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林木屬于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需要我們進行有效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林木產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中。文中通過對我國經濟林木育種以及栽培種植技術進行細致分析,從中發現一些仍然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依據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促進經濟林木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濟林木;育種;栽培技術
一、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加強了對經濟林木產業的重視程度,大力發展經濟林木產業,以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相統一,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因為我國在氣候、土地等林木需要的生長環境,存在著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再加上經濟林木資源的種類比較繁多,致使發展經濟林木產業成為我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我國在經濟林木的建設方面也小有成就,這不僅為發展地方經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生態環境也得到改善,促進我國林業的向前發展。
二、經濟林木栽培種植中存在的不足
1.不具備創新培育的能力
目前,在經濟林木的創新培育能力方面還比較弱。在培育林中,密集、老舊和殘林所占的比重相對比較大,再加上沒有對經濟林木的培育能力進行創新,最后導致在經濟林木的良種培育工作上,進展不夠理想,產量也相對較低,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
2.無發展規劃
在我國的經濟林產業往往存在著缺少發展規劃的問題,經濟林木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但是這些林木大多數為野生的植物,在種植的周圍環境上有著非常嚴苛的生長條件,而在實際中隨意栽種的現象較為普遍。在這種經濟林木建設未得到全面規劃的情況下,地區品種、樹種等處于跟從狀態,使部分林木的品種優勢、優樹種、名樹種和特別樹種得不到充分的體現,最后導致林木發展缺失了地方性特色。
3.生產規模不集中
我國經濟林木的栽種具有分散性,這就使先進技術和良種得不到集中推廣,抑制了生產基地的建設,對提升產品質量帶來了不利影響,最終會嚴重影響銷售業績?
4.品種不良
優良的品種是經濟林木質量的有效保障,也是經濟林木能夠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國在發展經濟林木產業的過程中,缺少優良品種的經濟林木,存在著良種生產滯后的問題。雖然,我國在經濟林木種植的面積上不斷增加,但是因為樹種品種不良所造成的林木單產較低的結果,還導致產品在質量上無法達到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未能形成自己的特點,不具備競爭優勢,最后使得我國在經濟林木建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三、經濟林木的栽培種植技術
1.花果管理
甜柿子、杏、桃和梨等水果到盛果期時需要進行疏果、疏花處理。例如在桃與梨之間一定的果與果之間距離,甜柿子與杏也是保持相應的一定距離;去除葡萄的惠尖和小果蕙,經殺菌處理后將果實套袋,經過一段時間將著色品種的套袋摘除,以促進著色。同時,要充分考慮樹齡、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種特性,以保證定果范圍的合理性,促進果實發育和提升品質?
2.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以樹體營養和果園肥力為依據的管理方式。在每年6月中下旬對林區施加鉀、磷和氮等復合肥,以促進樹體營養水平的提升和幼果發育,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此外,應對秋季施肥加以特別重視,在土壤凍結前施加有機肥,比如雞糞、餅肥、人糞和圈肥等等,并依據樹種的不同進行多次施肥。
3.樹形修整
將甜柿子樹、梨樹和蘋果樹等修剪成小冠疏層形或中心干紡錘形,葡萄樹修剪成棚架形或籬架形,石榴樹和桃樹修剪成開心形。在修剪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遵循生物學規律,推廣應用扭梢、摘心、刻牙、回縮、疏枝和短截等方法來進行對樹形的修整工作。
四、無公害果品的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1.大棗的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冬棗屬于晚熟品種,具有甜味大、果肉細嫩多汁的特點,成熟于每年10月下旬,宜在向陽坡地栽種;山東梨棗具有味甜、品質好的特點,成熟于每年9月下旬,需授粉樹;大白鈴具有味甜、單果重的特點,單顆果實可達25g左右,棗樹喜光,宜在背風向陽、地形開闊的砂壤土中種植。棗樹芽萌動時具有較高的存活率,此時是最佳的種植時間。在棗樹種植的土肥水管理中,應在秋季來臨時施加將雞糞、綠肥等基肥。
在棗樹修剪方面,應本著低干、矮冠、骨干枝少、冠內通風和透光好、層次分明和枝組配合合理等原則。因此,常將棗樹修剪成開心形、圓柱形或小冠疏層形,棗樹的主枝應控制在5—8根,且在中央領導干上合理排列。在整形修剪幼樹時,應將定干高度定為60—80cm,并剪除約5根剪口下的二次枝;中心干生長至80—100cm時應進行摘心處理,同時,在主枝生長至70—80cm時也應進行摘心處理。在棗樹生長的第二年,應再次剪除主干的二次枝,在夏季進行二次枝摘心和棗頭枝摘心,以控制棗頭生長,促進主芽分化、二次枝茁壯成長,提高主芽質量,保證棗頭枝質優、量大。
2.肥料和化肥的合理使用
肥料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是保證無公害果品無污染、安全的關鍵環節。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四原則:第一是禁止使用高殘留、高毒、劇毒、致突變、致癌和致畸農藥,例如苯線磷、氯唑磷、地蟲硫磷、蠅毒磷、涕滅威、克百威、甲基硫環磷、甲基異柳磷、磷銨、砷類、毒鼠硅、毒鼠強、汞制劑、狄氏劑、除草醚、殺蟲脒、二溴氯丙烷、內吸磷、二溴乙烷、毒殺芬等等。第二是要明確允許使用的農藥。允許使用的農藥有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和部分化學農藥。第三是要加強病蟲害防治。我們應大力推廣使用特異性殺蟲劑和生物殺蟲劑,并改變施藥方法,比如噴灑化學農藥和樹干涂藥、果樹生長前期不用或少用廣譜性殺蟲劑、在果樹發芽期重視化學防治等。第四,了解禁止和允許使用的化肥。禁止使用的化肥包括含氯復合肥、硝態氮肥、未獲準登記認證的化肥和含重金屬的化肥,允許使用有機肥、有機商品肥、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化肥。
結語:在經濟林木產業的不斷發展中,我們需要堅持科學的種植方法,不斷加強科技上的投入,加強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加強林業產業工作化工作的指導。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有效的將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促進我國經濟林木產業的穩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彩煜.經濟林木栽培種植技術探究[J].農學科技,2014(9).
[2] 段東梅.論經濟林木栽培種植技術[J].科技與創新,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