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樺樹是天然林的主要樹種之一,也是新民林場主要培育、栽植的樹種之一。我國多個省份,尤其是北方地區在草原、森林、山野路旁,都有著成片成片茂密的白樺林。在許多城市的公園、池畔、湖濱等處,都栽植著白樺樹,既起到了很好的防風防沙的效果,又起到了園林綠化、裝扮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白樺樹木質白色,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木材可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器具,樂器,也可造紙,葉可作染料或煤油,樹皮可提樺皮油、栲膠。栽植過程中,充分了解白樺樹的生長習性及幼苗養護要點,是確保苗木成活率、提高栽植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白樺樹;生長習性;幼苗養護要點;栽植效益
1生長習性
白樺(Betula platyphylla Suk.)屬落葉喬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河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區。樹干高挺筆直,高可達25m,適應范圍廣,生命力強,發芽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深根性強,耐瘠薄,觀賞效果好,經濟價值高。我國的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均有成片純林。在平原或海拔400~4100m的山坡山地均可良好生長。白樺樹喜光、耐嚴寒,但不耐陰。對土壤環境適應性較強,喜酸性土壤,PH值在5.0~7.0為宜,如沼澤地、干燥陽坡及濕潤陰坡都能生長,地力瘠薄的土壤也能很好的生長。能與紅松、山楊、落葉松、蒙古櫟混生或成純林。白樺樹壽命較短,不宜水泡,要注意提高林間或栽植地的排水能力和滲水條件,保證土壤的透氣性能及充足的養分,為樹木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生長條件。土壤條件不良的地區,要進行土壤改良,可將有機肥、爐渣混拌增加土壤的營養成分和透氣性,以利于根系吸收養分及水分,確保成活率。
2 養護要點
白樺樹的繁殖可菜用播種、扦插和壓條三種方法。栽植后的苗木管理是工作重點,及時科學的管理,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確保苗木良好生長的關鍵。
2.1扦插
2.1.1扦插后要注意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適宜插穗生根的溫度為 20~30 ℃,溫度過高,易使剪口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溫度過低,新根難以萌發生長。因此要時時注意采取保溫、降溫措施。溫度偏高時,遮陰庇蔭的同時還要及時對插穗進行噴霧,每日4~5次,要根據天氣、溫度、日照等條件,合理掌握噴霧次數;溫度偏低時,要用薄膜把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以保持溫度相對穩定,促進新根的萌發。保持適宜的濕度也是提高扦插率的關鍵,扦插后相對濕度要保持在 75~85%,高溫晴天,要及時給插穗噴霧降溫保濕。值得注意的是,噴霧不能過多過量,避免病菌侵染造成的危害。扦插后光照不宜過強,否則會造成扦插枝條體內溫度越高,水分不足,而影響插穗的成活率。扦插后要遮掉 50~80%的陽光,當長出根系后,逐步撤掉遮光網。
2.2播種
2.2.1白樺樹的種子小、抗旱能力差。因此,采用播種方法時,宜淺栽、薄覆土。要注意始終保持床面濕潤,要少澆勤澆,每次澆水要澆透,但切忌大水猛澆漫灌。否則會嚴重阻礙幼苗出土。白樺樹雖屬陽性喜光樹種,但對于當年新播種的幼樹苗要及時耐蔭。苗木出齊后,要及時搭建遮蔭棚,進行遮光培育。可用遮蔭網進行遮陰,遮蔭網的透光度30~40%,既能有效遮住強光對幼苗的傷害,又能滿足幼苗對光照條件的要求。同時,還能有效防止大風、暴雨、冰雹對幼苗造成的災害。當苗木安全越夏后,要及時將遮蔭網摘除。
2.2.2管理。播種后,當白樺苗3~4片葉時,要及時進行間苗補苗,間除病弱殘苗,控制好樹苗間距,補栽后及時澆水,提高移栽成活率。根據苗木生長情況,間苗2~3次,保苗密度300~500株/m2。苗木過密,影響透氣采光性,造成幼苗生長不良。每次間苗的同時要及時除草松土,除草時要在土壤濕潤時連根拔除,并且動作要輕緩,避免機械損傷幼苗根部。及時除草,不僅能避免雜草爭奪各類養分,更可以減少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松土深度為1~2cm,及時松土,可有效避免土壤出現板結。松土時要注意不傷苗、不壓苗。
2.2.3施肥。及時施肥,保證樹苗對養分的需求,是確保幼苗良好生長、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施肥時要根據本圃情況、幼苗長勢合理進行,做到“看苗施肥”。扎根期至生長期以氮肥為主,木質化期多施磷肥、鉀肥。要掌握好肥料濃度,以免濃度過高出現“燒苗”。施肥不宜在雨天進行,施肥后下雨要進行補施。
3病蟲害防治
危害幼苗生長的的主要蟲害有刺蛾、介殼蟲、金龜子、金針蟲、象鼻蟲等。圃地管理時,一旦發現蟲害跡象應立即采取防止措施。刺蛾可用180倍的可濕性六六六粉。介殼蟲可噴施波美0.5度石硫合劑。金龜子、金針蟲等害蟲,可用100倍液的辛硫磷(50%)5g/m2進行灌根。
危害幼苗生長的主要病害是立枯病。可在幼苗出土時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波爾多液、硫酸亞鐵等藥液進行噴霧防治。建議幾種藥液輪換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