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樟宜機場前,透過飛機的舷窗,我一邊喝著飛機上提供的Sauvignon(一種法國葡萄酒,中文譯名:長相思)一邊欣賞著不遠處海面上如同3D電影特效般的一簇簇雷電。由于味蕾在高空中的扭曲,免費的紅酒卻也讓我感受到一種優雅的平衡。我多貪了幾杯,直到乘務員也不愿再給我添酒。
勝安航空的機長在廣播里用英語絮絮叨叨,大約是在說因機場能見度不高,還無法下降,也順帶說了一下新加坡的天氣、溫度、注意事項等,最后又用中文說了一句“抱歉我們的飛機晚點了”。飛機落地,我迷迷糊糊地走出機場,也許還需要一點兒搖滾音樂才能high起來。
初來

這次來到新加坡是為了參加一個旅行體驗活動。愛馬仕的首席執行官Axel Dumas稱新加坡是“完美坐落于東西方之間的全球最棒的貿易中心之一”。去過新加坡的表姐則不斷叮囑我:“新加坡很貴哦!”這次負責我行程的均是新加坡的新居民——中國內地移民,他們即便對當地非常了解,但還是缺少對新加坡的認同感,反而對中國每天的新鮮事保持熱度。
第一日接待我的是工業檢測科學家M,臺灣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雙料博士后,比我大不到兩歲,已然是新加坡一個政府研究機構的開發科學家,領域是3D打印檢測。在新加坡生活了6年的M,已成為這個城市新晉的中層,但還處處保有新移民的那種精明,以及和老移民不一樣的訴求和思維方式。我們一同去了魚尾獅公園、榴蓮殼音樂廳、牛車水和哈芝巷,還在克拉碼頭乘坐新加坡河游船、到濱海灣的金沙看了場水幕電影、遠眺了濱海灣花園。金碧輝煌的賭場、瑰麗的奢侈品商店、魔幻般的建筑等等,這些與其他所有大都會沒什么不同,倒是露天捷運站里巨大的古董吊扇,令我記憶深刻。
晚上,我去見了老朋友Y。他是新加坡的旅行作家,也是《孤獨星球》雜志的前出版人。Y說,我是第一個和他在新加坡見面的《孤獨星球》的中文作者。我有些好奇,便問他為什么,他笑著說:“因為都沒有人要到新加坡啊!” Y把車停在馬來墳場旁邊,說是因為靠金沙地鐵站附近沒有車位?!拔乙呀浐芫脹]有去過金沙了,開車到那里將會是噩夢?!蔽覀內チ艘患衣短斓拇笈艡n,喝著當地的虎牌啤酒,啃著四川人賣的武漢鴨脖。正對面是一家川菜和東北菜的混合餐館,昭示著近年從中國內地而來的兩股主力移民。
Y是在中國生活十幾年后又重新回到新加坡的,“這里很國際化,生活也很方便,穿個拖鞋下樓便是世界美食。”我覺得新加坡像香港,都曾做過英國的殖民地,也都是華裔居多的自由港。Y卻說,“比起香港新加坡更西化一些”,我想這大概是針對像Y這樣的“Western Oriental Gentlemen”(來自東方的西方紳士)而言的,畢竟他們說英語,追求歐洲時尚,也熱衷西式的聚會和運動。
印象里在看過的書籍中,都只有寥寥數筆提到新加坡。而這個公元3世紀才出現在文字記錄里、連淡水都要依賴進口的“小紅點”,如今卻成為亞洲的一個“環球都會”。馬基雅維利式的民主城邦帶給新加坡自信和高度統一,這里的人就像生活在一個嚴密的主題樂園。

