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大量關閉重污染企業,重新推廣使用高效清潔能源。新的就業機會將被創造。綠色增長將成為中國下一個經濟貿易驅動主題。
中國經濟正走向“硬著陸”嗎?美國媒體似乎這么認為。早間節目名嘴和總統候選人都在怪罪美國經濟的滯脹來源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仍超過6%)。真是中國惹的禍嗎?
中國必須放慢自己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的領導人已將此列為首要目標。他們打算調整中國經濟結構以應對全球經濟的變化。然而以消費為主導的美國社會正面臨消費萎縮、貨幣超發、政府和家庭債務的急劇上升。美國正面臨著近十年的經濟滯脹。基于這些因素,中國的領導層明確而堅定地決定調轉中國經濟發展方向。
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中國領導層已經把過度增長確定為自身的主要問題之一。30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使7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但也給中國留下了日益惡化的環境。水、食品和衛生安全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挑戰。中國的領導層曾經認為舊的高增長模式、高就業可以帶來社會穩定,同樣機構投資者們也認為中國繼續高增長將確保全球市場的復蘇。事實上,正是今天這些問題成為中國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也迫使中國領導層痛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中國經濟增長必須放緩,必須重新改造構筑城市電網,從依賴化石燃料(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的70%)轉變為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中國將大量關閉重污染企業,重新推廣使用高效清潔能源。新的就業機會將被創造。綠色增長將成為中國下一個經濟貿易驅動主題。
中國加大對整個南半球對外投資代表了另一項重大政策調整。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都是關于中國吸引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投資。現在,中國正在推進其對最不發達的國家境外投資,從而鍛造了新的南南經濟和金融秩序。
中國對外力推“一帶一路”和浪漫的古絲綢之路經濟帶。但這不是瓷器、絲綢和茶葉的貿易,而是急需的基礎設施——公路,鐵路和港口網絡的建設——同時也是沿線各國擺脫貧困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該策略是新型的全球金融架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還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發銀行(前身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
分析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安全問題。通過對南亞、中亞和非洲國家急需的基礎設施進行融資建設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通過城市化建設,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和醫療保健體系的建立,以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是的,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金融政策可能會更傾向于減少地區沖突、憤怒、沮喪和恐怖主義,這不比美國的無人機漫無目的地轟炸學校更好嗎?
分析師指出,中國股市的下跌引發全球股市動蕩,然而我們不應該質疑這個觀點嗎?2015年中國股市的震蕩引發了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中國去杠桿,熔斷機制的盲目推出,導致投機泡沫的破裂。在中國經濟總量的大背景下,股市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實驗田。美國的資本市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總之,資本市場就是美國的經濟,我們已經沒有實體經濟了,但中國還有強大的實體經濟。
中國正轉向新的發展方向
回顧過去的十年,真正對我們經濟起決定性決策作用的沒有幾件是從華盛頓傳來的。華盛頓已經被套上軟弱無力的光環。甚至我們的美聯儲女主席在國會上的發言語句也搖擺不定。脆弱的美國經濟在2015年第四季度只增長了0.4%。大多數美國主要媒體可以通過指責中國或是在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其他某國來轉移美國民眾的關注點。美國政府對世界其他國家指手畫腳,卻在面對我們自己如何解決即將崩潰而陳舊的基礎設施問題上缺乏決斷力,并且不承認氣候惡化是一種安全威脅,以至無法在美國本土創造新的實體經濟。
然而,北京的情況卻不相同。在中國,領導層經過深思熟慮,已經做出了一些艱難的決策。并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盡管奧巴馬政府告訴盟國們不要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已經有57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最真誠的盟友——英國成功加入。如果我們相信華盛頓仍在彰顯其全球領導地位,難道我們不應該問問其他人是否也這樣認為嗎?
當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對全國人大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機構投資者和財經媒體分析師們屏聲靜氣等待他的增長預期。他們沒有留意這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國家,已將正在發生的經濟結構重組的決定明確地寫進政府公報中。大多數分析師還在預測中國經濟的硬著陸。有些人甚至宣稱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理由是它不是一個民主國家。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正站在一旁嘲笑我們金錢政治的總統選舉和總統候選人嘩眾取寵的小丑表演。
美國的學者們并沒有注意到中國正轉向新的發展方向。但是,許多歐洲國家,發展中的南亞國家已經開始密切關注北京的決策和實施步驟。因為它將在較長時期內影響到每個人,而它的深遠效果和影響將不只是顯現在新聞發布會上喊出的數字。
同時這些國家都在觀望美國今年的總統選舉,隨著時間的臨近,它將帶給美國民眾對未來的期待悲劇大于喜劇。難怪多數國際媒體幾乎不屑于報道我們滑稽的選舉辯論。反過來人們都在問當今的全球領導地位是華盛頓還是北京?哪里更關注如何應對氣候破壞,如何幫助貧窮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擺脫貧困——為此提供清晰可實施的路徑和方案,給不發達國家的未來發展帶來希望呢?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答案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