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81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3-0030-03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商品蛋雞在產蛋量和蛋品質上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大多育種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在考慮雞群健康和動物福利等方面后使每羽入舍母雞的產蛋量最大化。例如,育種公司曾提到,在每年的遺傳進展上, 80周的總產蛋量為2~3枚蛋,蛋殼強度為25 g~100 g之間。
這種改良有兩個來源,第一個是環境(飼養系統、飼料、衛生條件和其他畜牧學上的指標),第二個是基因,它們的組成成分將在本文進行討論和分析。
1 回歸基本
提高產蛋量和蛋品質的關鍵是雞的表型,無論使用何種分析方法,表型都需要用一個非常準確的方法進行收集。
產蛋量的統計很簡單,但數據收集的周期長度是關鍵。在過去,育種公司將他們的純種蛋雞飼養到60周齡,后來延長到80周齡,甚至更長,如Hendrix遺傳公司將產蛋期延長到100周齡。
數據收集的時間長度需要長于田間生產的周期。更準確地說,如果我們在第80周齡就結束了測定和選擇,我們如何確定蛋雞在90周齡或甚至是100周齡時仍會有很好的產蛋率呢?
對于雞蛋品質性狀,一些指標可能很容易測量,因為它們是育種的最終目的,例如雞蛋的重量和蛋殼抗壓強度。但是,有時候在實際測量和相關性狀之間,一些指標需要做出選擇。
在選擇條件下測量真實性狀非常耗時且只能進行一個性狀測定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在這之后,它可以更為正確地測量一個相關性狀,但需要做幾次。例如,對于純系選擇,干物質含量不是直接進行測量的,而是利用蛋黃重量比估測得到的。
當然,對于其他性狀,例如飼養方式、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表型分析也是關鍵。
數據收集的環境也很重要。純系蛋雞采用生物安全性標準較高的環境飼養,以便能夠生產出能滿足國際獸醫局要求的無病原體產品。這意味著,對純系蛋雞進行數據收集是在理想的環境條件下完成的且僅對母雞。對國際育種公司而言,這還不夠。
測量需要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進行,也就是采用所謂的田間試驗。測試環境必須是蛋雞實際生產的地方,包括飼養系統、衛生要求、不同的飲水和飼料質量,以及不同的溫度和濕度。對純系蛋雞測量的所有性狀也將在田間試驗的蛋雞上進行測定,同時這種環境可以給蛋雞發揮性狀的潛力創造機會,如成活率和健 壯性。
所有的這些蛋雞帶上翅號,并通過系譜信息與數據庫相鏈接。田間試驗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可以測定純系公雞產蛋量和蛋品質的遺傳力。
的確,種公雞不會下蛋,但和母雞一樣,它們也有產蛋量和蛋品質的遺傳力。為了了解公雞的遺傳力,我們可以產生純系的雜交母雞,并對它們收集數據以分析其父親——公雞的遺傳力。
2 分析與培養目標
育種公司的育種目標受消費者的需求影響,為使純系蛋雞按一個給定的方向提高生產性能,有必要對收集的性能數據進行分析。
對于每一個性狀,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變異系數和與其他屬性的關聯性都將要計算出來;然后,使用統計模型去估測遺傳參數,如遺傳力(由遺傳變異性決定表型變異性的部分變異,從0~1表示)以及單羽蛋雞和單個性狀的育種價值。這些數值將會用于選育。
相關性是需要分析的。的確,依據育種目標,它可能會影響選育進程。例如,褐色雞蛋中蛋殼顏色與蛋殼強度之間的相關性大約是-0.06。然而,有時候兩個性狀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例如早期蛋重和后期蛋重。
3 過去和未來的改良
田間條件可能會在一年中發生改變,所以很難知道性能上的提高是來自于遺傳因素還是環境因素。育種公司已經擁有能使環境條件全年保持一致的設施,這可以讓我們了解性能的提高僅來自遺傳因素,例如,在圖1中你會發現蛋殼強度上的提高真正源自遺傳改良。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2013年80周齡和2001年80周齡的蛋雞蛋殼抗裂強度處于相同的水平(大約是3 950 g)。
產蛋率和蛋重曲線由于遺傳因素顯示出了明顯的變化,在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的提高(80周齡,1981年對2007年)。
為了利用純系品種生產商品蛋雞,那么祖代蛋雞首先必須生產出來,隨后是父母代,這需要3~4年的時間。利用在純系雞場和田間測試環境下收集的所有數據,育種公司可以預測他們產品的所有測定性狀的未來改良情況。
例如,圖3顯示了在接下來的多年中預期的遺傳改良進度(Hendrix遺傳公司褐殼蛋的平均值)。
4 新技術
基因改良是育種公司研發團隊攻關的結果。遺傳學家們也與研究所合作,研究能夠加快遺傳改良進程的新技術。現在,一些遺傳育種公司正使用全基因組標記輔助選育或所謂的基因組技術,相對于傳統的選育它能帶來真正的優勢。確切地說,通過閱讀至少具有中密度單核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NP=DNA標記)陣列的每羽蛋雞的DNA信息,遺傳學家很快能夠以很高的準確性預測育種值。
當然,擁有自己的SNP陣列的育種公司,與那些使用參考平板的公司相比有較高的優勢。育種公司無法對參考平板進行開發,形成自己的基因池。
無論什么性狀,遺傳改良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 選擇強度(正相關性);
◎ 基因變異性(正相關性);
◎ 準確性(正相關性);
◎ 世代間隔(負相關性)。
前兩個因素直接與育種公司擁有大群體的能力有關,后兩個因素受基因組學的影響。更確切地說,傳統的選育方式可以提高準確性,但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例如,為了準確地統計80~100周齡蛋雞雞蛋的蛋殼顏色,分析所需數據將需要在后備種用群體和同胞兄妹中收集,隨后選育將啟動。這會直接影響世代間隔,使其顯著延長。
利用基因組學選育,只要基因型分析結果一出來,育種值的估測值就可得到,且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相對于傳統選育方法,這對最新的性狀選育表型非常可靠。通常情況下,基因型信息在育成階段進行分析,以便在蛋雞進入產蛋雞舍時可為選擇創造條件。
假定保持同樣的準確性,且世代間隔減少兩代,這就意味著產蛋量和蛋品質的遺傳進展是否將加倍?答案是:是的,有這種可能,但是將會發生的概率很小。
基因組學將能夠用來加快產蛋量改良的進程,也同時用于對新的性狀或者是更復雜的性狀,例如健康性狀、啄食和死亡率進行選擇。
5 結論
在最近幾年中,商品蛋雞就產蛋量和蛋品質而言已經出現了顯著的提高。
由于生產周期的延長和新技術(基因組學)的采用,雞群未來的遺傳進展也有望估測。
該關鍵點有:
◎ 設定合理的育種目標;
◎ 足夠大的群體;
◎ 高選擇壓;
◎ 高準確性(正確的表型,在正確的環境中,并在SNP列陣中運用基因組學);
◎ 更短的世代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