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安達市鹽堿地的實際特點,本人根據水稻生物學特性及當地水土等特征,制定鹽堿地種稻試驗區技術方案。
(一)育秧大棚的建造
1、大棚規格:大棚南北走向,棚高2.4m,寬8m,長度45m,棚架間距1.0m,兩側肩部通風自動控制,棚頭雙向開門。
2、大棚建設:大棚固定預埋件及地錨等秋季安裝完成,棚架、遙控自動通風系統、噴灌系統、溫度監測系統等春季扣棚前安裝完畢。
(二)整地做床
1、作床。秋季翻地作10cm高臺苗床,既可提高地溫,又可防止灌水后床面產生鹽漬化,大棚四周挖深30cm,寬50cm滲排水溝,以降低苗床鹽堿度,并及時排除融凍水和地表明水,防止鹽堿危害。春季苗床要均勻施充分腐熟的牛糞等有機肥5cm或適量壯秧劑,拌入5cm土中,土要細碎無大坷垃及根茬和雜物,然后進行硫酸調酸,使PH降到4.5左右,調酸要結合測試進行2-3次,保證調酸效果。棚中間留30cm步道,上鋪步道板,步道兩邊做成長方形苗床。苗床四周筑起5cm高小埂(平畦)。
2、配制營養土。客土育苗的營養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牛糞或草炭等有機肥按7:3比例混合堆制,播種前用6-8目孔目篩,然后加入水稻壯秧劑(酸肥混合的壯秧劑為佳)充分混拌后備用,壯秧劑與營養土比例為1:75。448孔缽體盤育苗,既可防止返堿危害,又可培育壯秧,提高秧苗耐鹽堿能力,每公頃稻田約用550-650盤,每個秧盤約用2.5kg營養土。
(三)選種及播種
1、品種選擇。選擇分蘗力較強、根系發達、散穗、大穗型早熟耐鹽堿水稻品種,主要為東稻4號、長白9號、龍粳21等。
2、種子處理。4月4日曬種3d,然后用比重為1.1-1.3的鹽水選種,撈出秕谷,清洗后裝袋,用水稻催芽器浸種催芽48h,施保克等咪鮮胺殺菌劑消毒,當芽長到1-2mm時溫度降到15-20℃曬芽、待播。
3、播種。4月8日開始播種,播種前床土要澆透底水,灌足底墑,起到洗鹽改堿作用,缽盤穴底要與床面緊密接觸,不能留有空隙,每穴播芽種6-8粒,用播種器播種。先把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缽體盤孔穴2/3,刮去多余的營養土,用細眼噴壺輕澆水,待營養土沉實后,播種器播種,把未進入缽穴的種子掃入缽穴,并調整均勻,覆土機覆土0.5cm,最后封閉滅草,覆蓋地膜。
(四)秧田管理
秧齡為40-45d,育成4.5葉左右帶蘗的壯秧,提高耐鹽堿能力。播種到出苗大棚以密封保溫為主,出苗時遇有“頂蓋”現象,應及時敲碎被頂起的覆土,并輕澆水再用土覆蓋。苗出齊后撤下地膜。秧苗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棚內溫度超過28℃,防止返鹽燒苗,原則上白天溫度寧低勿高,株高控制在4.5-5.5cm;2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3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0℃,苗高12.5-13.5cm。水分管理應缺水補水、澆水澆透,以水壓堿,避免返堿。特別是2.5葉以后的水分管理,由于缽體盤育苗抗旱能力差,應注意澆水。當早晨秧苗葉尖露珠減少或中午葉片打卷時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時澆水,防止高溫床土表面干燥,表土返堿燒死秧苗,澆水要往復緩慢噴澆,不能大水漫灌。秧苗1葉1心期開始通風煉苗,促下控上,高溫天氣要及時通風降溫。一般晴天9-10h開始通風,14-15h閉膜保溫,通風時間和通風量應依據溫度的高低,溫度低時,應減少通風時間和通風量。注意通風口先選在背風的一側,每次通風時,要緩慢打開通風口,逐漸加大通風量。育秧后期溫度高時,再從兩側同時通風,插秧前3-5d可以晝夜通風或撤下棚膜。
(五)合理施肥、
施肥原則:以酸性肥料、硫基肥料、大顆粒肥料為主,農家肥和生物有機復合肥為首選,配合追施硫酸銨,由于磷和鋅等元素在堿性條件下土壤固定較多,有效性差,因此應增加磷肥、鉀肥及硅、鋅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泡田洗鹽堿后,施生物有機復合肥125kg,硫酸鋅30kg,硅肥50kg或中微量元素肥料每公頃200公斤。其中全部生物有機復合肥、硫酸鋅、中微量元素肥料做基肥全層施入,硫酸銨用作追肥分蘗肥和穗肥施入, 6月末至7月中旬施入硫酸鉀作穗肥,全生育期0.2%硫酸鋅、0.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噴施2-3次。
基肥在水耙地前一次性施入。蘗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最晚不超過6葉期(6月10日前),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利用低位分蘗,第二次蘗肥當水稻第7葉末到第8葉露尖時(依品種而定,一般為6月17-20日)。穗肥:進入10葉期,幼穗開始分化,開始施用穗肥。穗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倒三葉剛剛露尖時(7月5日前),促進穗、枝梗、一次穎花數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數,爭取大穗,第二次在劍葉(倒1葉)露尖時(7月18-20日)。
(六)除草及病蟲害防治
1、防病:以預防為主,加強預測預報,防治發病中心。于6月末七月初,公頃用30%新克瘟散100ml或40%稻瘟靈(富士一號)1.5kg,對水300倍噴霧防治。同時,在分蘗期間噴硫酸鋅和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防治赤枯病。
2、防蟲:(1)防潛葉蠅:公頃用40%氧化樂果乳油750g,對水450kg噴霧。施藥前將水撤至5cm,1d后灌正常水;(2)防負泥蟲:公頃用2.5%敵殺死乳油225-300ml,對水225-300kg噴霧或用2.5%敵百蟲粉30kg噴粉。
(七)試驗結論
(1)初步篩選出比較耐鹽堿的水稻品種;
(2)初步確定鹽堿地條件下適宜的栽培密度及模式;
(3)初步篩選出適宜在鹽堿地條件下應用的肥料品種;
(4)初步篩選出較好的改良鹽堿地的方法和改良劑;
(5)初步掌握鹽堿地ph值及全鹽量(%)動態變化規律。
(作者單位:151400 黑龍江省安達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