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經濟形勢的促進下,我國的農業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這種進步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收入。但在農業技術進步很大的今天,我們不能忽略著其中存在的問題,畢竟發展的過程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各種阻礙,問題主要表現在我國農業技術基礎的缺憾上、農村與城鎮差別巨大以及農民的收入并不客觀等內容上,這些已經成為了阻礙我國農業發展最大的難題。解決了農業技術的問題就可以讓農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并且可以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最終可以實現農業布局與發展的合理化與高級化。
關鍵詞:農業技術;農民增收;改善辦法
就農業技術來說,其所具有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從狹義上來說,技術的進步可以發現與解決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實現對生產技能方面的改進,并把先進的技術與手段合理的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從而實現最終的農作物產量與質量的提高,進而可以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而就廣義來說,農業技術不僅可以帶動生產力,更能夠讓農民的勞動效率得到根本性地提高,不僅讓其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得到發展,更能夠讓其得到潛在的農業種植能力,提高自身的農業管理水平,最終可以實現采用合理的策略去管理農業發展的目的,為其無形資產做一個很好的鋪墊。
1.農業技術進步過程所面臨的阻礙
1.1起點低發展較為困難
農業技術進步的水平絕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農業技術基礎的水平的,因為技術是對具體形式與途徑的改良,農業上的技術更是要在經濟良好、政治環境合理、文化和諧、自然資源豐富以及其他一些條件的前提下得到發展,并且由于這些因素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技術進步對一體化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我國的現狀就是這些基本的條件是不能夠完全滿足的,他們會不同程度的受到技術種類以及過程等因素的限制。此外,技術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具有高度多元化的特點,在開發新的品種時會受到技術的制約,在改良已有的品種時也會受到技術水平的影響,因此,可以知道科學合理的技術對農業種植方面來說是多么重要,好的技術水平可以讓制度創新進行的游刃有余,更可以讓化肥等農藥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與價值。之所以說基礎薄弱是因為對農業技術進步的詮釋要從啷個方面考慮,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對生產者自身條件的考慮,主要的考察方向是文化水平以及以往的種植經驗,因為經驗是直接影響使用先進技術的順利程度,豐富的經驗可以讓技術的推廣工作順利的完成。另一個方面就是生產者在使用農用的機械時的生產效率與水平,因為這是影響技術實施的最直接因素,生產者不僅要符合對生產效率的要求上,更要對其自身有一個良好的規劃,以此來建立一個技術發展與使用的合理基礎平臺。
1.2農業技術進步的方式選擇較為困難
由于每一個地區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在技術研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因為地域差異引起的問題,且進步的方式是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現今的典型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農業資源的稀缺成為了阻礙農業技術進步的最大難題,進而對技術進步的方式造成影響。
2.提高農業技術進步效率的主要方法
2.1積極引進國內外的先進設備
美國是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其在農業方面的造詣也是不可超越的,因此,我國的農業技術目前還是有待提高的,且在技術水平提高之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是比較低廉的,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要引進先進的技術,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科學帶來的優越感。此外,引進設備是對土地的一種解脫,因為我國的土地條件可能并不如從前,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購買先進的農業設備。此外,引進設備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實現對勞動力的尊重,而且能夠在增產增收的前提下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我國的農業情況,為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2.2為農作物施用合適的肥料
由于技術進步可以實現提高農民收入的目的,所以要把握好種植技術這一關鍵環節。科技進步所能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對生產要素的根本性改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并較少對土地的破壞程度,是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在種植過程中施用合適的肥料可以更好的讓技術發揮應有的作用。合理的肥料施用可以為節約勞動力做出保障,這種方式的原理就是利用機械去代替人類的勞動,讓資源不被浪費,并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農作物在生長過程對人類勞動的依賴程度,并通過對勞動時間的縮減去提高效率。對施用的肥料的要求不僅表現在質量上,更表現在重量上,因為它是一種代替人工去管理農作物的方式,要在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實現對農作物質量的提高,進而為農民的收入做一定的保障。所以,我國的農業技術進步還是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去選擇。只要技術進步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改變我國人多地少的情況,進而為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結:
綜上所述,在對農業技術研究的同時要保證對資源的合理運用,要從最基本的條件出發找出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條件,在使用新技術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應該積極的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但在此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對我國基本情況的了解,所有在我國的農業技術都是在生物化學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對機械的研究與創造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我國對農業技術研究的最終要求就是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以及提高農民的種植意識三方面。
參考文獻:
[1]薛金鋒,李國杰,王丹丹,等.農業科技創新型人才素質結構與培育.[J].高等農業教育,2013(12).
[2]彭蓉.論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于支,2009(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