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海縣社區教育學院,浙江 寧波 315600)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寧海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快速向外延伸,大量農業用地被征用,轉而并入城市框架,許多農民因此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影響社會穩定和發展的矛盾。為有效解決農民失土后出現的就業難、增收難等諸多問題,寧海縣社區教育學院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構建“失土農民創業園”,針對“洗腳上田”(離土或失土)、進城務工農民,開展“失土農民”的創業培訓,探索出了一條新時期新型農民培育的新路徑,促進了“失土農民”更好就業、創業,實現了“失土農民”增收、提質、增效。
[關 鍵 詞] “失土農民創業園”;構建;培訓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186-02
就目前情況來看,“失土農民”的就業培訓雖然在提升“失土農民”的素質、促進部分“失土農民”的就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總體上來講,這些就業培訓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就業難”的現狀,只是浮在表面,沒有真正得到“失土農民”的歡迎。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培訓的科目與實際就業根本不配套。二是培訓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深入下去。三是培訓與就業沒有聯系。培訓的內容在實際的就業中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綜上所述,“失土農民”就業培訓存在許多弊端。我校通過構建“失土農民創業園”來實現農民的就業、創業培訓。
一、“失土農民創業園”構建
“失土農民創業園”是以我縣“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業、培育新農民”為宗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業人才的“無土栽培”新模式,致力于增加失土農民收入、推進產業發展,助力政府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一)創業園構建的意義
一是符合中央對農村工作的文件精神,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新型農民的培育。二是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三是符合縣政府工作報告的優創工程,打造智慧型、創業型城鎮的總體要求。
(二)“失土農民創業園”的含義
“失土農民創業園”是以縣級電商創業、孵化培訓室為主要平臺和載體,以孵化農村新經濟創業項目和相關創業教育為主軸,以面向縣級、鄉鎮、村級涉農失土人員開展一體化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術人才培訓,以及面向廣大農村干部開展村級管理培訓為兩翼,以引入農業創新技術、項目、資金為抓手,從而有力推進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的一體化提升(如下圖所示)。
(三)“失土農民創業園”的構建內容
“失土農民創業園”有三大任務:一是縣級農村電商創業孵化平臺建設。該實訓平臺以構建高仿真電子商務實訓環境,配套系統全面的實訓軟件和創新大屏幕展示系統,面向新農經濟地方特色創業平臺為中心,為“互聯網+新農業”創業項目提供孵化服務,開展各類“三新”培訓項目。二是農村新經濟創業孵化教育培訓項目。“互聯網+新農業”系列創業項目,新農村創來團隊輔導項目,全流程創業體系教育。三是農村三新職業教育與實用人才培育。人才類型及技能分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
二、“失土農民創業園”的運行
(一)聯系高校和政府,培育高級經理人
加快培育職業農民,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形成,有利于加速現代科技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有利于推進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技能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打造“失土農民創業園”,以縣農辦、農民學校新型農民培育目標為抓手。我們通過分專業、分階段、分模塊開展培訓,兩年來積極向寧波大學輸送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高級班學員共計206人,在2016年10月份參加高級班培訓中,有茶葉生產專業、果蔬專業、海水養殖、農產品營銷等各種產業大戶及領軍人物62人。我們近兩年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根據培訓產業特點,針對性聘請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選聘縣內有關單位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操作技能的“雙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開展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一對一技術服務。培訓結合寧海產業現狀,主要以促進茶葉、高山蔬菜、海水養殖、觀光農業、農家樂業主等主導產業,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根據農民的培訓需求,以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為重點,著重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為全縣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瞄準當地產業需求,開展菜單式培訓
