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試驗主要研究相同飼養管理條件下、同一品種的蛋雛雞(羅曼粉),在不同養殖設備下(A設備、B設備)對蛋雛雞主要生產性能進行對比,觀察記錄雞的死淘數、均勻度、體重等主要生產性能指標。試驗結果表明:A設備的死淘數、體重、均勻度等主要生產性能較B設備更有競爭力,且成本更低(B>A,P<0.05)。
關鍵詞:設備;蛋雛雞;主要生產性能
中圖分類號:S8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03-0044-04
多層層疊式家禽飼養成套自動化設備已廣泛使用在國際及國內的健康養殖中: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使用,在國內20世紀90年代初已開始使用,本世紀初大型養殖場也陸續使用,而且效果極佳,尤其現在對食品安全、生態環保、土地資源、禽病疫情等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越來越高的條件下,多層層疊式家禽飼養設備是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飼養的首選設備。它具有以下特點:①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容易實現集約化和規模化飼養;②雞糞分層清理、自然風干使雞糞水分大大降低,雞糞利用率高,對環境污染極小;③完全實現全自動化控制,可大大減少操作人員,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④采用全封閉飼養模式,有利于預防雞的傳染病;⑤節能降耗,生態環保[1]。但是不同廠家生產的多層層疊式家禽飼養成套的自動化設備,蛋雞育雛育成期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有哪些差異呢?目前研究還較少,為更好地提供參考,對相同飼養管理條件、同一品種、不同廠家全自動養殖設備進行對比試驗,通過對比A和B廠家養殖設備對雞群育雛育成的主要生長性能指標進行分析,對A、B廠家養殖設備進行綜合評價。在不影響雞生長、發育等環境的噪音范圍內(<80 dB),對不同雞舍、籠位密度相同、同一種品種、相同飼養條件下的產蛋雞(99~282日齡)給予噪音刺激對蛋雞主要生產性能的影響程度,為蛋雞飼養的科學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與材料
1.1.1 雞舍情況
本試驗選擇不同廠家養殖設備的全自動雞舍(A、B兩棟雞舍),進行試驗。
1.1.2 雞舍布局
A棟雞舍是成套蛋雞養殖設備,雞舍為 5列4層H型設備,長80 m,寬15.7 m。其中,籠位尺寸,長45 cm、深40 cm、寬60 cm;通風,風機總數35個,橫向通風10臺,進風小窗86個,每個的面積為0.47 m2,濕簾面積129 m2;清糞系統,4層履帶式清糞系統、橫向集糞系統;喂料系統,采用全自動鏈條式喂料。
B棟雞舍是成套蛋雞養殖設備,雞舍為 5列4層H型設備,長84 m,寬14.5 m,其中,籠位尺寸,長60 cm、深45 cm、寬62 cm;通風,風機總數14個,無橫風機,進風小窗46個,每個0.15 m2,濕簾面積100 m2;清糞系統,4層履帶式清糞系統、橫向集糞系統;喂料系統,全自動行車式喂料。
1.1.3 試驗動物
羅曼粉蛋雛雞。
1.1.4 飼養條件、數量等
同一批次、相鄰兩棟雞舍、相同日齡(2月10日進雞)、籠位密度相同(100羽/籠,28日齡勻雞,調整到50羽/籠);A棟雞舍雞只數為:64 957羽,B棟雞舍雞只數為:64 958羽,免疫程序相同且同時進行。
1.2 試驗方法
1.2.1 雞群試驗周期
試驗周期為1日齡到13周齡。
1.2.2 生產性能比較
① A、B棟雞舍雞只死亡淘汰率比較:根據生產記錄對比分析A、B棟雞舍雞只死亡淘汰率情況。② 均勻度比較:每周稱取5%的蛋雛雞(按照“米”字形,共9個點,每個點370羽進行稱重)進行統計分析。③ 體重達標率:以周為單位稱取5%的蛋雛雞進行統計分析。
