滅火救援的整體水平,提高其技能。因此,在實訓中,支隊與大隊要根據其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訓練,并且支隊要對全市范圍內的危險源單位、重點單位以及火災隱患較為集中的區域,化工等區域有所備案,做到對其隱患充分了解,并做好時刻準備。而中隊要針對的地區則是轄區內的重點危險源單位、火災隱患較大的舊居民區域以及缺水的特殊場所。對這些重點區域同樣需要備案,并對其救援的方法充分掌握。除此之外,跨區域協作是當前較為常見的救援方法,針對這種跨區域協作則需要有較強的合作意識,較為有效的指揮方法。
(4)轉變考核模式,確立訓練導向。要以一切為實戰作為訓練導向,從而轉變相應的考核模式,并針對滅火救援中常見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考察,通過無預案訓練等方式開展檢查工作。
2.2 建立靈活、高效、信息化的指揮作戰體系
(1)建立靈活的指揮調度體系。想要提高滅火救援的整體能力,提高實戰訓練的效果,首先需要建立起靈活的指揮調度系統,并根據警情有計劃地進行演練。在訓練中要充分利用“靈活”原則,要根據現場的變化,及時更改方案,調整兵力,使指揮更有力度,更加靈活有效。
(2)建立高效的專業化指揮體系。專業化指揮體系能夠較為全面地開展訓練,制定出基礎理論考試、作業、模擬指揮以及心理素質等進行考核,并根據指揮部和戰區指揮長資格評審制度來制定這些考評。考評要遵循綜合性考察,擇優選擇,根據實際技能與水平確定指揮長。并有效地增長智慧的幅度,指揮員直接參與到工作中來,對攻堅、救援、登高、排煙等工作直接參與到戰斗中,以提高救援效率。
(3)建立信息化的作戰指揮體系。依托119指揮中心,以消防通信指揮車為作戰指揮平臺,建立和完善包括轄區重點單位基本情況、道路交通信息、水源分布、重大危險源等滅火救援基礎業務信息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
2.3 戰勤保障要立足實戰、服務實戰
(1)實戰化需求需要戰勤保障來完成。戰勤保障要從分散型轉變為集約型,劃定保障責任區,發揮區域戰勤保障機制的輻射性。在滅火救援裝備配備上要以能夠滿足當地實際救援目的為原則展開,著眼于提高作戰的效能,對大(中)隊內部要組成有效編成,從而優勢互補,形成體系。
(2)應急保障措施要服務于實戰化。首先要將綜合集成、物資裝備快速調集、應急物資儲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做好,并且要有一個戰勤保障隊,將社會資源共享工作提到實際工作中來。并與一些救援單位通力合作,從而進一步保障災害救援工作。要有一支對滅火救援工作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家組,對重大事故能夠做到現場決策。
2.4 強化信息技術的實戰運用,構筑信息化保障體系
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在滅火救援工作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勢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網絡平臺。在如今的科技時代,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的就是網絡,而消防部隊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同樣需要借助于網絡平臺,從而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通過當前局勢可以看出,跨領域信息綜合應用是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要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完善數據共享機制。其次,還要提高應急通信的能力,加強應急通信建設。
參考文獻
[1]豐國炳.應急指揮技術研究與應用[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4.
[2]李建華.火災撲救[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伍和員.消防指揮員滅火指揮要訣[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4]孫伯春.立足科學發展理念深化勤務制度改革——關于建立滅火救援勤務實戰化體系的戰略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