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試驗目的
硅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中量元素,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對硅需求量較多,是水稻組成的重要營養元素,接近氮、磷、鉀的需求量,居第四位,硅肥具有抗蟲、抗病、抗倒伏、提高品質、增加產量等作用,為研究其在本地水稻中的實用性和用量,今年我們特進行此項試驗,為其推廣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試驗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及土壤情況
供試肥料:硅氮肥、植物營養素(葉噴、配套硅氮肥施用)、植物營養素硅肥。
供試水稻品種:空育131。
試驗地:設在八五六農場現代農業研發中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灌溉方式為河水提灌,前作水稻,土壤類型為草甸白漿。
2.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小區對比法,設處理區和對照區,不設重復,本試驗于4月15日播種,5月20日插秧,采用機械播種器播種,人工插秧,規格為9×4寸,每穴4—6株,苗床管理和本田管理嚴格按照水稻葉齡診斷技術和“三化”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CK:常規施肥。
處理1:常規施肥+基施北大荒硅氮肥15kg/畝,
處理2:在處理1的基礎上,植物營養素(Super Tho+Super Chito按1:1混合后),在水稻分蘗期與拔節孕穗期各20ml/畝,葉面噴施。
處理3:常規施肥+植物營養素硅肥10kg/畝。
3、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對水稻生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1中可見:從葉齡進程來看,3個處理與對照的進程沒有明顯的差別,由于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葉齡進程終止時,3個處理的水稻與對照的水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葉現象,其中處理2最明顯。
由表2中可見:處理區的分蘗數要多于對照區,分蘗終止時,處理1、2、3的分蘗數分別比對照多1.2個、4.1個和2.8個,但在分蘗中期對照區的水稻分蘗數要快于處理區,進入后期以后對照區的分蘗逐漸減少。
3.2 對水稻成熟期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表3為成熟期水稻的干物質積累量,從表中可以看出,處理2的干物質積累量最高,其次是對照,再次是處理1,而處理3的干物質積累量最少。
3.3 對水稻產量及產量因素的影響
由表4可見:3個處理區株高均高于對照,收獲穗數方面,處理3的收獲穗數最多,其次是對照,再次是處理1,而處理2的收獲穗數最少;對照的穗粒數最多,其次是處理2,再次是處理1,而處理3的穗粒數最少;從結實率來看,處理1的結實率最高,其次是對照和處理2,處理3的結實率最低;千粒重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在產量方面,處理1的產量最高,其次是處理2,再次是對照,處理3的產量最低,處理1、2、3的增產比分別為3.0%、1.0%和-0.7%。
4、結論
水稻施用硅氮肥硅肥和硅氮肥+植物營養素與常規施肥相比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增產效果比較明顯,而由于處理3的穗粒數和結實率過低,導致最后的產量比較低,所以說,要想提高產量必須平衡好各產量因素間的關系,提高單位面積有效穗數的同時還要保證每穗粒數,在此前提下,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是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各處理沒有倒伏現象發生,本試驗為一年試驗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為驗證年季間的差異及結論的正確性,建議明年繼續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