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重新認識并定位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從4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農機化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農機化法律法規,按照“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服務新農村”的發展戰略,以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為根本,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以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主線,以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環節和主要產區機械化作業水平為主攻方向,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裝備和技術為著力點,著力調整優化農機裝備布局結構,落實惠農政策,培育發展主體,促進技術創新,壯大人才隊伍,強化公共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為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和諧穩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力爭到2020年,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95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以上,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繼續提升,重點經濟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實現重大突破,設施農業、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得到全面發展。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完善農機化發展扶持政策,增加財政支持投入。我縣農機化發展推廣難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得以正常進行。要緊緊抓住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政治環境,加大農機化工作宣傳力度,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農機化事業重要性的認識,盡快出臺有利于農機化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機化科學發展的投入,促進農機化走上科學發展的快車道。一是發揮好財政惠農資金的引導作用。借助國家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辦法,增加補貼資金總量,不斷擴大補貼范圍,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促進農機化發展轉型升級。二是強化以項目為載體的農機投入能力建設。要做好調查研究,論證好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并落實好各類農機化扶持項目,確保項目有投入,農機化水平就有新提高。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機公益性投入。爭取各級財政建立用于農機事業的專項資金,加大對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研發推廣、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對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土地深松、機械化秸稈還田和農機技術推廣員給予一定的補貼,促進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四是搭建農機投融資平臺。鼓勵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對農機化的投入,完善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多渠道農機化投入機制,壯大農機化發展總體實力。積極探索實踐農機“企社共建”發展模式,尋找企社雙方利益結合點,發揮農機企業資金、技術、管理的優勢,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推動雙方實現互利合作共贏。
二、培育發展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快農機服務的組織和機制創新,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是適應土地適度規?;洜I,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提高機具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目前我縣的農機服務組織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各有其不同特點,在推動農業生產集約化、規?;?、現代化方面起到特別示范作用。一要以提升現有農機合作經營組織的經營水平,以發展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積極創建新型農機合作經營組織。要加快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完全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律,是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農業生產由自然人向法人轉變的重要內容。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要不斷完善內部機制,增強服務功能,提高經濟效益,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向多樣化創建、規范化運營、市場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同時,要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掌握先進大生產要素的優勢,引導他們流轉土地,建立農業生產基地,開展規模經營,探索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加快扶持培育“家庭農場”。發展家庭農場,是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共同選擇。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扶持家庭農場,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們要搶抓培育發展“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機遇,盡快出臺“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放寬注冊登記條件,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給予糧食生產更多優惠,在教育培訓、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為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機大戶、農機手)。積極組織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加大農機科技教育培訓力度,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職業農機手,為保障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特別是要把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社員作為培養新型農民的重點,使他們成為農機化轉型升級的帶頭人。二要以農機跨區作業,提高機械利用率,增加機手經濟收入為重點,全方位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突出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經營組織的帶頭作用,認真組織好重要農時、關鍵生產環節農機化生產,引導各類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農機手拓寬服務領域,全力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提高機手經營收入。
三、加快農機科技創新推廣步伐,推進農業生產規?;洜I。農機化的發展離不開農機科技創新。一要加大農機、農藝融合的研究和推廣。建立農機農藝科研單位協作攻關機制,整合農業機械化科研資源,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和裝備配套水平,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加快普及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有針對性地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和種植模式。尤其注重探索將玉米的收獲期前推,推廣種植生育期短,籽粒脫水快、硬粒型的玉米新品種,在此前提下,玉米籽粒收獲機可以一次完成摘穗、脫粒、清選、集箱等作業,從而實現我縣玉米收獲劃時代的技術性革命。二要加快先進適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篩選植保成熟機型,進一步加快推廣應用。積極探索糧食烘干、農產品初加工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示范推廣。在經濟作物方面,要切實加強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基地建設。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批經濟作物示范區和示范基地,強化技術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揮示范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全市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全程機械化技術配套為主線,以研制開發適用經濟作物生產機具為突破口,有重點分步驟地解決主要經濟作物主要環節的機械化問題。在設施農業方面,加快設施農業技術裝備的研究應用步伐,推廣應用大棚吹雪機、補光燈、熱風爐、保溫被等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努力提高我縣設施農業水平。三是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集中。充分利用機械化技術裝備,促進土地集約化利用、農業規模化經營。
四、創新運行機制,增強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以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民群眾的需求為根本目標,加快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質量監督、安全管理、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五個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構建依法規范、綜合配套、便捷高效、機制靈活、保障有力的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同時,不斷拓展公共服務領域,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良好的公共服務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鳳,宋揚,陳紅艷,等.農業機械工程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裝備技術,2010(1):4-5.
[2]陳棟棟.我國進入減人增機發展現代農業新時代[J].現代農業裝備,2009(11):34-35.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肇州縣永勝鄉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