閑逛
新加坡有很多聽上去很奇怪的博物館,譬如切手文化博物館、土生華人博物館等,要逛完至少得好幾天時間。但如果想了解這個國家的過去,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是必去的地方,從獅子城到殖民地、反法西斯戰爭、民族獨立、女性運動,新加坡的歷史一直和這個世界緊密相連,而我只需要花10新幣便能來一次跨世紀的復古之旅。
在新加坡,雖然華人占比高達74.2%,但這里并非是一個單純的華人社會,馬來人才是這里最早的定居者,直到今日,新加坡公民中還有13.4%是馬來人。新加坡的土生華人是17世紀遷入馬來群島與當地人生育的后代,他們當中男性被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17世紀正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時期,這段時間有大量移民外遷。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人種,他們將“小印度”作為第二故鄉。我正趕上印度的新年屠妖節(Deepavali),所以街上到處都是印度人,而“小印度”更是人山人海,街上到處張燈結彩,許多金鋪、商店門口都排了很長的隊,充滿節日氣氛,仿佛置身印度。
另外,和許多國家博物館一樣,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也提供免費的明信片(通常印有廣告)、資料和當季的電影節、演出目錄供人索取,我喜歡收集這些小玩意,因為可以巧妙地窺見在同一時空內,這個城市正在發生什么。
除了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也值得造訪,據說這里是東南亞最大的圖書館??上М斕煲驗橥姥澋脑蜷]館,沒能進入參觀,只得順道溜進附近的百盛樓。五層的百盛樓聚集有十幾家書店,有大眾書局、音樂書店、宗教書店、二手書店、販售中國內地雜志、紙書的小鋪和藝術品商店,是新加坡著名的淘書圣地,當地人稱它“書城”。值得一提的是開在四層的大眾書局(Popular),它由新加坡華人于1936年創辦,遍布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和臺灣地區,擁有一百四十三間分店,是東南亞最大的連鎖書店。我與大眾書局也頗有些淵源,處女作《搭車十年》曾獲得過官方推薦,讓我意外擁有了一些海外讀者。

離島
第三日清晨,我下樓游了個早泳,之后便專程到酒店附近的怡豐城吃了個“新加坡式”早餐,一份咖椰吐司加上半熟蛋與冰咖啡,就是最道地的南洋風味?!靶录悠率健笨Х纫仓档迷囋?,聽一位曾在新加坡留學的朋友說,“學校沒去幾次,倒是熟悉了那里的咖啡店。”旅游指南上總會提到的海南雞飯、椰漿飯、咖喱魚頭和黑果雞不可錯過,可以傍晚去武吉士或牛車水吃路邊攤,但我更推薦紅燈區芽籠的“無招牌海鮮餐廳”,那里的辣椒螃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烏敏島騎行是行程中的驚喜。原本只聽說要去新加坡的一個離島,心想,一個在旅行網站上排名在50位后,甚至連游記也寥寥無幾的小島有什么可去的,這一年來去的島還不算多嗎?還不如就去酒店對面的圣淘沙島。然而,這個離主島不遠的小島其實充滿了原始的熱帶風情,大株大株的植物好像都不用管理,榴蓮熟了也沒有人會想到采摘,巨型的變色龍與蝎子隨處可見,這或許都是植被旺盛的熱帶帶來的饋贈。
島上還有許多含羞草,我也是第一次注意到這樣有生命特征的植物,手輕輕拂過去,一小片草的葉子已經閉合,動作十分迅捷,看上去還有些驚悚,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看的電影《Journey》中的食人花。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熱帶的原因,這些草的生長顯得愈發旺盛。采石活動讓這里遺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礦湖,形成了一面是海一面是湖的美景。

陪我們騎行的是當地人W,我們租了山地車騎行在一個接一個的湖邊。這島若要草草地騎完至少得要一天時間。騎了一段車后,我的眼睛完全被汗水浸透,這一小段的騎行讓我體會到了久違的快樂,不禁懷念起大學時期每個周末都會去山上露營、徒步的時光,如此看來,新加坡人似乎很容易得到這種親近大自然的機會。
之前旅行過那么多的國家和城市,我卻不知為何會對南洋產生那么多的情愫。新加坡就像是孤懸海上的一只流浪船舶,每當聞到咸咸的海風就會輕輕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