數控模具加工專業是寧海人外出闖天下的看家本領。數控培訓走校企聯辦之路,同寧海模具城簽訂專業培訓與就業協議,走出一批批小老板,張××是我校2015年西南科技大學網絡工商企業管理畢業生,剛入校前還是寧海長街鎮隔洋塘村一個普通農民,一邊務農一邊去廣東、上海等地從事模具加工,憑著長街海邊人特有的敢闖、敢拼、敢學精神,在上海先是做鋼管租賃業務,有一點積攢,成立公司現任總經理。公司致力于汽車行業門鉸鏈、支架等汽車五金件的生產,目前以開發設計制作連續模具為主,并配套客戶連續沖壓生產,公司3米以內的連續模具設計制作和600噸以下的連續精沖已經具備市場競爭力,以準高效連續模具代替傳統單沖模具生產。還有在西南科大學土木工程學員婁××,從偏遠王愛山崗進城,現在城區能安營扎寨組建自己的“農民裝修隊”,年業務收入200萬。憑著山里人的吃苦、耐勞、樸實的品質,在城里站穩了腳跟。
(三)貼近農村留守婦女,開展“三保”培訓
寧海“三保”培育指的是保安、保姆、保育員培育。目標就是讓進城務工農民工就業有保證。保安培訓要雙證制(成人高中證及專業技能證);保姆培訓要求全能型,既能做家務又能照顧小孩老人;保育員培訓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又有195名獲取資格證進入城區各大幼兒園、托兒所工作。
三、“失土農民創業園”的建設成效
寧海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這顆春天的種子迎來了第三個年頭,在省市新型農民培訓精神指導下寧海縣新型職業農民又推出新課題,那就是“失土農民創業園”構建,現已取得階段性
成效。
(一)補人才“短板”,服務“兩美”躍龍建設
由農民學校、社區學院、躍龍街道三方舉辦的了首期兩美農村建設管理人才研修培訓班在躍龍成校創業園開班了,來自躍龍街道的60余位村干部參加了培訓。
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而培育新農村建設領軍人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治本之策、關鍵之舉。近年來,躍龍街道、成校在扎實推進“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百萬農村‘兩創’實用人才培訓計劃”,一批批創業致富能人爭相涌現,一個個特色村應運而生。為建設美麗躍龍、優雅躍龍,打造美麗鄉村,助推百村立功競賽,縣農辦、躍龍街道黨工委聯合躍龍成校舉辦了此次兩美農村建設管理人才研修班。
此次培訓內容不僅有農村管理基礎知識:服務新農村建設政策解析、村社區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典型經驗介紹、農村干部管理與溝通等,更有與時俱進的“美麗鄉村與電商”和“兩學一做”。培訓期間,躍龍成校還邀請了市委學校、寧波大學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受到參訓學員的好評。為增強農村干部趕學超先精神,學校會同街道黨工委選擇天臺后岸村(省新農村典范)、玉環縣山里村作為本期村干部考察地點,面對這兩個地處偏僻、自然資源相對貧乏而新農村建設、農家樂開發卻是一番新景象,特別后岸村的“四個統一”讓干部們受益匪淺,水車村主任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我們基礎條件比他們好,勁頭就差遠了,回來該補一補了……”
(二)服務農家樂業主,提升餐飲業檔次
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創業賺錢,一直是我校“失土創業園項目”的創新舉措,全縣64名農家樂業主小老板來到學校的進修目標就是學點真本領。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生態旅游的一種,鄉村旅游近年來方興未艾,農家樂更是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熱點。但鄉村旅游在我國的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如,產品比較單一、經營管理不規范、特色不鮮明、產品品位不高等。同時,近年來各地天價蝦、天價魚等事件的頻頻發生,部分鄉村旅游管理者的素質提升迫在眉睫。為進一步規范推進我縣鄉村旅游(農家樂)快速、協調和持續發展,提升鄉村旅游(農家樂)經營者管理水平,更好地推進和服務全縣“鄉村旅游”行業和服務“兩美農村”建設,在縣農辦、縣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縣社區教育學院于2016年5月18日開辦縣首期鄉村旅游(農家樂)經營者素質提升培訓班。
總之,新型農民培育主要在于“培”字上下工夫,在“育”字上做文章,“培土施肥”是農民種地的老把式,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要你的“有心栽培”“用心呵護”“全程保姆式”關懷,對農民培育充滿感情,對離土或失土農民更應如此,“失土農民創業園”構建任重而道遠,這顆“希望種子”,相信會有春華秋實的一天。
參考文獻:
[1]楊曉東,王利平.基于當前失地農民就業保障體系存在問題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19).
[2]黃德林,宋維平,王珍.新形勢下農民創業能力來源的基本判斷[J].農業經濟問題,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