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堯 孫建吶
手機媒體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的大眾傳播媒介,被公認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2015年7月,經中央軍委批準,原四總部頒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中指出: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軍隊人員在課外活動時間、休息日、節假日等個人支配的時間,可以使用手機(含智能手機),可以通過個人移動終端或者軍營網吧使用互聯網。手機媒體進入軍營既順應了時代潮流和官兵需求,又給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探索手機媒體的教育功能,主動搶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是新形勢下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立足手機媒體的即時通訊功能,搭建官兵間的溝通橋梁。隨著智能手機的放開使用,特別是點對點和點對面的即時通訊功能,使官兵間的交流更為快速、便捷。教育者應當把握契機,在“點對點”交流中,注意傾聽官兵在成長過程中的苦惱與困惑,了解他們在面對面時難以啟齒的心聲,及時給予疏導,真正走進青年官兵的心靈深處;建立“點對面”的討論群組,打破時空束縛,隨時隨地設置話題,開展班、排、連的交流互動,滿足每一名官兵當“主角”的愿望,充分激發全員參與教育的熱情。
發揮手機媒體的評論互動功能,及時引導官兵思想認識。青年官兵通過網絡無時無刻不在與世界發生著互動,教育者應順勢而為、借力打力。要關注官兵的朋友圈和QQ空間。相較傳統的面對面談心,青年官兵更傾向于在網絡空間“曬”出個人心情,教育者要主動了解他們關心的話題和存在的困惑,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要重視官兵對網絡涉軍問題的評論。當前,涉軍事件是網絡炒作的敏感點,青年官兵有時難以認清事情的本質,會發表一些不當評論。教育者應重視官兵的評論跟帖,在共同探討中增強官兵對涉軍輿情的理性分析判斷能力。
利用手機媒體的推送轉發功能,營造網絡正能量氛圍。手機媒體時代,課堂、書本不再是教育的唯一渠道,青年官兵會在網絡世界里自由選擇“老師”。教育者應充分利用手機信息的“鏈式”傳播,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創建軍事微信公眾號,開設官方微博,及時推送上級指示、領導講話、政策法規、重大事件等信息,用官兵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手機媒體微陣地;另一方面,鼓勵官兵多轉發多分享正能量的文章新聞,在部隊中營造一種“好文大家享”的氛圍,打造官兵不離身的良師益友。
更新思想理念,樹立手機媒體教育觀。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面對手機媒體這一新型載體,教育者應擺正心態,自覺放下“領導”的架子,主動跟上官兵的“節奏”。其次要有科學的態度,既不能輕視手機媒體給青年官兵的思想行為帶來的沖擊,也不能忽視手機媒體給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契機。再次要有理性的認識,既要重視開發手機媒體的教育功能,又要注重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有機結合,發揮最大效能。
緊跟時代步伐,掌握手機媒體技術。手機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教育者應不斷提升技術素質,緊跟手機媒體的技術潮流,充分挖掘手機媒體中視頻、語音、實時跟蹤等新功能,從手機媒體的即時通訊功能,到日常的多媒體影音娛樂功能,再到各類第三方生活服務軟件,讓手機媒體真正融入生活,成為教育者的基本技能。要加強手機媒體技術的培訓,定期開展相關知識講座,拓展專業知識面,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將熟練的技術作為開展教育的有力支撐。
優化表達方式,構建共同話語體系。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表達往往是單一化的官方權威式,而個性化的手機媒體對表達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應注重多用活潑生動的語言,將青年官兵喜愛的傳播方式融入其中,以動漫、圖解、電影的方式發布“干貨”,提升教育吸引力。要緊貼官兵的興趣愛好,找準激起官兵共鳴的興奮點,實現量體裁衣式的信息傳播和文化融入,使大家感到有看頭、有學頭,在潤物無聲中達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注重引導,培養自律意識。手機媒體給官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部分官兵沉浸在手機網絡世界中成為孤獨的“低頭族”,這不僅影響官兵間的正常交流,還容易在值勤和訓練中出現分心現象。教育者要注意培養官兵的自律意識,自覺做到控制上網時間和頻率,避免沉迷于手機娛樂。還有部分官兵一味追求手機品牌和配置,這種不良消費觀念影響了部隊的作風養成。教育者要倡導官兵合理消費,不攀比、不浪費,引導官兵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和健康樸素的生活作風。
不斷學習,提升媒介素養。手機媒體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從意識形態攻擊到淫穢色情腐蝕無所不在。因此,政工干部首先要教會官兵正確使用手機媒體,掌握相關知識和特點,熟練運用網絡技巧,有效汲取正能量的信息知識。其次要注意提升官兵的信息辨別能力,從思想價值觀念入手,增強官兵是非判斷力、政治敏銳力和“病毒”抵抗力,切實提升客觀辨析信息和主動反擊不良信息的能力。再次要進行政策法規制度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堅決杜絕發布、傳播各種消極的、灰色的、反動的、涉密的信息,使每一名官兵成為正能量的“輸出端”。
提高認識,加強網絡規范建設。手機網絡空間具有開放性和匿名性特點,使官兵暴露在近乎無人監管的虛擬網絡環境中,時時接受道德失范的考驗。要教育官兵懂得“慎獨”,做到線上線下一個樣、公共論壇和單獨聊天一個樣。要確立共同維護的理念,督促官兵自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要加強技術和制度約束,將扎緊網絡道德的“籬笆”和堅固硬件設備的“防火墻”結合起來,嚴防別有用心的滲透破壞和因好奇心引起的“惡作劇”。
加強保密教育,完善手機使用管理規定。軍隊有其特殊的政治使命,因此不可能完全放開對手機媒體的使用,要根據部隊情況依法規范手機媒體的使用。要加強手機網絡防泄密教育,讓官兵深刻認識到泄密就在瞬間,在駐地打開手機定位、連接陌生無線熱點以及隨意掃描二維碼等行為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帶來泄密隱患。要細化手機使用管理規定,明確限定智能手機的型號、使用時機、使用場合和使用功能,設置“高壓線”,加大檢查力度。
關注信息內容,構建輿情采集分析機制。官兵在網絡空間里吐露的心聲,為把握官兵思想心理提供了真實的素材。要第一時間采集輿情,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兵情“直通車”,及時準確地解決官兵思想“扣子”,通過官兵在網上的意見和訴求,為決策機關提供“聚兵情、集兵智”的參考數據。
筑牢安全防線,健全手機信息監管措施。技術手段是部隊信息安全的保底工程。要搭建管理系統,對涉軍、涉密、涉黃等敏感信息進行技術屏蔽,自動過濾阻隔彩票、賭博、交友和“翻墻”等與條令法規不符的鏈接,確保不良信息進不來、軍事秘密出不去,杜絕網絡失泄密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