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葉齡診斷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規律與葉齡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此項技術是以葉齡進程的調查、預測生育進程,通過對水稻葉片的長勢、長相,采取有效調控措施,實現水稻已安全抽穗期為中心的計劃生長,從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一、葉齡診斷的目的、意義和方法
1、葉齡診斷
水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莖的葉片生長與其它葉片、蘗、莖、穗等器官的生長發育之間,存在較嚴密的相互關系——器官同伸規律。根據這一規律,通過葉齡進程的調查,可推測出其它器官的生育進程。這就是生育進程的葉齡診斷。
2、葉齡診斷的目的和意義
根據某時的葉齡進程,推測以后一段時間的葉齡進程,從而推測出幼穗分化、拔節、減數分裂、抽穗等關鍵時期,預知抽穗早晚。為了確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須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蟲、草、低溫冷害等自然災害的防治,按主莖葉齡進行管理,是確保各項生產技術措施及時性、準確性和減少盲目性的最好方法。這是在過去按節氣、日期指導和安排生產的基礎上,在水稻生產中又增加了一個新方法。對水稻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葉齡診斷的方法
葉齡跟蹤苗的選擇和標記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從池埂邊向里數三行,選擇穴距均勻,穴株數相近的10穴為調查對象,每穴選擇苗質好、葉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一株,共選10株,并在兩邊插上標志物。在每株的主莖葉片上進行葉齡標記。起始葉要從第3葉開始,并且跟蹤到齊穗期。標記點要點在單數葉片上,每個葉片要用不同標記符號點在葉片中間部位上,如:第一個標記葉片點一個點,第二個標記葉片點兩個點,或用其它方法標記。原則是葉齡跟蹤葉片標記要有區別,確保葉齡跟蹤的準確性。
4、葉齡計算方法:要計算某葉從露尖到葉枕露出過程,首先估算這片葉的長度。以這片葉下一葉的實際長度加5厘米為這片葉的估算長度,然后測量這片葉抽出的實際長度,再除以估算長度,做為這片葉長度的比例。如計算第5葉抽出過程的葉齡,首先估算5葉的長度。如果4葉定型長度為11厘米,加上5厘米為16厘米,這就是5葉的估算長度。如果5葉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約等于0.1,即5葉已抽出0.1個葉齡。此時調查的葉齡為4.1個葉齡值,并做好記錄。按此法跟蹤至倒3葉(11葉品種為9葉,12葉品種為10葉)。倒2葉和劍葉,按前一葉的定長減去5厘米,為估算值,實際伸出長度除以估算值,求出當時的葉齡值。
調查時間:調查的品種均以5月15、20、25日三個插秧期為調查始期,以后每5天調查一次,一直調查到劍葉抽出。
二、栽培要點:
(一)對12葉品種(墾稻10)進行葉齡跟蹤調查。
(二)插秧密度為每平方米28穴,每穴3-5株。
(三)秧苗葉齡在3.1~3.5間。
(四)移栽時間為5月25日。
三、調查
(一)調查點的確定
在池埂邊向里數第三行上,選擇穴距均勻,穴株數相近的10穴為調查對象,并在兩邊插上標志物,每穴選擇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質好、葉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莖葉上進行葉齡標記,起始葉叢第三葉開始,跟蹤到齊穗期。
(二)葉齡計算法:N葉從露尖刀葉枕露出過程的葉齡計算,首先估算N葉的長度方法是:以N葉下一葉長度加5厘米為N葉的長度,然后量出N葉抽出的實際長度,再除以估算的N的葉長度,作為N葉長度的比例,如此計算到第三葉均按此法,第二葉及劍葉,按前一葉的定長減5厘米為估算值,實際伸出長度除以估算值,求出當時的葉齡值。
(三)調查時間:一插秧期為調查始期,沒5天調查一次,直到齊穗期。
(四)根據插秧日期向前推算32天播種,以播種日為基礎向前推算8天為浸種日期。
四、不同生育期的診斷
(一)播種后8天第一完全葉露尖;從第一完全葉露尖經6天葉枕抽出;從2葉露尖到3葉展開,經歷14天,2葉生長略快,3葉生長略慢。
(二)返青分蘗期
8.5葉齡,開始幼穗分化,生育轉換期為7.1—10.0葉齡;6月4日達4葉齡,6月14日6葉展開,19日7葉展開,24日8葉展開進入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個葉齡,需活動積溫85℃左右,6葉齡為分蘗盛期,是爭取有效分蘗的關鍵時期,此期葉片長度呈遞增規律,增幅為5厘米左右,葉耳間距逐漸拉大。
(三)生育轉換期
生育轉換期為8、9、10葉期,7月9日10葉定型。
(四)長穗期
9葉后半葉進入幼穗分化,開始生殖生長,7月1 4日1 1葉伸出,7月2 2日葉齡達1 2葉,8月1日達抽穗期,始穗至齊穗期需7天左右10葉是最長的, 平均長度為34.5cm,寬度1.2cm。
(五)結實期
9月2 2日成熟。
五、結論
通過葉齡跟蹤調查,及時準確的掌握了水稻的生長動態,指導生產,確保及時性和準確性,從而為水稻優質高產提供了有效依據。
(作者單位:152000 黑龍江省海倫市向榮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