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畜牧獸醫雜志社、《國外畜牧學—豬與禽》編輯部)
3月31日,筆者及中國飼料、中國畜牧雜志、賽爾資訊、水產前沿、中國乳業、飼料行業信息網、廣東飼料、當代水產等媒體一行10多人受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溢多利”)的邀請,來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美麗南國——珠海,參觀了溢多利生的總部大樓。筆直的線條,銀色的鋼窗。瞻仰著矗立于煙雨朦朧的雨幕中、恢宏整潔的大樓,給人一絲震撼,兩分神秘。廣東溢多利常務副總裁周鎮鋒先生以及市場總監俞彬先生,熱情接待并帶領筆者等參觀了廣東溢多利的企業核心——研究中心(圖1)。
現代化的辦公大樓共計13層,3層是公司的研發中心。該中心是一所省級研發中心,叫廣東省飼料添加劑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11年1月被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授予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5年9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及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走進研發中心,干凈整潔的過道兩旁的實驗室里,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各類精密儀器設備,科研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地進行試驗分析和檢測,一派繁忙景象(圖2)。聽研發部門負責人郭玉光博士介紹(圖3),這里的科研人員因為研發任務重、時間節點緊,因此實驗強度很大,經常自覺加班加點,讓人不盡肅然起敬。
整個研究中心分為基因發酵工程發酵研究部、單胃動物產品研究部、反芻動物產品研究部、水產動物產品研究部、生化與劑型研究部、工業酶研究一部二部三部、產學研科技管理部、動物實驗基地和品管部等諸多部門。其中基因工程發酵研究部(圖4)是整個研發中心人員配置最多、最為關鍵的部門。眾所周知,酶作為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其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菌種以及后期發酵技術,為了更快地篩選出優質基因,公司專門引進了“高通量篩選機器人”,其一天能夠篩選出上萬個基因,這大大提高了研發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通過其篩選能夠快速準確找到最優秀的基因和最優良的菌種。隨后分別在5 L、20 L、50 L的發酵罐中進行發酵處理,使其產生的酶達到預期目標,最后再進入中試車間進行試生產。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流程才能判斷哪一種是最優產品,最后再進行推廣開始大規模生產。
但僅僅能生產優質酶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如何應用才是重中之重,因為研究發現,不同酶之間的協同作用可以將效用提高3倍以上。雖然用基因的方式可以改變其耐溫性、耐酸性、耐金屬離子等等,但其酶解效率往往達不到100%,這也是公司成立各類酶應用研發部的初衷。主要進行酶制劑的篩選、混合、復合以及在動物上應用研究。酶制劑用于動物生產,因受到飼養管理、養殖環境、天氣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而無法發揮出其最佳效應。為準確測試酶在消化道中的真實作用,公司專門購買了“仿生消化儀”,其能夠在體外模擬動物消化道的消化過程,讓研究結果一目了然。
任何公司想要受到市場的認可,產品質量必不可少,為了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公司專門成立品管部,同時配備有產品留樣室,每一批次的產品都會嚴格按照各類質量體系進行抽樣檢測;且為保證產品的可追溯性,公司強制要求保留樣品直到每批次產品有效期過后3個月,讓顧客“買的放心、用的省心”。
另外,公司還建有占地將近0.666 7 km2 (1 000畝)的實驗基地(圖5),內附設了家禽和豬的消化代謝室,以及水產、反芻(牛)、豬、家禽以及水禽等動物的飼養試驗站,以便驗證所開發產品的功效,讓實驗室的研發數據能夠真正落實到生產實踐中。
參觀結束后,廣東溢多利董事長陳少美先生熱情地接待了參觀媒體,他用風趣幽默的語氣介紹了公司的發展和規劃,并與會記者積極討論,整個氛圍輕松不失嚴謹,熱烈中夾帶笑語,凸顯了廣東溢多利“專注、務實、謙和、高效”的企業作風(圖6)。
成立于1991年的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現代生物工程為主體,以特色生物醫藥和新型生物制品為兩翼,構建生物醫藥、生物農牧、生物工業和生物環保四大生物核心產業,擁有151項發明專利,11項核心技術,包括基因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液體發酵技術、固體發酵技術、復合酶協同技術、制劑劑型技術、高分子絮凝技術、酶制劑產品應用技術以及甾體激素合成等諸多創新型核心技術。一系列產品創新的背后,是溢多利高素質、多層次、結構合理的研發隊伍,公司堅持“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儲備一代”的科研方針,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特”的創新理念,保持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前瞻性。讓公司憑借卓越的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贏得行業的話語權和主導地位。
櫛風沐雨的堅持,砥礪前行的奮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路高歌猛進,跨越時代新篇章,奏響現代最強音。