1.3 試驗記錄指標
每日記錄試驗雞群的死淘數、記錄每周稱取蛋雛雞的體重。
1.4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重對比
由表1可看出,A、B棟雞舍從1~91日齡在28日齡時才能達標(>271 g),A棟雞舍的體重在1日齡雖比B棟雞舍輕0.2 g,但是從14日齡開始,A棟雞舍的體重反超了B棟雞舍的體重,一直延續至91日齡,可見單從體重來看,A棟雞舍優于B棟雞舍。
2.2 均勻度對比
由表2可以看出,蛋雛雞在28日齡時才能高于均勻度(>86%),但是從整體看來A棟雞舍的均勻度明顯優于B棟雞舍的均勻度。
2.3 存活率對比
由表3可以看出:期初雞總數只相差1羽且飼養天數相同的情況下,A棟雞舍比B棟雞舍的死淘數少103羽,從育雛周期來看,A棟雞舍的存活率為97.45%,B棟雞舍的存活率為97.30%,A棟雞舍比B棟雞舍的存活率多0.07%。
2.4 A設備與B設備的成本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A設備雞舍控制系統中的風機比B設備雞舍系統功率大且多,電費成本反而比B設備雞舍低1 024元,水費688元,氣費658元。故可看出A設備的中央控制系統更理想,更適合。設備方面(維護保養及維修),A設備比B設備可節約1 243元,A設備的單只成本為0.833元/羽,B設備的單只成本為0.889元/羽,A設備單只雞成本比B設備雞舍節約0.056元/羽。
3 討論
(1) 隨著雞群日齡的增加,籠內的密度越來越大,需要及時地進行分群管理。密度過大,不僅不利于飼養管理,且造成雞只相互擁護,弱受強欺,有些甚至造成損傷,影響其生長速度,特別是炎熱夏季更不利。一般密度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均勻度,降低死淘率[4]。在飼養過程中A設備雞舍籠具網孔較大,育雛過程中一般在35日齡左右才能進行分群,雞群密度較大,B設備雞舍在18日齡左右是就可進行分群,可提前減小雞群密度,增加均勻度。
(2)試驗表明A、B設備雞群在四周齡時,體重就能達到標準,兩者差異不大,育雛能力較好。A設備雞舍環境控制系統通風較合理,雞舍內環境氣候較B設備雞舍控制好,使雞較舒適,體重增長較快。育成期開始限料,A設備雞舍鏈條式喂料系統,飼料從一面出發,靠近出發點的雞群先進行采食,造成采食差異,但相對均勻。B設備雞舍行車式喂料系統,行車行走過程中,料槽平面高低,也存在加料不勻現象,但均勻度較差。試驗表明A設備雞舍雞群均勻度比B設備好。
(3)育雛育成期雞群的健康程度對產蛋期蛋雞的產蛋性能起著關鍵作用[5]。A設備雞舍環境控制系統功率比B設備系統功率大,由于未檢測雞舍內的空氣質量(CO2、O2、NH3等氣體),故不知A、B設備的環境參數如何,但是以雞群健康(死淘數、體重等數據)來看A設備更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
4 結論
A設備雞舍雞群和B設備雞群在育雛育成期體重、均勻度來看A設備雞群更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有利于提高產蛋性能,從成本使用率及能耗方面來看,A設備更能降低成本。綜合評價A設備適用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賴成幕. 多層層疊式家禽飼養成套自動化設備的應用[J].中國禽業導刊,2009,06:29-31.
[2] 開放式雞舍標準體重的制定[C]//羅曼粉父母代/商品代飼養管理手冊.
[3] 開放式雞舍均勻度的制定[C]//羅曼粉父母代/商品代飼養管理手冊.
[4] 王西伯,李滿雨. 肉種雞均勻度控制及雞群分群[J]. 家禽科學,2013,05:22-23.
[5] 李瑞澤,劉潔. 影響蛋雞產蛋性能的因素[J]. 四川畜牧獸醫,2012,0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